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英雄后卫团——皖南事变中的第三纵队五团
2011-06-13 15:44:39
作者:陈仁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准备突围的那天黄昏,我们在风木匠家门前集合,每人身上背一袋炒米,一一向风家告别。风木匠眼里噙着泪花,拉着我的手说“老陈,你们走吧,将来有一天打回来,千万别忘了来看我们。”听着风木匠的话,许多同志也都流下泪来。连说“忘不了’忘不了’我们一定会打回来!”队伍走远了,我回头一看,凤家的人还站在房前的那棵树下边连连向我们摇着手。落日的余辉照映着他们,看上去象是一大群人。我想,这不正是皖南人民的缩影吗!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正是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保护和养育了我们。是啊,我们怎么能忘记皖南的日日夜夜,怎么能忘记这里的人民,又怎么能忘记风木匠一家!

    告别了风木匠,我们避开大路、村庄,沿着山间僻径,向茂林、章家渡、北贡里、戴家汇、板石岭、泥埠桥方向急速赶路。我们几十个人分成了几个战斗小组,行军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山上的路很难走,大家经常被野藤绊倒,脸和衣服被划了一道道口子,但是归队心切,谁也不在乎这些。为了防止意外,一路上,太阳一落山,我们就走,天亮前就潜伏在山里休息,渴了喝口山水,饿了嚼把炒米,轻易不到村子里去。这样一直走了三夜,到了第四天,队伍来到过去我营的驻地老虎山。这个村西边有一座大庙,庙的四周是一片毛竹山,地形很隐蔽,躲在庙里,老虎山的情况看得很清楚,万一有事,出庙就可以上山。我们决定在这里潜伏一天,打听一下情况再过江。过去我们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庙里的和尚都认识,一看见我们这么多人,他们又惊又喜,赶紧招呼大家进殿休息。他们知道我们是突围的,便主动介绍了一些情况,说事变以后,日本人在这一带的活动放松了,国民党军队看得很紧。前些日子,已经有几批突围的部队从这路过。还说,听说江北新四军队伍闹得很大,又打了不少的胜仗。几个月同组织断了联系,听到这些消息,同志们都非常激动。在庙里呆了一天,美美地吃了一顿竹笋白米饭。晚上,我们连夜赶到长江边上的油坊嘴附近,通过老乡找到了渡船,黎明前,我们一行几十人,末放一枪,终于顺利突出重围,到了江北无为的白茆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皖南突围记
·下一篇:新形势下纪念皖南事变的现实意义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宾宜参观考察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组图)
·新四军史料陈列展获省级精品奖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
·我馆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赴合肥参观考察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我馆参加中国革命纪念馆专委会第19次年会
·中央党校新疆班学员考察团来馆参观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盛华仁来馆参观
·爱国主义进校园 铁军精神育后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铁军精神进校园”巡展
·“铁军精神”巡回展走进南陵县中学(组图)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邮编:242546
电话:0563-5901022 传真:0563-5900315
E-mail:N4A1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