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江西师范大学“重访新中国出发之源,苏区精神代代相传”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于2024年7月21日来到了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叶坪村进行学习宣讲活动。宣讲团队员沿着先辈足迹从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走到到华屋村“十七棵松”烈士纪念亭,在这一过程中追忆峥嵘岁月、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用实际行动学习苏区精神,感悟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巨变。
寻旧址,建政之路忆峥嵘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村谢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毛主席的称号从这里喊响,喊向北京,喊到了全世界。”全国金牌讲解员谢添如是说。
从建政之路到谢式宗祠,宣讲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在旧址进行参观。谢氏宗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中央政府,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精干的。探寻新中国的出发之源,回忆峥嵘岁月,宣讲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纷纷感叹于先辈们艰苦创业、一心为民的奋斗精神。
图为讲解员向宣讲团成员介绍中央苏区中央局党组织架构
图为宣讲团成员参观红军烈士纪念塔
敬烈士,十七棵松铸信念
午后,宣讲团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到达瑞金市叶坪乡的华屋村,瞻仰烈士先辈,让理想信念永驻心间。
宣讲团队员来到了华屋村的后山蛤蟆岭,十七颗巍峨挺拔的松树便映入眼帘。它们高耸入云,历经风霜雨雪,依旧屹立不倒。据石碑记载,这些松树是由红军烈士华崇煌、华崇宜、华崇森等十七位华姓后生在生前亲手所植,他们均在参加长征后不幸牺牲。如今,这些青松已成为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宣讲团成员们抚摸着树干,透过树干感受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每一次凝视都是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敬意。风过松林,松涛阵阵,仿佛是大自然也在低语,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随后,宣讲团在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亭中,面对华屋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致以最高的敬意。宣讲团成员抚摸着纪念碑上的文字,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让人深刻领悟到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图为宣讲团成员瞻仰华德和烈士种植的松树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红军烈士纪念亭前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勇担当,青春热血促笃行
探寻共和国根脉,纪念英雄先烈,学思践悟苏区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苏区精神跨越时空,光辉依旧。宣讲团成员在实践走读中学习“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明确使命担当,砥砺前行、笃行不殆。在参观过程中,宣讲团成员深感革命先辈们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这种精神让成员们深受触动,也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也是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青年,宣讲团队员将时刻铭记瑞金十七颗松所代表的革命精神。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一苏大旧址”合影留念
追忆红色文化,铸牢理想信念,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的队员,我们将担负起宣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任务,将红色文化通过创新的宣讲方式播撒进听众心间,引导广大群众立强国有我之志、弘拳拳爱国之情,行躬身报国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