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沂蒙·绿色沂水>>最新播报>>正文
沂水蒙山情意长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邵景院
浏览次数:
2025-08-21 14:52:4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我是在芒种节气来到山东费县的,为着一首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歌——《沂蒙山小调》而来。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的家乡就在沂蒙山区莒县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市)。自1927年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沂蒙大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区委、120多个党支部。

    抵达天蒙山脚下,我就听到一阵熟悉的旋律。沿着山路步行,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字样的巨石,出现在路边。过溪水之上的一座小桥,就是绿树掩映、草木苍翠、三面环山的白石屋村。几座石头砌成的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

    沂蒙山小调展览馆就在白石屋村的一座小院里。进院门,左手边是一片青青翠竹,挺拔坚韧。院中生长着一棵茁壮的杜仲,绿荫覆着大半个展览馆的房顶。我记得杜仲的花语是“希望”。希望,一个蓬勃着生命力的词语。今天的沂蒙大地,不正是一片孕育着美好未来的希望之地吗?从展览馆门前望去,杏树上挂满了微微泛着青色的果实,青色的山楂生长得密密匝匝,石榴花盛开着,栗树长着毛茸茸流苏般的穗状花……我想如若秋日来访,遍山应是层林尽染、百果飘香的丰收景象。

    1940年,齐鲁大地抗战烽烟正浓。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围剿”和疯狂“扫荡”。此时,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刚建立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扶持反动武装和反动会道门“黄沙会”,抢劫群众财产,杀害抗日干部,诋毁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斗争,破坏抗日根据地建设。

    当时驻扎在白石屋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团长袁成隆的率领下,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黄沙会”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这年,《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经由两个年轻人之手,在白石屋村诞生了。当时,曲作者李林23岁,词作者阮若珊只有19岁。

    《反对黄沙会》是当时文工团演出的保留曲目。1940年8月,在沂蒙山根据地的一次庆功会上,词作者阮若珊演唱了这首歌。她动听的嗓音和明朗抒情的唱词,使得根据地的很多年轻人受到鼓舞。后来,随着战争形势和文艺宣传任务的变化,阮若珊、李林在保留前两段的基础上,将原歌词中反对“黄沙会”内容的段落改为积极抗日的内容,并易名《沂蒙小调》。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在保留原作前两段的基础上,续写了两段歌颂共产党、歌颂沂蒙风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歌词,并在歌曲名称中加了一个“山”字,形成了传唱至今的《沂蒙山小调》。

    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后又重新填词而成的《沂蒙山小调》,没有描绘硝烟弥漫的战场,歌词中不见“血与火”的交锋,也不提“生与死”的抉择。它的旋律也并非令人血脉偾张、高亢嘹亮的常见“战歌”风格,而是采用深情悠扬的曲调,婉转真挚地歌颂党、赞美家园。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当时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10多万人血染疆场。“沂蒙母亲”用慈母情怀抚育烈士遗孤,“红嫂”用乳汁救治负伤的小战士,更有无数沂蒙人民不分昼夜地救治伤员、抬运弹药、制作军粮。沂水蒙山间,革命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谱写了一曲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赞歌。《沂蒙山小调》承载着根据地军民的真挚情感与难忘记忆,从沂水蒙山传唱至大江南北;从战争年代一直到今天,经久流传。

    在村中的一座小院里,我们见到了《沂蒙山小调》的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风雨兼程弦歌起 继往开来薪火传——安徽师大学子赴沂蒙革命老区红色社会实践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沂水蒙山情意长
老画报外的隐秘征程
王崇实:少年怀国志 热血铸英魂
华军:陕南旬阳红军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组
抗战时期的苏联援华航空队
特稿:陕南旬阳红军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组
李正华:放下教鞭扛钢枪 为国捐躯父子兵
重庆举办“战火中的文艺先锋——抗战时期文
“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图片展”在南阳
浙江绍兴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