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
2008-06-16 16:46:21 |
|
作者:戴菊 |
浏览次数: |
|
|
|
|
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作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者,就是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学习,还常常教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抓好学习。他说,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去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长征途中,陪伴毛泽东同志的有两个箱子,一个是装文件的,一个是装书籍的。每当部队休息时,毛泽东同志就打开箱子,看完文件又看书。年过半百的谢觉哉同志在长征路上几乎扔掉了所有的生活用品,唯独把两箱子书一本不少地带到了陕北,配给的马他舍不得骑,而是一路用来驮书。项英军长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化,而能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并撰写发表了众多的讲话稿和文件,都是源于勤奋学习的结果。我党杰出的军事家皮定均将军,他的军事才华、高尚品德都与他刻苦学习分不开的,皮将军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爱写文章,即使在戎马倥偬之间也手不释卷,并坚持学以致用,讲话、作报告常常引用书中的一些故事或名言警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他爱思考、爱写作,他曾先后写过好多军事纪实文学、革命回忆录和军事论文。新四军领导人刘瑞龙不管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文革”期间都坚持学习,并通读《资本论》等系列原著,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不仅自己酷爱读书,学习而且也严格要求子女,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老一辈爱学习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并激励我们前进。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一方面,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令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我国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可以说,勤奋学习,努力钻研,掌握专业知识和本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我们要像毛泽东、谢觉哉、项英、刘瑞龙、皮定均、马寅初等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坚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把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当作一种光荣的政治责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一种现实的迫切要求,孜孜以求,永不倦怠。
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个公民,做到热爱岗位、敬重职业,无私奉献,也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起来了,比如,雷锋同志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得、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又如:被誉为“谍海奇人”新四军联络部长潘汉年,抗日战争期间,潘汉年化名“胡越明”,打入日寇“岩井机关”内部猎取情报。他获得德国1941年6月对苏联发动进攻的情报,受到斯大林嘉许。他获得的日本的战略方向不是北进而是南进的情报,以及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表扬。他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时,参与推荐叶挺为新四军军长起了重要作用。还有一直在国民党部队做地下工作的姚力同志等。我们还看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跟随领导同志,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休息时间很短,行军时背负沉重的文件、行李,驻军后仍要长时间地工作,抄写文稿、收集资料等,工作时间没有桌椅板凳,缺笔少纸,重大战役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英雄史册上不会有他们的事迹,但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敬业要精业”的思想,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千方百计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决不计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