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习仲勋纪念网>>《习仲勋主政广东》>>正文
第四章 一、视察宝安,部署反偷渡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习仲勋主政广东》编委会
浏览次数:
2008-04-09 22:38:2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镇,人口只有2万多人,街道狭窄,房屋低矮残旧,破破烂烂。
  宝安与香港山水连为一体,一桥(罗湖桥)相通,一街(沙头角中英街)相连。深圳镇是通往香港的重要口岸,20世纪70年代中期,每年经这里进出的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同胞达150万人次。宝安与华侨、港澳同胞有直系亲属关系的有14万人,占全县33万人口的42.4%,还有持双重户籍(香港户籍和宝安户籍)经常来往两地的流动渔民2万余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宝安偷渡外逃长期居全省首位。从1952年至1977年,宝安有偷渡外逃行为的达62305人,其中逃出去的405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占总劳动力13.5万人的29.3%。附城公社莲塘大队1200多人,逃出香港就有790多人;2200多亩耕地,就丢荒700多亩。这个大队的径肚生产队原有24户,108人,外逃了22户102人。大鹏公社建国后共外逃了3679人,占当时在家劳动力4862人的79.6%,其中有三条村庄共34户117人全部逃光。偷渡外逃对宝安的经济、思想、政治各个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搞乱了边防社会治安,严重破坏了生产。
  习仲勋到达深圳后,他不是先听惠阳地委副书记、宝安县委书记方苞等人汇报,而是让他们陪同到处看看,了解实际情况。  因为边防的问题在陆路较多,方苞就陪同习仲勋一行先到宝安东路的罗芳、莲塘、沙头角等陆路地区考察。罗芳是宝安县过境耕作的七个耕作口之一,也是当时边境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地区。所以上级领导到宝安,方苞等人就一定带他们到这里,沿深圳河边走边看。
  方苞自从1974年1月调到宝安当县委书记,每年都要到罗芳参加劳动,和当地群众一起插秧、收割,对那里情况十分熟悉。他向习仲勋介绍,宝安有几千亩土地在香港那边都丢荒了。为什么会丢荒?第一,“文化大革命”前的政策允许宝安县的劳动力过境耕作,但是现在管得很死,一天才能批几个干部过去,没有劳动力进行耕作,土地自然就丢荒了。第二,以前过境探亲的政策是“三个五”,即每人每年可以过去探亲五次,每次去可以买五斤副食品,五斤副食品的总价格不超过五元钱。这本来就限制得很死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批“三洋”(崇洋、靠洋、向洋)就通通禁止,不准过境探亲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了部分政策,批准一些人过去种粮食,但粮食收割了要挑回来,不准在香港那边卖。所以,虽然有很多地在香港,但劳动力不够,做不过来,地就荒废了。
  方苞回忆说:
  1977年春节前后,财政部长张劲夫来宝安视察时,我们在这里站了半个多小时。我给他讲了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希望他能向中央反映,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次习仲勋来,我们同样也向他汇报了这些情况,包括了过境耕作、小额贸易、过境探亲等问题。
  习仲勋考察罗芳、莲塘之后,来到沙头角。在那条独特的“中英街”,习仲勋看见几块竖在街中间的石头,把一条窄窄的街道一分为二,粤港两边贫富悬殊,对比非常鲜明。习仲勋看到香港那边车水马龙,人们忙忙碌碌,显得一派繁华热闹。而属宝安这边却是破破烂烂,很多荒地杂草丛生,显得萧条冷落,很多老百姓都往那边买东西,不少人跑到那边不回来。习仲勋心里感到很难受。他感触很深地和方苞等人交谈了很久。他说:“解放那么长时间,快30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方苞解释这是因为政策上的限制,很多人都不能过境耕作,才导致这么多土地丢荒,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方苞向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经济困难时,香港市场需要草皮、花、河鲜、甲鱼这些产品,国家政策不允许大额贸易出口,宝安就组织小额贸易出口,再将这些外汇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副食品,才缓解了经济困难时商品紧缺的局面。所以,方苞向习仲勋提出建议,希望省里能支持宝安发展小额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四章 标本兼治 解决“偷渡外逃”问题
·下一篇:第八章 三、实现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习仲勋与爷台山反击战
·一项战略性大事——习仲勋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仲勋在1978
·《习仲勋年谱(1913—2002)》出版发行
·李新市: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段往事(组图)
·习仲勋同志二三事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观及其早期实践活动
·毛泽东三救、五赞习仲勋(组图)
·习仲勋: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新疆党史和文献干部培训班在乌鲁木齐举办
河北省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制定《邢台市党史
“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保
赵朋洋:“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
特稿:“三十八军子弟群”建群十周年庆典活
中红网-殷祥云:半个月亮
竹枝强:唱响红歌照亮天地间(组图)
中红网-解难、赵刚:增进中美民间友谊 纪念
忽培元文学作品交流座谈会在延举行
【民法典宣传月】长汀古城:传承“红色”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