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杨文忠(陕西省佳县东方红纪念园顾问)>>正文
李德胜转战陕北在佳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组图)
2013-12-04 09:53:19
作者:杨文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49)张俊贤言:“(1947年10月17日)我们在县城转了一圈,由观音楼向北走去,边走边谈,不觉出了北街。这是佳县城最高的地方,东城墙还在它的脚下,毛主席站在这里远眺,向下一看,马上被城墙外那奇特的寺院吸引住了。毛主席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佳县八景之一的香炉寺。’主席说:‘能出去看看吗?’香炉寺在城墙外边,城墙有个洞,从这个洞出去才能到那里,由于洪水冲击,这个洞基本上被泥沙堵死了,而且道路又崎岖陡立难行,很难钻过去。为了主席的安全,我说:‘这里不好出去。’恰在这时候,有个农民从那个城墙钻了进来,毛主席看见便问:‘那个老乡怎么进来的?’我只好又做了一番解释,把实际情况告诉主席。主席听了说:‘只要群众能走,我就能走,咱们下去看看。’说着,我便在前面引路,毛主席下了陡立的土石坡,踩着散乱的石子,从那个半废了的墙洞里出去,进了香炉寺。……
    毛主席在娘娘庙、空心庙仔细地看了壁画、碑文之后,转身来到天桥跟前,准备到那个石柱上看看观音小庙。这一下,可把我急得浑身冒汗。因为,从空心庙到观音小庙的天堑上只搭着几根陈朽的桁,既没栏杆,又那样的狭窄,万一踩翻或是踩断了,就出大问题了。于是,我赶紧抢在主席前面挡住主席说:‘主席,站在这里看看就行了。这天桥不敢过。’毛主席笑着说:‘群众过不过?’我说:‘群众也不多过,只是有过别的烧香的才过去。’毛主席还是刚才过城墙所说的那句话:‘只要群众能过,我就能过。’话毕就蹬上木桥走了过去,小小的观音庙,只有一人多高,没有什么看头,毛主席顺庙门口只有一尺宽窄的廊檐往东边那块像舌头一样的石嘴子走去,我紧张的心惊肉跳,赶紧和警卫员过去搀扶,但他却不让。这小庙腾空几十米,像老吊吊起的集装箱一样,悬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之上。这样的险境,就是职业旅行家走在上面也会胆怯几分的。可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那样的坦然、轻松,稳健地走了过去了。而且还站在石嘴中央敞开胸怀,两手叉腰,向东隔河远眺宛如骏马奔腾的吕梁山,俯瞰犹巨龙飞舞的滔滔黄河。
    祖国山河,是多么壮丽啊,毛主席深有感触的说:‘自古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帝国主义,只这一条,就应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我听了这些,深受感动,这是多么远大的眼光,多么冠宽阔的胸怀,敬爱的领袖披着满身征尘,还在指挥着全国解放战争的时候,就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建设蓝图,怎不叫人深受启发和感动呢?”(《这里唱起东方红》148页至150页)

    (50)1947年8月17日,毛主席来到了佳县城。张俊贤言:“我们从十月十五日开始就召开区委书记和区长联席会议,当有人报告说毛主席进了西门,我便离开会场向街头急忙跑去,费了好大气力才豁拉开人群,把毛主席迎进县委干部家属借住的任思孔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有三孔窑洞。毛主席没进屋,在中间那孔窑前席地而坐,听我汇报工作。他关切地问‘战争损失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怎么样?’我说:‘战争有损失,困难是有的,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解决办法。’毛主席接着说:‘经过一场战争,粮食不多了。羊也杀了不少,庄稼有的被糟蹋了,留下的受了冻害,要很好地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啊!’我说:‘我们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仅不叫群众的生活出一点麻达,而且要搞好土改,抓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主席又问:‘干部在战争中的表现怎么样?’我说:‘全县只有一个乡长被敌人抓去投了降,现在又被抓回来,不准备枪毙,因为过去表现好。其余的县区乡三级干部,还有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和老百姓,都经住了考验,表现得很好,敌人占了后,他们都坚持打游击。因敌人来的快,仓库里的粮食一时转移不出去,我们就动员老百姓背回去,分散坚壁起来,仗一打完,我们没有说话,老百姓就把粮食一袋一袋送回来了。’(《这里唱起〈东方红〉》第145页至146)

    (51)张俊贤言:“我接着向主席汇报说:‘全县组织了一个独立营和一支三百多人的游击队,还有十多游个击队遍布在全县的各个角落,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沙店战役。为了扩大我军力量,又有近两千名的好后生补充了野战军;在打榆林的战斗中,我们派出了随军担架三百多副,跟随野战部队转战三十多天;那些临时运粮、运草、抬担架的就更不计其数了。’毛主席听了我的这些汇报,高兴得连声称赞地说:‘好,好!在朱官寨我就听你们的统战部长李德玉同志说了,你们的工作做得好,有这样的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就一定能胜利!’”《这里唱起〈东方红〉》第147页)

    (52)“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全县有871名英烈,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流芳百世。”(2008年版《佳县志》6页)

    (53)张俊贤陪同毛主席走向街头,视察了战后各项工作。游了黄河奇景—香炉寺。回到县委办公室时,他说:“主席,您来一趟不容易,想请您给我们县委题个词?“毛主席爽快地说:“好、好、好!”可惜找不到纸,毛主席说:“不忙、不忙,找到纸再题!”他把毛主席送到距县委400来米的任思孔院子里住下,然后回到县委,立即把宣传干士李林森叫来,说:“刚才我和主席谈完工作后,我请主席给县委题词,主席高兴地答应了。可惜没有纸,你快点想办法寻找纸来。”李林森知道,县城刚被胡匪搜刮过,不仅没有书写的宣纸,连其他好一点的纸也没有,只有峪口纸厂生产的幅面小纸质差的土纸。怎么办?忽然他想到长兴源商店曾卖过漂白布(当时,边区不能生产,佳北外买的)他说:“我们写标语就找过,很难找到纸,好纸更难。长兴源商店原来卖过漂白布,又白又光又结实。也很适合写字?”张俊贤说:“那你赶快去找吧!”李林森立刻跑到南关正街的“长兴源商店”,找到经理任祥云说明来意。任祥云欣喜地说:“漂白布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整幅面扯二、三尺就可以了。”任祥云叫来管布的,吩咐按尺寸扯好布给了他。他急忙返回县委让书记看,张俊贤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张俊贤言:“第二天,我起床正洗脸,主席来了,他家属与我家属在另一窑洞拉话。主席与我在我的办公室谈了起来。我又一次把春上我县土改工作情况作了汇报,主席说:‘不能伤害中农,下中农也要参加土地分配。’ 毛主席又详细讲述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问我看了新华社写的社论没有,还没等我回答,主席就接着说:‘社论上说解放全中国要用五年,我看用不了五年,有两三年就差不多了。’我说:‘青岛不是还住着美国一个师团,要打,那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吗?’主席说:‘不会,我打下济南,他就会跑。’我一听,两三年就要解放了,高兴得不得了。主席又指示说:‘你们要继续带领好群众搞好土改,搞好生产,搞好支前工作。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做出更大贡献。’毛主席洞察全局,高瞻远瞩,他在指挥革命争中所表现的非凡英明和远见卓识,使我们在每繁乱的战局中看到了胜利曙光,不由得使人更加增添了对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召开的区委书记和区长联席会议这时还没有散,主席跟我谈完后,说他要去看看参加会议的同志们,于是,由我陪着走出窑门。他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和大家见了面。并亲切地向大家问好,还和同志们一块合影留念。
    当主席接见完同志们,我又说:‘主席,请您给我们县委题词,留个纪念,以便鼓励大家。’此刻,笔、墨拿来了,一块白布也在桌子上铺好了。毛主席站在桌前稍加思索,便拿起笔,把他对佳县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对佳县县委的殷切希望凝结在笔锋上,一挥而就,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十三个光辉灿烂的大字。
     毛主席的题词,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立场,是教育我们干部的一面镜子。毛主席的这个题词,对于我们佳县县委安排好群众生活,恢复战争创伤,迅速发展生产,也起到了鞭策促进的作用。它永远是我们的座右铭。我要永远记着它,把它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里唱起〈东方红〉》第150至152 页

    (54)由于战争,毛主席7岁的女儿李讷无法上学,毛主席非常牵挂这件事。卫生部部长傅连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山西找了一位帮助李讷生活和学习的保教人员韩桂馨。10月29日,江青从山西接女儿李讷回来,把18岁姑娘韩桂馨带来了。韩桂馨教李讷认字。学中央领导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学妈妈“江青”和自己的名字“李讷”;也学:“热爱共产党,高唱东方红!”毛主席也抽时间教李讷认字。
    毛主席在佳县时,给儿子毛岸英写了两封信。
    岸英儿:
    别后,晋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我们在此很好,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同志设法,或能找到一些。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岸英儿:
    告诉你,永寿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到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个人主义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的距离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来,身体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更好些。这里气候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55)1947年9月21日早晨,毛主席一行从朱官寨村出发,途经公家坬村、大王庙村,行程10公里到达张家崖窑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决定在这个村里住。
    张家崖窑村子不大,只有十七八户人家,找窑洞很困难,大都是七八口人住一个窑洞。村长李怀宁有四孔窑洞,可他老婆刚刚生了小孩,还未满月。在这之前,李怀宁的老婆已经生了几个女儿,李怀宁妻子求神拜佛、烧香叩头许愿上布施,花了好大的力气,求了这个儿子,很金贵。农村迷信的人认为,未满月的小孩子抱下炕就活不成,所以李怀宁的老婆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不情愿腾出窑洞。警卫员很耐心地对他说:“那是迷信,不要怕,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保证你娃能活成,并且以后活得会很好!”李怀宁也说:“不要听有些人瞎说,只要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咱们的娃娃都会活的更好。咱们大人,以前吃不饱,现在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吗?就让首长住吧,他们都是干大事的人,干的事都是关系到众多老百姓的事,也包括咱的事啊!”老婆想:“战士和丈夫说的有道理,要不是共产党毛主席,别说娃娃,就是大人也难以活呀!”于是她抱起还未满月的儿子到亲戚家住,把窑洞让了出来。
    毛主席住下后,才知道李怀宁家在风雨之夜抱着未满月的儿子离开,腾出窑洞给他住,很感动。23日临走时,再次问了孩子的情况:“孩子叫什么名字?”李怀宁说:“孩子,还没有给起名呢。”毛主席说:“太麻烦你们了,那我就给你的孩子起个名字叫‘毛仁’吧!带上我的姓,长大后有个想念!”住在自己家里的这位首长姓毛?这时候李怀宁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老百姓的大救星毛主席啊!李怀宁欢天喜地说:“一定,一定叫毛仁!”
    说来也怪,不但毛仁从小到长大,没有一点病,很健康。毛主席走后,李怀宁又生的三个儿子,也都长得很健康。村里人议论说,毛主席贵为大救星,天意让李家好人有好报!李怀宁也高兴地常说:“我娃长得好,是毛主席带来的好福气,是托毛主席他老家的鸿福呀!”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大恩大德大福,李怀念分别给另外三个儿子起名:毛喜、毛兴、候毛!
    是啊,不光李怀宁的儿子是托毛主席的福,其他孩子也不是托毛主席的鸿福过得快乐啊!

    (56)1947年10月17日中午,毛主席在县城任怨的院子里和县委书记张俊贤谈罢话,又走上了街头,这时被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围住了。孩子们把毛主席看了又看,有一个圆脸大眼睛的孩子,好像看出了什么秘密似的,问:“你姓什么?”毛主席和蔼地说:“我姓李,叫李德胜。”那个孩子,神秘地望了望旁边的孩子,并将他的衣角拽了一下说:“他不姓李,他是毛主席!”孩子们争论起来了,有的说是毛主席,有的说不是。毛主席微笑着,抚摸着孩子们毛茸茸的小脑袋,也说:“不是,不是!”那大眼睛的小孩子自信地把嘴一撇说:“我们家里有毛主席的像片,跟他一模一样!”毛主席笑着逗他:“真的吗?那你拿来叫我看看,我还没见过他哩。”大眼睛孩子正要去拿,却被另一个孩子拉住了,他说:“不用拿了,我也见过毛主席的相片,他肯定是!”领袖与孩子们笑了起来。毛主席又问:“他在延安,来这里干什么呢?”那个大眼睛的孩子又抢答“延安给敌人占了,他还能在延安!”毛主席疼爱地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稚气而聪明的孩子,高兴地继续问道:“延安被敌人占了,他不在延安打敌人,来这里干什么?”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抢先回答,他学着大人的口气说:“敌人力量大的时候,我们不能硬拚,毛主席会用巧计打敌人。”孩子们真机灵啊,毛主席对满意地笑了。停了片刻,毛主席拉起刚才答话的那个孩子的小手,亲切地问:“你上学没有?” 孩子回答:“现在没有。”毛主席又问:“以前上过吗?”“以前上过。”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敌人来了,就上不成了。现在敌人刚刚被打走,学校还没有开学。”毛主席听后鼓励他们说:“敌人再也来不了这里啦,学校开了学,你们要好好学习。”孩子们齐声说:“好,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57)在佳县谭家坪住的一天下午,毛主席站在黄河畔上,举起望远镜,观看大河上下的壮丽风光。一会儿,从村里跑来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他们有的剃着光头,有的留着猪耳朵,有的扎着羊角辫,紧紧地围在毛主席周围,小眼睛忽闪忽闪地望望毛主席,又望望毛主席手里的望远镜。毛主席弯下腰,用手拍着望远镜问孩子们:“怎么,喜欢吗?”孩子们不答话,只是嘻嘻地笑。毛主席理解孩子们的心情,笑着说:“这叫望远镜,能看得很远。因为看得远,人们又叫它‘千里眼’。你们想看看?”孩子们立刻高兴地跳起来,争先巩后地说:“想,想!”毛主席说:“好吧,你们排成一行,轮着看一看。”孩子们听说要让他们用望远镜看很远的地方,高兴极了,连忙排好了。毛主席弯着腰,十分亲呢地把望远镜横在孩子们的小眼睛上,还不时问:“看清楚了没有?”排在后边的孩子想早点看,直往前挤,毛主席笑着说:“排好,不要急,都能看上。”一遍都看过去了,孩子们拍着手,高兴地说他们看了千里眼,喜得你打我闹开了。站在最前边的三保,看了一遍又排在了后面。毛主席问:“你不是看过了嘛?”其他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喊:“三宝,赖皮!三宝,赖皮!”三宝一点也不害怕,调皮地说:“我刚才没看清楚。”毛主席又让他看了第二遍。三保拿着望远镜,对黄河对岸看了又看。毛主席问:“看到了什么?”三宝说:“看到了对面的山峰……还看到了日本鬼子修的炮楼。”毛主席问:“炮楼上有没有日本鬼子?”“现在没有了,连一个鬼子影影也没有了。”“鬼子到哪里去了?”“被八路军叔叔打跑了,滚回日本了!”毛主席笑着说:“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毛主席收起望远镜,问孩子们:“你们爱当兵不爱?”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爱!”毛主席又问:“你们跟我去不去?”“去!去!我们都跟你去!”孩子们乐极了。毛主席高兴地摸着他跟前一个孩子的小脸蛋,笑盈盈地说:“好,等你们长大了,就去参加解放军!”三宝高兴地喊:“长大要当解放军,长大要当解放军啦!”

    (58) 1947年2月,在开始在太行山区由地方党组织以“毛泽东警卫团”的名义公开号召和动员招收新战士,经自愿报名、挑选、审查、领导上批准的手续,吸收党员、民兵中的积极分子、政治上纯洁的翻身农民。2月在山西涉县组成了两个连队。5月,由太岳军区补训团挑选300余人,编为六个连。6月10日,经滕代远同志动员后,自武安县的龙泉出发,于6月22日到达山西临县。经中央社会部李克农副部长作了动员讲话后,于7、8、9三个月进行了紧张的军事、政治训练,熟悉了手中的武器,初步地掌握了三大技术,学得了初步的警卫知识,明确了警卫战士的职责。同时,由于这些新战士即将开往陕北担负保卫毛泽东等首长的任务,还须进一步地进行审查和提高其阶级觉悟,因而在政治训练中,开展了“思想翻身运动”、“忠实运动”。在这些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彻底地了解每个战士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团结基本群众,教育思想上有问题的人,保证部队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审查和训练完毕后,二营(8月成立第二营)的第五、第六连于10月初开始,在临县担负保卫中央后委各首长与各中央机关的任务。10月8日,由郭海瀛带领第一、第二、第三连与机枪连共600余人,经李克农副部长进行了关于忠实、勇敢、团结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动员后,由临县出发,至10月11日抵达陕北佳县的阎家峁。 10月13日,中央警卫团在团部驻地阎家峁村召开在会,欢迎刚由太行地区补充来的600名新战士,毛主席、同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非常生视,从神泉堡赶来参加了大会。                                                                                                       
    (59)首长们来到了阎家峁村,刘辉山团长把首长们引会场时,老战士高兴地说:“啊呀,毛主席也来参加咱们的会啦!” 新战士不认识那位是毛主席,他们惊奇地打问、瞅望着,显得非常激动。全场指战员顿时起立,会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毛主席笑着走向主席台。热烈的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汇成一片,响彻云霄。毛主席、同副主席、任弼时同志坐下来,和警卫团领导同志们亲切交谈。战士们瞪大眼睛望着主席台,《东方红》一开头,整个会场都唱了起来。毛主席一直笑盈盈地听着,周副主席还用手有节奏地在腿上拍打着。唱完歌,首长们笑着,鼓着掌。
    “刘辉山团长主持会议,他宣布大会开始,即跑向毛主席,向毛主席行军礼后请毛主席讲话。
    毛主席走到主席台前,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是专程来欢迎新战士、看望老战士的!我代表中央前委向全体指战员问好!’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频频向指战员挥手致意,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毛主席继续说:‘蒋介石指挥胡宗南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消灭西北野国和中央委机关,或者妄想把我们赶过黄河以东,我们主动放弃延安,敌人自以为得了大胜,神气了半年。后来我西北野战军先后打了几次大仗,都打胜了。3月25日的青化砭战役,4月4日的羊马河战役,5月4日的蟠龙战役,8月20日的沙家店战役,还有8月中旬包围榆林的战斗……。这些战斗都取得巨大胜利。胡宗南仅仅在半年时间里连吃败仗,我西北里战军节节胜利,特别是沙家店这一仗,我西北野战军开始了胜利大反攻,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胡宗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接着说:‘中央警卫团是一支担负保卫中央前委负责同志和全支队安全的部队,你们除了保卫工作外,还应该学习军事、焉治、文化知识,特别要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有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政治、学军事,有了文化,你们就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汪东兴日记》)
    毛主席讲话,虽然带着湖南口音,可是讲得很慢,很通俗,很清楚,人人都听得懂。有个新战士,看到毛主席穿着半灰半蓝的旧棉衣,挥手时清楚的看见袖子破得露出了棉花,脚上穿的旧棉鞋,也开了窟窿,心里盘算:“战士们都穿新棉衣,这位首长穿得这样破旧,能是毛主席吗?”他顺手从衣袋里掏出毛主席的相片,仔细地看着:那黢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两只闪射智慧光彩的大眼,还有下巴上那颗黑痣,都和相片上一模一样。他笑了,心里高兴地说:“就是毛主席!就是大救星毛主席呀!”毛主席勉励大家说:“我十七、八岁当兵时,什么也不懂,那时,还不知什么是革命。你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一参军就知道许多革命道理。我们的革命一定要胜利。你们都很年轻(毛主席转过脸看了看刘辉山团长,笑着对大家说:‘看,连你们的团长都这么年轻!’说得台上台下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笑声),能过上社会主义生活。经过努力学习,经过实际斗争的锻炼,你们这些同志,将来都会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60)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为了直接阅读外文资料,了解和掌握世界革命动态,决定学习英语。周围的人听说这都很惊奇,因为他已经53岁了呀!但年老并没有成为他掌握新知识的障碍,他以坚强的毅力开始学习。《解放日报》社的余光生同志,是他的英语教育。他每隔一两天,就把教员请来给自己上课。有一次已经半夜多了,他还在大声郎读。卫士翟正双睡得正香,以为喊自己,急忙披上衣服跑进去问:“主席,叫我有事吗?”他说:“我没有叫呀!噢,可能是我郎读的声音太高,把你惊动了。”蒋胡匪军进犯延安,毛主席的英语课停止了,但英语学习一直没停。离开延安这半年来,尽管生活动荡,工作繁忙,他仍坚持自学,很少断过。经常劳碌了一天的农民和没有值勤任务的战士,早已经入睡;周副主席和其他首长的灯光也熄了。可是,毛主席的窑洞里,仍然传出隐隐约约的读书声,警卫战士知道,毛主席又开始学习英语了……

     (61)关西名胜——白云山,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是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

    (62)1947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和统战部长李德玉的陪同下,登上白云山参观了白云观。毛主席仔细地观看了庙宇结构,建筑和和每座殿阁的雕刻、塑像、壁画、匾额和碑文,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赞叹不已。毛主席发现一幅很好的壁画被人涂抹挖剥后,严肃地张俊贤和李德玉说:“这些都是文化遗产,除了牛头马面之外,都要保存下来,不要毁了。你不信神,我不信神,可是后人不知道这就是神。你们明天出个布告,要保护。”10月29日,毛主席陪着谢觉哉又一次来到了白云山。走到主庙真武祖师大殿时,看到墙上新增加了一张醒目的布告。这是佳县委和佳县人民政府,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贴出的,布告要求游览者注意保护文物古迹,毛主席和谢老看了,都满意地点头笑了。

    (63)农历“九九重阳节”这天,又是白云山庙会,黄河两岸的群众穿红挂绿,一串串一行行向山上涌去。毛主席已经观赏过白去胜景。他为了战们也能有机会领略我们祖先留下的这座有建筑特色的文化遗产,又陪同战士们,顺着村头的小路,再一次上了白云山。在路上遇到了警卫团的杜指导员,毛主席问:“你们都来了?”杜指导员回答:“来了一部分。”毛主席说:“叫大家都来看看嘛!”佳县虽属陕西,但与山西却是一河之隔,所以,这里群众历来喜欢听晋剧。这时,佳县群众剧团正在白云观正殿的对面戏楼里演晋剧《反徐州》,三四丈见方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毛主席为了不惊扰群众,就悄悄站在后面。我们请主席到前面坐,说前边有椅子和茶水,主席谢绝了。我们又搬过来一条凳子请主席坐下看,主席笑着说:“站着看一样,老乡们不都是站着看吗?”毛主席顺手把旁边一个农民的小孩抱走来放在凳子上。前面的老乡挡住了毛主席的视线,警卫员正想要他们让开点,主席赶忙制止了。这样三请两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有人认出来了,悄声说:“这就是毛主席!”站在前面的一位妇女闻声回头一看,果真是毛主席,就赶紧把身子往外挪,怕挡住主席看戏,主席笑着对她说:“挡不住,你就在这里看吧!”
    台上的演员虽然披挂的蟒袍很破旧,但戏演得挺攒劲,唱腔顺耳,乐器也好听,尤其是那细小的二弦琴虽然发出很尖利的吱吱声音,但和京胡二胡配合起来相当和谐好听。毛主席看得很有兴趣,但南方与北方的语音不同,唱腔道白听不懂,主席就把警卫团熟悉晋剧的王洪兴同志叫到跟前,请他当“翻译”。王洪兴同志站在主席跟前一句一句讲解,毛主席越听越高兴,可是群众看戏的兴头早被看到领袖的激动收必心情所取代。这时,爬在正对戏楼左侧铁旗杆上的一个小孩喊了一声:“看,那是毛主席!”恰巧《反徐州》这场戏刚演完,剧场一下轰动了,连站在台前的人都把身子调过来争着看。人们看到毛主席在热烈鼓掌,还说:“这戏还好,是反封建的!”
    (《这里唱起〈东方红〉》156页至157页)

    (64)1949年10月22日(即九九重阳),毛泽东看戏后,心情极好,随后又进了真武大殿内,老道长见他到来,连忙上前施礼迎接,他也双手合十,闭目躬身,以礼答谢。老道长带他再次参观正殿。看到不少人对庄严肃穆的真武大帝铜像烧香叩头,他微笑着问道长:“这位大神灵不灵?“老道长知道他不信神,非常紧张地回答:“这,这……我们看来还是挺灵的!”毛泽东边听道长说话,边从真武大帝像前的签筒里随便抽出一签——第四十三签  上上:
    日出扶桑
    圣意:日出扶桑万里明,贵人喜气自亭通。求财谋望称心意,若问求官定有名。
    谋望:几番辛苦起二更,只为平生利兴名。喜得太阳出东海,光明无处不享通。
    家宅:吉星高照汝家门,些小尤疑不必论。人口田蚕思欲稳,神前多把好香焚。
    婚姻:如今喜得自投机,正好成婚过礼仪。两家相求无别虑,休提年长与年低。
    失物:东西古路旧林前,失去踪由在里边。死物仍然生活物,不须惆怅把人疑。
    官事:事非无故陶平人,何用尤心怯杖刑。自有贵人来喝散,终无囚狱不须惊。
    行人:故人久去在天涯,万水千山未到家。何日雁传音信到,平安报汝免咨嗟。
    占病:平安无事不烧香,直待临危告上苍。汝病欲求平安日,除非舍去世界脏。
    解曰:占家宅人口平安。自身有喜,婚姻可成。失物得见,病者小防,求财大利,行人有信,求官得位,六甲生男,田蚕大熟,六畜兴旺。
    老道长一眼就看明白了,连忙取签让他看,并高兴地说:“主席,这是最好的签,日出扶桑天下红,真是万事如意大吉之兆!”他故作不知地问:“是吗?”道长说:“是呀,扶桑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什么力量能把太阳阻挡!何况又是初升的太阳,越升越有光芒,必将把天下照亮!我们佳县李有源唱出《东方红》,把您比作太阳,真武大帝给您这一签,和《东方红》的意思完全相同啊!看来全国得解放,天下一片红是神意是天意啊!”他笑着说:“你讲得不错,挺有水平啊!不过说准确一点全国解放是人民的意愿,是民意啊!”道长急忙说:“主席说得对,是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啊!”毛泽东高兴地笑了起来,大家也跟着笑了起来。这签,不出二年就应验了,全国大解放,《东方红》响遍全中国——天下红。

    (65)在乌龙河与黄口交汇的地方,有个比较大的村子峪口。
    清朝时期,几个穷兄弟逃难来到这里,以造纸谋生。抗战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销的艰难岁月里,峪口的纸,成批地运往革命胜地延安,运往三边、神府和绥德、米脂等地,制成了边币,印成了报纸,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造纸工人组成了合作社,准备好好大干一场。可是胡匪窜来,把造纸厂破坏的一塌糊涂。合作社副主任孙吉祥,正领着大家想办法恢复生产。这时毛主席众谭家坪来峪口视察。村干部把毛主席领到孙吉祥刚刚收拾起的厂房里。
毛主席进了那个作为厂房用的破窑洞,孙吉祥正用竹帘子在汗池(造纸用得水池子)捞纸。他看见毛主席进来,赶紧放下竹帘子,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水,一边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亲切的和他握手,目光把窑洞扫了一圈,问:“这就是纸石吗?”孙吉祥回答:“这,算不上个厂。”毛主席笑呵呵的说:“算,算,大小算个厂嘛!”接着又问:“你们是集体造纸,还是个人造纸?”孙吉祥难过地说:“抗战后,我们组织了个合作社,集休造纸。胡儿子一来,工具破坏了,眼下还没有组织起来。”毛主席说:“要组织起来,恢复生产,发展生产。”孙吉祥说:“我们正在想办法组织呢。”毛主席点了点头,又问:“你们造纸用的什么原料?”孙吉祥回答“用的是烂麻绳头。”孙吉祥回答说。毛主席说:“破鞋也可以做,延安就是用破鞋造纸,你们试过吗?”孙吉祥说:“我们也做过,不过破鞋不好往烂里碾,做出的纸又粗又黑”毛主席接着问“你们的纸销路广不广?”孙吉祥说:“原来延安、绥米、三边、神府,都用我们造得纸。现在,还没有多少销路。”毛主席说:“快了!敌人已经开始退了,用不了几年,全国就要解放了,到那时,销路就广了。”孙吉祥高兴地说:“全国解放后,我们的纸厂就有办法啦。”
    毛主席走后,峪口造纸工人的心好多天平静不下来。祖祖辈辈受苦受难的纸匠,日晒水泡,累断筋骨,有谁问过一声呢?今天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来到纸厂,看了他们的造操作,又给了他那么好的指示,他们的心里能不激动吗?孙吉祥把大家召集起来讨论,要用实际行动回答领袖的关怀。很快,把就造纸合作社恢复起来了——再为中国的解放做贡献——将来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

    (66)1947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谭家坪村吃过早饭,又沿黄河向北,来至了南沟底村,村子不大,出门不远就是奔腾的黄河。
    毛主席一行刚到村口,手枪连连长高富有就带上战士去给毛主席联系住的地方。毛主席对高富有说:“先不忙,你看老乡们都在打场,先让大家都去帮助打场吧。”战士们放下背包都向老百姓的打谷场上跑去打场,毛主席紧接着也来到一快打谷场,先向老乡说了声:“乡亲们忙咯!”弯下腰拿起一副链枷,就和大家一起,啪啪地啦打了起来。

    (67)毛主席住进了乡长李文典的家里。李文典的父亲李正兴,见他们家住的这位首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出出进进总是笑吟吟地给人打招呼,很想和首长啦几句话。可是,他看到首长很忙,常常半夜还点着灯,怕打扰首长的工作。困此,几次走到毛主席住的窑前,又返了回来。
    一天,李正光背回来一背豆蔓,坐在院子的石台阶上摘豆角。毛主席出了门,笑着朝他走来。他兴奋地望着毛主席,站起来给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把手上下摆着,说:“你坐,你坐!”他坐下,毛主席也挨他坐在了石台阶上,顺手抓起一把豆蔓,和他一起摘豆角。一边摘着,毛主席问他:“你有几个儿子呀?”
    “五个!”他看毛主席对老百姓这么亲热,又帮干活,又啦家常,就兴冲冲地回答了毛主席的问话。
    “都在干什么?”毛主席又问。
    “大的当乡长,就是招呼你们住宿的那个后生。”他喜滋滋地给毛主席说着:“二的在家和我种庄稼,老三当兵跟咱八旅走了,四的也在咱政府里头工作,还有个五的,小哩!”
    毛主席满意这个革命的家庭,点头称赞:“好,很好!”停了一阵,毛主席又指着豆蔓蔓问他:“这上面的豆荚荚怎么这样稀?”
    李正兴对说:“今年先旱后涝,本来就结得不怎稠,再加上胡儿子抢却过后,没吃的,前一向又摘回煮吃了一些,剩下的就更稀少了。”
    毛主席说:“困难是暂时的,以后会一年比一年好。”
    豆叶叶粘了毛主席一身,豆根根上的土也撒了两腿,毛主席全不在意,继续和房东老汉边啦边摘……

    (68)毛主席10月29日,离开南河底村的时候,让警卫战士给房东李正兴和他的四房儿媳,每人送了一块毛巾。             

    (69)佳县载枣树有着很长的历史了。朱家洼乡泥河沟村有1株油枣树,高8、3米、冠径13、4米,胸围3、3米,主杆高1米,树龄在1300年以上,人称“枣树王”。北京《同仁堂志》记载:“佳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

    (70)果王——这里指红枣,红枣被誉百颗之五。毛主席在佳县谭家坪村,一天正在专注批阅文件时,听到隔壁传来很有节奏的“哒哒哒”的声音,他原以为那声音一会停止,可过了好一阵子,那声音还在响。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让警卫员过去看看。原来是房东老太太用火磷在打火,老人眼花手又抖,打了好久还打不着。因为火柴少,人们都用火磷打火。毛主席知道原因后,就让警卫员送几盒火柴给老人。老太太得了火柴高兴得不得了,赶忙拿了一小筐红枣还礼。

    (71)毛主席得了谭家坪村房东老太太的枣,吃后高兴地称赞:“佳县的枣真好!”

    (72)胡必成——周恩来。周恩来有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73)(1947年8月22日),周副主席站在梁家岔的沟口上,一会儿扶这个伤员到医疗站,一会儿又端着水给伤员喝。猛抬头,看见沟底下的大柳树下,搁着一副担架。周副主席快步下到沟底,揭开被单一看,只见担架上的战士大腿负伤,流血过多,昏迷不醒。担架跟前两位老乡,一位捂着肚子爬在地上,一位蹲在一旁唉声叹气。周副主席指着担架对那位蹲着的老乡说:“这位同志伤得很重,请你快些把他抬到后方医院去吧!”那位张乡哭丧着脸,又指着爬在地上的那个人说:“他得了肚疼病,一路直嘶声,走到这塔歪好抬不动了,我也急得没法子嘛!”周副主席立即对警卫员说:“快把这位老乡送到医疗站去看看。”警卫员把肚疼的老乡送走以后,周副主席又和谐地问:“你再没有找人抬吗?”老乡说:“找了,尔格到处都忙着送公粮,抬担架,那来的闲人呀!”“来吧,老乡,我和你抬着走!”周副主席说着,挽了挽袖子,弯下腰抓起了抬杆。老乡先是一愣,看见这位首长如此平易和善,又如此为伤员操心,二话没说,也一把抓起担架另一头的抬杆,往肩上一放,和周总理一前一后,抬着伤员往前走去。在村口值勤的手枪连战士,发现周副主席抬着担架走出了村,好几个人跑步撵到跟前抢着要抬,周副主席笑着不让,说:“我能抬!”战士们再三请求,周副主席才把担架交给了刘喜。在周副主席和刘喜换手的霎那间,伤员醒来了。他睁开眼睛,一下惊异地怔住了:这位亲热的首长这么面熟,莫不是……还没等他开口,担架已经朝前走了。这时候,伤员已经忘记了伤疼,一下子坐起来,抓住刘喜的手问:“同志,刚才抬我的像是周副主席呀!”刘喜笑着说:“不是,他是我们九支队的手长。”负伤的战士不相信,他眼睛直直地朝后盯着,那位首长一边擦着汗,一边还在给他招手呢!他激动的声音哽咽地又朝刘喜说:“同志,不要哄我,他是,他就是……”转过一道弯,刘喜看伤员那激动又急切的样子,把头向前探了探,悄声笑着说:“同志,你看准了,刚才抬你的就是咱们的周副主席!”此时,这位伤员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身子向前一扑,紧紧地抱住刘喜,说:“真是周副主席!”他呜呜地哭了起来。刘喜劝他:“你伤得很重,还是躺下吗。”伤员满脸热泪,对刘喜说:“我是教导旅三团的,请你给毛主席、周副主席捎句话,就说我一定好好养伤,重上前线杀敌人,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卫毛主席,保卫周副主席,保卫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288页至290页)

    (74)沙家店战役后的一天,周副主席派人找电话班长彭润田布置任务。彭润田听说周副主席叫他,知道一定又有紧急任务,立刻跑去。走进山窑,他看到周副主席正和任弼时同志爬在摆满文件的桌子上吃晚饭。见他进来了,周副主席急忙招呼说:“快吃饭,吃完饭再领任务。”当时粮食非常紧张,首长们都吃的是黑豆饭。今天,大概是炊事员为了欢庆胜利,给首长们改善生活,才做了顿小米饭,他怎么能吃呢!便回答:“我已经吃过了。”周副主席笑着说:“不能说谎呀!今天的粮食还没有发下去,你在那里吃的饭?”说着就满满盛了一碗,强摁在他的手里。饭毕,周副主席给他交待任务,要他们电话班尽快把电话线由西野司令部架到朱官寨去。他一听就明白: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要转移了。便向周副主席表示,一定完成任务。可是,这个任务很艰巨呢!从西野司令部前东元村到朱官寨,翻山跨沟三十里路还要多。而现在的线路,还架在梁家岔和前东元村之间,一拆一架,班里的人手不够呀!他很想要几个人,但看到这两天警卫战士又是办水站,又是抬担架,光伤员也够忙的了,咋向首长张口呢?周副主席温和地问:“有什么困难吗?”他不好意思地说:“别的都能克报,就是人手有点少。”“从警卫团再派一个班够不够?”“够了!够了!”彭润田高兴极了。敬爱的周副主席考虑的多周到啊!他转身要走时,周副主席又说:“你回去先领战士们吃饭,我已经给他们说好了,先给他们做得吃,吃饱以后,马上出发!”“是!”周副主席的关怀,又一次使他感动了。
    吃完饭,彭润田就领着两班的战士上了山。夜,黑得什么也看不见;风,裹着雨点,不断地向战士们的脸上、身上袭来。大家凭着平日磨练出来的夜间作业本领,一阵儿爬杆,一阵儿拉线,一阵儿上山,一阵儿跳沟。整整奋战了一夜,那条从梁家岔到西野司令部的线路拆除了;另一条从西野司令部到朱官寨的线路架通了。
    彭润田完成了任务,又回到了梁家岔,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周副主席听了他的汇报非常高兴,说:“你们辛苦啦!让战士们好好地睡上一觉!”

    (75)1947年9月28日。周恩来在神泉堡住的院子里,给中央真属机关的干部做了时局问题的报告。“报告中,他详细地叙述了解放战争一年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周恩来认为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一是人民的拥护;二是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三是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好。由此得出结论,提出‘打倒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周恩来介绍了战局的进展情况: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南下,过黄河、陇海线,直达长江以北。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线是他的‘铁丝网’,而长江是他的内壕了。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可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在北线,西北解放军也要打过去,东北解放军已经打出去了,这是全国反攻形势。周恩来进一步阐明了当前的方针:‘打到蒋管区,发展解放军,消灭蒋介石的部队在蒋管区。’这个方针在今后一年到两年内要实现,这是有把握的。因为国民党方面有三个弱点:兵力不足,后方空虚,人民反对。而中国共产党方面,首先是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强;第二是土地革命;第三是扩大解放区,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说明举行大反攻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周恩来充满信心地鼓励大家:今后两年我们将要登上山顶,还要鼓两年劲,蒋介石的力量已经下降,但还没有降到最低点,现在还是运动战,将来还要打阵地战。现在我们还有困难,比如军事工业薄弱,干部不足,粮食不宽裕等等,这些困难都要我们来克服。中国这样大,四万万五千万人翻了身,革命胜利了,对世界革命有很大意义,所以,打倒蒋介石不要说两年,就是五年也划得来,同志们大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还怕等不到成功?我们有这个信!”
    (刘亚莲《毛主席在佳县》212页至213页)

    (76)周恩来在佳县神泉堡给邓颖超写的信:
    超: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年成不好,夏旱秋涝,直至前天还是阴雨连绵,昨天突然放晴,今天有了好月亮看,但是人民苦了,只能望收到二成左右。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
    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着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的,这次分开,反显得比抗战头两年的分开大有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会更结实而年轻。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只要不太劳累。我想半年的熏陶,当准备刮目相看。实际的体体验,留待半年后听你面叙吧!
    大反攻已开始,事情会一天天忙起来。我们现在已经比初离延安时忙了许多。六个月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但既未到黄河边,又未看见长城,心既不死,又非好汉,相差又只有几里路,你说怪也不怪。我们的工作,还是伏案的多,接触的少,除了电报来往外,就是听新闻,读新闻。看书阅报,一天天的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农村的情况,与你们在晋绥五台所见所闻,本质上都相同的,只是这里还没大动起来,一方面由于敌人已深入堂户,许多弱点已客观地暴露出来,另方面还待秋收后再来普遍平分与清查。领导的转变,河东河西都还好,现在这里要克服的是粮食和人力的困难,打出去,将帮助解决这一困难。
    各级农会①,将在平分后逐步地由下而上开起来。团也在谋恢复。妇女组织不知你和工委怎样计划的,还没见你们电告。
    过几天杨道同志将由此东去,我将托他带些城工部材料给你。华岗、友渔、其②芳走得快,都来不及约他们过河一谈。老高夫妇 ③老来电要求参加土革一时期再出去,我们自然同意,你如与他们相隔不远,望转告他们,如坚决愿回湖南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先到刘邓④中原局的大别山去工作一时期,然后相机南下。如通信不便,亦不必提,反正我们会电告他的。
    这封信是托陈默⑤同志带过河去,他们将继续前进,希望不久能达到你的手中。要说的话很多,执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你上次托之栩转来途中的两封报告信,我们都传观过了。
  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
    鸾
    九月二十九夜

    本信注解:
    ①农会,即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一九二一年九月,创始于浙江省山衙前村。大革命时期,广东、湖南等地农民协会蓬勃发展。一九二七年五月,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农民救国会。解放战争时期,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核心,以雇农、贫农、中农和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及贫苦知识分子为成员组成的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做出积极努力。
    ②华岗,又名延年、少峰、西园(1903——1972),浙江龙游(今衢县)人。当时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友渔,即张友渔,原名象鼎(1899——1992),山西灵石人。当时任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其芳,指何其芳。当时任朱德的秘书。
    ③老高夫妇,指高文华和贾连夫妇。高文华(1905——1994),湖南益阳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一九三八年任湖南省工委书记、省委书记。同年底作为代表列席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一九四二年到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南方局组织部长。一九四四年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一九四五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至一九四七年先后在山西、山东等地参加土地改革。贾连(1903——1981),中共党员,早年曾做地下党的工作。一九四七年随高文华在山西、山东等地参加土地改革。
    ④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当时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
    ⑤中原局,即中共中央中原局,一九三九年一月正式成立,刘少奇任书记。负责领导华中地区党组织的一切工作。一九四一年五月,与中共中央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
    ⑥陈默,即程默。一九一六年生于江苏丹徒县。当时是西北局宣传科下属的延安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

    (77) 史林——任弼时,中央纵队司令任弼员。在转战陕北途中,他负有直接保卫毛主席的重任。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转战途中,他不仅跟毛主席,周副主席一起研究,指挥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的作战,还直接负责中央的行军、居住、安全警戒、物资供应,敌情侦察等任务。为了不让毛主席、周副主席在一些具体事上操心,他尽量把一切事情考虑安排的很周到。每到一地,他都要到群众中了解情况,教育干部战士,帮助群众搞好生产,进行坚辟清野。如果遇上紧急情况,迅速布置好警戒,并催促毛主席、周恩来等同志转移。他的工作细到亲自跑兵舍、马号,查看一个马掌,一根麻绳。对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做细致复杂的思想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毛主席后来回忆解放战争时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周总理1961年与一位外国党领导人谈话回忆起转战陕北的历史动情地说:“我们领导革命战争时,在全国、在中央决定问题的只有3个人。当时中央书记共有5个人,分散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刘少奇和朱德同志,他们领导全国土改,搞根据地。在中央只有三个人,毛主席,我和任弼时同志。所谓中央就是这三个人嘛!”

    (78)1947年8月18日下午,毛主席在杨家园子村的一座小庙避雨,驮衣服的牲口被阻隔在五女河西岸,一时不能过来。机要秘书解开一个马褡子拿出一套不太合体的衣服让毛主席换上。趁这空隙,任弼时走过来对毛主席说:“德胜同志,我要跟你谈谈。”

    毛主席听出他严肃的口气,瞟了他一眼说:“又有意见了?大胡子!”
    “有意见。”他说:“你不过黄河,我坚决拥护,可是你不属于个人,这一点很清楚,但你……”他停往了。
    “说,你不是一个敢顶、敢挑刺的儿的人么?”他听不出主席气时是生气还是鼓励。他实在想不出一个更适当更委婉的词。于是心直口快地说:“有些事,你太冲动,太任性。”
    “你说话要有根据?”毛主席说。
    “当然有根据,昨天过河,你在堤上一个人走了300多米,不许人保护,恩来一个劲地用身子往上挡你。这样也吧,你还要插‘由此上山’牌子”他说。
    “这叫兵不厌诈!”毛泽东反驳。
    “不管怎说,你今天做的事情有一种情绪在里面。”他坦言:“渡河时,战士们用身体当桥墩,而你让战士们先过,因争执不休眈搁了抢渡时间。”
    毛主席的脸涨红了,望着他半天无语,最后勉强笑了笑,点头说:“这一条,可以成立!”
    他很高兴,说:“只要你肯承认自己的错,我这个司令就当好了!”

    (79)任弼时司令患有高血压病,频繁的转移劳累,使他的病情日益严重,医生劝他休息,他反而劝医生不要向毛主席汇报。他很乐观,行军途中常常拿起二胡拉《东方红》等歌曲,鼓舞士气。为了全国的大解放,建立新中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0)1921年6月29日,毛主席和何叔衡同志离开长沙,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谢觉哉把他们送在湘江水畔。这是谢觉哉跟随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上,踏下的第一个脚印。
   
    (81)长征路上,我军俘获了敌人的一匹战马送给毛主席。毛主席要谢觉哉骑上,谢觉哉要毛主席骑上,两个人推推让让,谁也不肯骑,都在马后面走着。走了一程,毛主席又劝他,他还是不骑,毛主席采取强制的办法,硬把他扶上了马背。天气冷了,大家都没有棉衣,毛主席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了他的身上。

    (82)1947年10月中旬的一天,也转移到佳县的谢觉哉来神泉堡看毛主席。毛主席不在,上山看地形去了。于是他先找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谈话,其间他不时地仰起头来望望窑纸,天色渐渐暗了,毛主席怎还不回来?

    掌灯以后,毛主席回来了。走进大门的时候,站岗的警卫员报告说:“主席,谢老来看您来了,在副主席的窑里,等你半天啦!”

    毛主席听了以后十分高兴,快步走到周副主席的窑洞,一把拉住谢老的手,欣喜地开玩笑说:“谢胡子,还活着啊?”谢老把毛主席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了半晌,也高兴地说:“主席,你的身体还好!”毛主席仍然拉着谢老的手,关心地说:“怎么来的?”“走来的。”“累坏了吧?”“急着想看你,不累。”从撤离延安分手,才不过几个月,但好像几年没有见面似的。毛主席把谢老请进自己住的窑洞里,两个人亲切地交谈到半夜,仍然兴致勃勃,毫无睡意。

    第二天上午,阳光灿烂,有人提出给毛主席和谢老照个相。毛主席和谢老都同意了。就在住窑门口的石台阶上,摆了两个木板凳,毛主席坐在右边,谢老坐在左边,两个人都慈祥地微笑着,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纪念像。

    (83)1947年10月28日,毛主席正在南沟底村的窑洞里聚精会神地写作。卫士李银桥跑进窑洞说:“主席,谢老又来看您了!”毛主席赶忙放下笔,跨出门,刚下台阶,谢老拄着拐杖进了院子。毛主席急步上前,握着谢老的手,关切地说:“老远的,你怎么又找到这儿来了?”谢老慈祥地笑了笑说:“一天不见你,心里就想得慌呀!”毛主席深情地接着问:“没有骑马吗?”谢老挺了挺胸,把手杖在地上蹾了蹾,说:“还是走来的。”“快进屋里休息一会”,主席说着,把谢老挽上了石台阶,扶回了石窑洞。两人又谈到深夜。次日谈话还在继续,他们边走边谈,再一次游了白云山。下山的时候,谢老又一次要毛主席注意身体。毛主席笑着说:“自作战以来,身体比以前好。我体会到,每天能有目的地走上十来里路,不是散布,而是像行军那样,就最好了。”谢老点了点头。隔了一会,又关心地问:“行军路上,你还是那样没明没夜地工作吗?”毛主席笑着回答:“工作多得很呀!”接着,毛主席向谢老倾诉了他从来没有对人谈过,连医生、护士也很少知道的情况。毛主席说:“用脑过席就感到疲倦,疲倦了,还要强制自己把该办的事情办完,这样一来,常常倦得连洗澡都不能支持。”毛主席伸出右手,打着手势,对谢老继续说:“一个文件没有完成,再困难也要坚持写下去,等写完的时候,手指麻木,手心发冷,须要躺下几个小时之后才能恢复过来。”敬爱的领袖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竟这样严以律己,辛勤操劳!谢老听着毛主席的叙述,感情特别激动。但他知道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要靠毛主席指导,他们能说别的,只深情地说了一句:“你得保重啊!”

    (84)1947年春,蒋介石纠集23万兵马,向中国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当时,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2万多人。面对十倍于我的凶残敌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审时度势,做出了英明的战略决策:暂时放弃延安,运用“蘑菇”战术,把蒋匪军拖在陕北,消灭在陕北,支援全国其他战场作战。毛主席于3月18日开始踏上转战陕北的路程。

    (85)“蘑菇”战术是适合陕北地形特点和群众条件,对付胡宗南的集团滚进战术的有效战法,其基本特点是:凭借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和与共产党同心同德的群众条件,针对敌军专走高原小道,集团前进的特点,牵大吃小,以小部队与敌主力保持不即不离,引诱、牵制、缠住敌大部队,将敌拖瘦拖垮;以主力隐蔽休整,寻机歼灭敌小部队和孤立之敌。毛泽东在1947年4月15日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是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俄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7页。) 

    (86)毛主席从1947年3月18日开始,至1948年3月22日晚在佳县刘家坪村住了最后一夜,3月23日离开陕北过黄河结束转战陕北,共计一年零五天。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两次来到佳县。1947年8月16日从米脂陈家岔进入佳县乌镇……,11月21日从乌镇走向米脂杨家沟;1948年3月22日,毛主席从绥德吉镇来到佳县刘家坪,23日出发,在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踏上新得征程。毛主席转战陕北,两次来佳县共计100天。

    (87)1949年10月1日,在《东方红》旋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按动电钮,把灿烂的五星红旗升起,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杨家沟观星台(1)观星
·下一篇:《东方红》有多少个版本?(组图)
·佳县山城
·杨文忠:佳县山城
·颂《东方红》诗
·杨文忠:颂《东方红》诗
·十唱颂歌《东方红》(陕北秧歌词)
·杨文忠:十唱颂歌《东方红》(陕北秧歌词)
·国庆感赋
·杨文忠:国庆感赋
·律绝五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重要论述感赋
·九月九日感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朱华、郭红梅、彭星:“十一”黄金周 两当兵变纪念馆
特稿:“十一”黄金周 两当兵变纪念馆人流如潮(图)
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何必会: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特稿: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罗雄: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特稿: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曾莹、谢香梅:大山里来了“洋教师”
特稿:大山里来了“洋教师”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