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出版社授权“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扭转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局面,探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途径,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考虑如何冲破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的状态,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中央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国考察,研究外国发展经济的经验;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干部群众共商振兴中国经济的国策。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把目光投向沿海,投向南方,他们对广东寄予厚望,把改革开放的突破口选在广东。
习仲勋到广东上任后,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他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是如何解放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快把经济搞上去。他带领广东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真理标准大讨论,促进了正在困惑、反思的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地思考中国的问题、广东的问题。
1978年四五月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派三个代表团(组),分别出国和到港澳考察经济,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其中一路为国家计委、外经贸部派出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4月10日至5月6日,该考察组抵达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组的目的很明确:探索弹丸之地的香港、澳门经济飞速发展的奥秘,吸取有益的经验。考察组回到广州,向习仲勋、刘田夫等广东省党政领导人介绍他们在港澳地区实地考察经济的情况,引起广东领导人的很大震动。在交换意见时,考察组对开拓宝安、珠海的建设规划提出不少好的意见。他们建议把宝安、珠海两县改为两个省辖市(相当于地委),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力量;两地的农业,从“以粮食为主”逐步转到“以经营出口副食品为主”;要积极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开辟游览区,办好商业、服务业和文娱场所等等。习仲勋、刘田夫等广东领导人打开了思路,解放思想,向考察团提出了一些大胆的建议。接着,积极收集对外开放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经验。
考察组回京后,写出一份《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上报中央。报告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提出:可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内地建设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览区。
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听取了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口头汇报,同意其建议,并作了指示:“总的同意”,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从一定角度来说,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这时已经开始萌芽。
另一路就是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考察团。再一路为赴西欧五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考察团。他们回国后都向中央写了书面汇报。
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规格最高,也最引人注目。其主要成员包括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农业部副部长张根生,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和办公厅主任李灏,北京市副市长叶林,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王全国,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波等,共30余人。5月初,谷牧带领这个中国对外经济代表团,出访西欧五国。该代表团对西欧五国近20年来快速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很大的启迪。
6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听取谷牧的详细汇报。出席听汇报的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乌兰夫、纪登奎、苏振华、吴德、陈锡联、聂荣臻、陈慕华等政治局委员和王震、康世恩副总理。谷牧着重讲三个问题:(一)二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落后了很多,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