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长冈乡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事例。如:“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有的村发生夏荒,“乡政府从二百多里的公略县办了米来救济群众”。苏区群众由衷地感叹:“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清正廉洁:建立“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苏区时期,毛泽东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为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党和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工农检察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党内监察制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反腐败的第一枪。1934年9月,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在中央机关财务审计报告中指出:“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苏区土地上涌现了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如“腰缠万贯的讨米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就是一个生动典型。刘启耀在游击战争中被敌人打散后,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磨难,把党的经费分毫不差地交给了组织。闽浙赣苏区的创建者方志敏烈士在他的遗作《清贫》中写道:“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
艰苦奋斗:“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时期,上至中央政府主席,下至一般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始终与人民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毛泽东“节约一根灯芯”,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编草鞋,周恩来在前线时睡门板、枕砖头、吃悄子饭等鲜活的事例在苏区群众中传为美谈。在瑞金“一苏大会”旧址,透过那“九部一局”中央机关简陋的小隔间,鲜明地反映出苏区干部的艰苦朴素作风。
在敌人的军事“围剿”日益残酷、经济封锁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苏区军民面临极其艰难的经济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全力支援反“围剿”战争,1934年3月13日,苏维埃中央政府通过《红色中华》报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中央机关博古、陈云、罗迈(李维汉)、邓颖超、潘汉年、陆定一、毛泽覃等23位同志响应节省运动给《红色中华》报写信提出:“(一)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好打胜仗;(二)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中央机关干部的率先垂范,引领了群众性节省运动在中央苏区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著名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就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争创一流:“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苏维埃建设事业,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育了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优良作风。赣东北、兴国县及长冈乡、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创造的“第一等的工作”,载入了苏区的光辉历史中。如兴国县苏区各级党政干部在工作中创造了党员干部“十带头”(即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执行勤务、参军参战、遵纪守法、购买公债、节省粮食、优待红属、发展生产、移风易俗)的好风尚。毛泽东高度赞扬兴国县:“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
无私奉献:“一切为了苏维埃”
苏区时期,由于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倾力支持。以赣南苏区为例,当时赣南苏区是中央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