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陕南旬阳红军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组图)
作者:华军
浏览次数:
2025-08-21 14:43:2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旬阳革命老区,红色革命遗址(一心寨)它位于陕西省旬阳市仁河口镇桥上村里的水泉坪。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十四师,接到了陕南特委的决定,要求红军游击师(化整为零)进入陕南游击山区,开展游击战争。郑位三同志领导的红一团在陕南柞水县,镇安县,关中地区蓝田县与敌人开展游击战,李隆贵同志领导的红五团在汉水流域秦巴山区,崇山峻岭的汉阴县,汉滨区,旬阳(今市)从事革命活动,陈先瑞同志领导的红六团在陕西关中地区宝鸡市,开展游击战争,往返于山阳县,旬阳县,湖北省的郧西县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

    1936年夏,由李隆贵同志领导的红五团,陈先瑞同志领导的红六团联合作战,频繁活动在陕南旬阳双河镇,小河镇,仁河口镇一带,在水泉坪苏维埃政府积极协同作战配合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十四师,游击师一举拿下来(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的((一心寨)战役)。

    红军取得胜利后,将国民党军,地方民团搜刮民财,收藏的老百姓的粮食和物资,财物等,都列支详细的一个账本,一一分给当地村民,老百姓和贫困农民。并在苏区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苏区党的政策,红军主张,宣传革命教育工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苏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南苏区建立起了“军民鱼水情,军民关系”。这里留下了红军历史不朽的丰碑和老区红色革命足迹,记录了老区人民和红军之间的革命友谊,世世代代传承着:“红军精神美名扬,长征路上谱新篇”的红色革命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和伟大的长征。

    1935年2月,共和国中将陈先瑞同志,在回忆(鄂豫陕游击战争时)讲:“鄂陕省委先后在柞水县红岩寺组建了(第三游击师)在山阳县组建了第四游击师,在湖北省郧西县二天门组建了第六游击师,在镇安县米粮川组建了第五游击师,在湖北省郧西县新川镇组建了第七游击师,同时在山阳县唐家河组建了第九游击师,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为了革命胜利,还在这些地方创建了陕南革命苏区区乡镇苏维埃政权。”

    1934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实行战略转移,在陕南创建新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同志对我说:“你先带一个连下去,就地开展地方群众工作,部队番号叫(鄂豫陕游击师),你担任师长,下去后,尽快熟悉这一地区的地理,地形,地貌,社会情况,民间情况,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主张”主要以(抗捐,抗税,抗粮,抗债,抗丁)为革命斗争口号,消灭敌人嚣张气焰,动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阶级地位,组织群众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纪念大会讲:(2)“学习运用毛主席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在鄂陕省委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出发,途径陕南革命苏区,与敌人开展多次殊死搏斗,开展了许多激烈战斗,战斗取得了胜利,完成了伟大的陕南长征。”谱写了:“唯有红军征战地,丰碑不朽千秋铭”红色革命历史,光辉篇章。

    旬阳籍老红军战士,陈文卿同志回忆说,1935年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共和国大将)徐海东同志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一千余人,达到旬阳县桐木镇三岔河乡。第二天,清早,由徐海东同志作战前动员报告,地点在我家门外小河坝,那一年我刚刚才满十五岁,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我童年小伙伴叫王宝娃的,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们两听完徐海东同志群众动员报告讲话后,我和王宝娃一块参加了红军,红军把我们两人编入红七十四师一营三连。

    1936年8月4日,红七十四师与国民党反动派伪军,在桐木沟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桐木沟战斗相当激烈,敌人最后逃之夭夭。第二天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两次围剿我红军主力,结果敌人死亡率严重,红军打仗以最小代价,获得了战斗胜利,红军在这次桐木沟战斗中,牺牲了四名红军战士。

    战斗结束后,地方老百姓将牺牲红军战士安埋在小地名(讨米岩)山脚下,另外两名牺牲红军战士,地方老百姓悄悄地将红军安埋在地主(沈兴章)家房屋附近小沟处。如今这里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地方,作为红色革命传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地。见证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陕南革命时期,峥嵘岁月和革命遗址。“红军精神代代传,红色记忆映千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当时中共鄂豫陕省委确定,首先在鄂豫陕三省边区的镇安县,山阳县,郧西县,旬阳县(今旬阳市)革命边区,革命苏区,秦巴山区,汉水流域地区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创建红色鄂豫陕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南旬阳革命老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秦巴山区镇安县店亚子村对地方武装组织,进行了思想教育,思想改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中央红军对地方武装组织一贯方针。

    这样,经过一而三,再二三说服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党的教育,群众教育,红军群众工作和各项任务,宣传党的教育,红军思想和主张得到了苏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也深受鄂豫陕边区人民群众好评。(3)在陕南地区旬阳县,宁陕县,平利县,汉滨区成立了苏区,乡镇苏维埃人民政府,在镇安县,白塔,茅坪,米粮川,湖北省郧西县一,二,三天门,和丁家坪,先后成立了区,乡镇苏维埃人民政权和基层党的先进组织。红军部队很快在陕南苏区,扩充红军新战士400余名,党小组达到一百个之多。

    旬阳市(鄂豫陕苏区)拥有21个红色苏维埃人民政权,拥有党支部,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19个,陕南旬阳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的家,长征途中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当之无愧。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南播洒革命火种,堪称“陕南苏区革命红色政权”历史之最。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郧西县,旬阳县(今改为市),镇安县,山阳县等地创建了陕南陕区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在当时很快就成为红军战士的“革命之家”享有盛名,闻名于世。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湖北省郧西县二天门召开了党的第二十次省委常委会议,总结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入陕南两个多月时间,陆陆续续开辟了两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湖北省郧西县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第二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陕边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巩固鄂豫陕苏区,扩大红军,建立更多地方武装组织,大力发展苏区群众的革命武装斗争,开展广泛的秦巴山区汉水流域里的游击战争,有计划,有目的,长远的地方游击战争,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旧政府,旧军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阶级的地位,建立苏维埃人民政府,结束他们的剥削阶级和解决土地问题,工作重点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和“人民当家做主人”。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发动著名的(陕南战役)红军主力部队已达到汉中的消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为配合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一鼓作气,勇往直前由湖北省郧西县西进北上,连续作战,英勇顽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拿下来陕南安康市的宁陕县,汉中市的佛坪县。1935年3月8日进攻了洋县华阳镇。在短的时间内,红军创建了洋县云塔寺,商家坝,吊河坝,瓦子沟,红石窑,华阳镇七个乡镇的革命政权(地方苏维埃人民政府),还创建了华阳镇革命委员会。

    当地方老百姓,兴致勃勃赋诗写出人民心声:“二十五军实在好,分田分地又分粮。穷人开始当了家,翻身不忘共产党”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相续在陕南再一次创建了“第三块陕南红色革命根据地”。威震天下,名声大噪,大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地方武装统治阶级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主席曾经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题词赞扬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之向导”和“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光耀千秋,名垂青史。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陕南地区,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伟大胜利,由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进入陕西,红军队伍由过去几千人,红军战士发展到3700人,地方武装组织游击队发展到两千多人。红军长征胜利达到陕北革命圣地---延安时,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队伍扩大达到七千余人。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鄂豫边区,鄂陕边区两个特委和五个县工委,先后成立了鄂陕边区旬阳县苏维埃人民政府,上关县苏维埃人民政府(湖北省郧西县和陕西省原旬阳县)13个区,40多个乡,21个镇,319村级苏维埃政府基层党组织,拥有50多万,3554平方公里面积的鄂陕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打破了国民党反对派军队围追堵截和两次“围剿”随后,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为中央红军胜利达到陕北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央红军在延安生存,生活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又一次在中共陕甘宁边区和中央军委,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向着新的胜利,砥砺前行,勇往直前,追忆革命先烈风范,传承革命光荣历史,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红色革命史册,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彪炳千秋,万古流芳。

    重要文献参考:

    1,红军长征史,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中央党校出版社
    2,红二十五军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3,红色旬阳,中共旬阳市委,旬阳市人民政府,档案史志局,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青春赋能基层治理 七日淬炼服务初心——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重走初心路,青春闽南行”实践队漳州实践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青春赋能基层治理 七日淬炼服务初心——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重走初
·特稿:“溯古探源·豫见文明”:河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河南博物馆之旅圆满结束
·红色头条:黄克诚最后十年的坚守与努力(组图)
·特稿:墨脱印记:雨林秘境与天堑之路(组图)
·特稿:永远铭记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中外战地女记者
·特稿:红色文化概述
·特稿: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连城县姑田镇:发现并仿建“古闽越人”摩崖石刻象
·红色头条: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组图
·红色联播:连云港为抗战老兵定制赠送纪念邮简(组图)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红色基因——热烈欢迎中国《为人民服务》巡展团走进大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华军:陕南旬阳红军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组
抗战时期的苏联援华航空队
特稿:陕南旬阳红军家,创建革命根据地(组
李正华:放下教鞭扛钢枪 为国捐躯父子兵
重庆举办“战火中的文艺先锋——抗战时期文
“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图片展”在南阳
浙江绍兴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
阮舒婕、曾令甜:青春赋能基层治理 七日淬炼
特稿:青春赋能基层治理 七日淬炼服务初心—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