由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军需科1950年与新海连市地方一桩經济合同纠纷案,引起时任市法院院长邵子真(抗日战争时期原时任滨海军区教导二旅老五团营长)同志重视,及时组织相关案件专案组,短时间处理了涉军经济诈骗案件不法分子,确保维护了军队合法权益。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大部队已经从由战争时期 转和平建设阶段。部队由两湖丶两广剿匪,除114师继续留在广西崇左地区配合39军剿匪,筑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于其时年初均归建至河南信阳地区。河南信阳地区是湖北和河南接壤地区,历史也是一个农作物早涝不保的地区,这里的百姓种庄稼全靠老天脸色吃饭。当时从战场下来的38军编制由于接收了起义的解放战士,112师,113师,军部等人员的粮食供应不足,对从新解放半年的信阳地区征粮真是头等困难大事。38军在抗日战争年代,在赣榆县的九里乡,石桥乡频临黄海滩涂上开展大生产运动,338(23)团创造了军队给养自足,同时支援滨海军分区一部分经费。当下这个革命传统正是用得上,一面在驻信阳地区开展拓荒造粮田,兴修水利保丰收的大生产自救运动。把自己的困难不上交,不等靠要。各师开展诸葛亮献计献策的活动。也就是在这活动中,113师的从山东赣榆县、东海县九丶十年前入伍老战士们,想起了老家1947年底就解放了,东海县丶赣榆县盛产的黄豆丶花生饱成,出油率高。经军司令部同意,113师派后勤杨春明科长等随行一个班人员,回到故乡时称新海连市的东海县黄川乡,在当地的乡政府大力支持下,建起了部队的油坊。其时(当时)已经解放两年的东海县,豆类,粮草还是靠计划供给。大豆原采购地方货源充足,就是制作油饼出油工序用草原料紧张。因为那时农户做饭烧水的能源主要是草。县里对草的管理实行计划市场,经县乡的政府部门倾情关怀,按月批了用草计划。起先运行正常。可是这年的6丶7(六、七)月间,县里草的行市见涨,计划供应商见利忘义,搞起了投机倒把,把供应113师东海县油坊的草料,卖高(价)匀给了别的商家。杨春明科长是地地道道的东海农家子弟1940年走进八路军队伍海陵独立团的老兵,按照故乡民风先礼几次去经营草行的老板协商,却不见效果。
无奈之际想起了抗战时期的兄弟部队老首长,原滨海军区教二旅老5团营长邵子真老首长。此时,邵子真老首长,时任新海连市人民法院院长。38军113师后勤杨春明科长带着介绍信,晋见了5年没见的老首长。邵子真(徐州人,原运河支队支队长,铁道游击大(队)的上级老五团营长)院长见面后,留下他唠嗑大半天,然后说道:"俺老部队的当年老伙计情形,没想到还有一些能活着,不易啊!真没想到狂飚大半个中国老部队,解放大半个中国,给养上成了一道现实绕不开的难题,邵院长心情沉重地不说了,小杨你把状子给我好了。"
唠着不觉到了午饭时分,秘书安排妥了一桌饭菜,邵院长陪着杨春明科长等随行一起卷着小烤鱼地瓜煎饼吃了起来。
饭后,邵院长责成组建了专案组,不几日案子就揭了,也为38军113师不久的出国抗美援朝奠定了给养急需。
由此,见证一段军民渔水情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