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在抗日战争中破坏国共合作制造的一起最大惨案,也是抗日阵营内部发生的一起亲痛、仇快的历史悲剧。
事变发生后七十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在野党变成执政党,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中断交往六十多年后建立了联系机制,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在此新的形势下纪念皖南事变,我们不必再去讨论我党内部的是是非非,也不必再去讨论谁是事变的罪魁祸首一类历史纠结而应当本着不忘历史,面向未来,捐弃前嫌,携手共进的精神去进行学术探讨,这对于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与两岸和平发展、实现振兴中华大业,具有极不寻常的现实意义。
一、认真重温和理解中共中央处理皖南事变的英明决策精神实质,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与两岸进一步和平发展提供借鉴。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约3000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4000多名干部战士被俘或失散(内有3000多名战士被迫编人国民党军),引起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义愤填膺以及国际社会的不满,国共两党笫二次合作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如此危局,摆在中共中央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主张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军事上政治上进行全面大反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韩德勤、沈鸿烈,彻底解决华中问题”;另一种主张是顾全抗日大局,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在政治上展开猛烈反攻,向国民党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挥集体大智慧,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是国家的主要矛盾,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民族敌人深人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因此,处理皖南事变,必须坚持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承和发扬“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民族传统,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又联合又斗争、斗而不裂、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并且十分注重斗争策略,处处留有余地,“暂时不提‘反蒋”’,“蒋尚未提及八路军及中共,我们亦不提及整个国民党与中央军”,巧妙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从而博得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以及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迫使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不得不收敛反共步伐。
经过中共中央的正义斗争,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国际舆论昀压力下,蒋介石的声誉和地位明显下降。他被迫于当月27日出面辩解,诡称皖南事变“纯然是为了整饬军纪,除此以外,并无其他丝毫政治或任何党派的性质夹杂其中”3月8日,他又一再声明和保证“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力图为缓和国共矛盾、维持国共合作抗日,寻找下台的台阶。当时的国民党军皖南总指挥上官云相,在事后也表示内疚和忏悔。一次召开参谋长会议,有人主张在会上介绍“围剿”新四军的经验。上官云相反对说“这是内战,自相残杀,在抗日战争民族大义上是理屈的,摆不上桌子面的事哪能列人报告?”据说,上官云相到台湾后,还弃官当了和尚。这说明中共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英明决策,完全符合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将主要矛盾摆在首位的哲学原则,既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又维持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依靠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反华势力正在对我国构成c形包围圈,挑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关系,侵占中国的岛屿和领海,竭力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也是与国共两党为敌。有鉴于此,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所以,倡议重温中共中央在皖南事变中的英明决策,铭记“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惨痛教训,对于目前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深切缅怀和大力弘扬皖南新四军指战员的浩然正气和英勇拼搏精神,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精神支持。
皖南事变中,奉命北移的新四军9000多人,面对着国民党顽军7个师、8万多人的围追堵截,被迫奋起自卫还击,浴血苦战7昼夜。从军长到战士,无论在战场上还是被关进集中营里,到处弥漫着浩然正气和顽强拼搏精神。军长叶挺始终表现了临难而不瞑、临大节而不苟的英雄气概。他说“谁如果发现我动摇怕死,谁就立即把我枪毙正法!”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誓言,九十九颗子弹射向敌人,留下一颗子弹用于自己,他负伤后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而毅然饮弹牺牲。在突围战斗中,广大指战员英勇拼搏,斗智斗勇,杀出条条血路。其中,新三团二营营长巫希权和一营政委张玉辉,率领200多人突出重围,是突围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和第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英勇组织越狱,救出多名战友,而自身惨遭杀害。这些英烈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战斗、而牺牲,谱写了战争史上的壮丽诗篇,其崇高精神永留人间,在战争年代是战胜敌人的法宝,在当今仍然是激励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和平崛起的不竭动力。
三、十分珍惜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真正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
“新四军,老百姓,亲如一家人;军护民,民帮军,血肉联系不可分”。这是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一带流传的一首歌谣,真实地表达了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
皖南事变发生后,突出重围的近2000名指战员.依靠人民群众舍生忘死的掩护而脱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搜捕突围的新四军人员,强力推行“五户连环保”,组织特务网,只要发现一点嫌疑,就会给群众扣上“寓匪”的罪名,全家人都要遭殃。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当地人民群众,包括僧侣在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冒着杀身之祸于不顾,勇敢地投人掩护新四军突围人员安全脱险的行列。其中,茂林圣公会会长陆绍泉,带领教友们掩护了一批批新四军人员。如给夏征农等四人改名换姓,扮成染匠,开列“往芜湖购买染料”的通行证,由教友冯染匠护送,逃离了虎口;陆绍泉还在自家阁楼上隐藏新四军女同志周临冰达四十多天,尔后委托朋友周璞堂与周临冰扮成父女,一直护送到浙江诸暨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