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茶采茶时,在大关县天星镇天星村4000亩茶园,茶叶枝头春芽吐露新绿,一柄嫩芽指尖飞,颗颗翠芽入篓中,漫山遍野的绿色生态茶园里,开启美丽乡村的绿色“茶经济”。“茶叶经济”既让茶企增收,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增收致富有了盼头。
天星村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共6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962户4023人,村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97名党员。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稻谷、红薯等,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茶叶、方竹、枇杷、花椒和李子等。
一叶知春入清盏,今年新茶更显香
走进大关县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园,一畦畦茶树紧密相连,像绿色的绸带铺满山间,经过春雨和阳光的滋润,一簇簇嫩绿的芽头吐露,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茶园里,采茶工人们正挎着竹篓,在翠绿的茶园间穿行,一双双巧手来回翻飞,一片片翠芽落入篓中。
“今年的采茶季节由于受天气影响,推迟了近半个月左右,尽管受天气影响,在我们的精心管护下,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茶叶的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现在是茶叶的旺采期,每天的采茶工人是20人以上,每天采的茶青有120斤左右,现采现收现炒。我们的芽茶可以采摘到4月中旬,过后我们就开始采摘明后茶。”大关县洪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华元说。
茶园里,茶农们娴熟灵巧地采撷春茶,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也主动加入其中,与村民们一起采摘“明前茶”。大关县教体局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周良禄说道。
集体经济结硕果,村民务工增收忙
大关县洪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关县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关县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18个村小组650户1300余人就业。当地许多村民每逢茶叶采摘季节,他们都在基地里采摘茶叶。
“自从我们村集体经济茶园开采以来,我每天都能照顾家里,又到茶园来采茶。每天的采摘量有3至4斤左右,按30元每斤计算,我一天能挣到90多元,我家有十亩左右的茶园,今年我家预计可收入4万元左右。以前总是要去外面挣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就近工作既能照顾家里,采茶对我们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帮助。”店子村民小组许正银说。
在长坪村民小组种植户彭兴文的20余亩茶园里,有2名采茶工人分散在茶垄间,忙着采摘春茶,腰拴竹篓,来回穿梭在茶树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今年的春茶,好似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今年我家的茶也长得特别好,我请了2人来帮我采茶,我这个茶叶很饱满、品质高,肯定能卖到好价钱。预计我家可收入8万元左右。”长坪村民小组种植户彭兴文说。
“小叶子”成就大产业,“绿叶子”变成“金票子”
云南省提出要聚焦茶叶等特色产业,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云南各地也围绕做优做强茶产业,积极探索实现茶产业发展与惠农兴农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天星村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双赢的良好局面。预计今年可产干茶2万斤左右,销售额可达160多万元,又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茶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山上茶农们在忙着采摘鲜叶,在山腰的厂房内茶叶加工生产线也开始运转,鲜嫩的茶芽通过理条、摊凉、压条、炒干等工序后,变得翠绿显毫,空气中弥漫着春茶的清香。
“现在是采茶的高峰期,收茶量特别大,我们一天要处理茶青1000多斤。”大关县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彭贵彬说。
十余年磨一剑,好山好水出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种植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加工精细化”方式进行管护,生产出来的天星山茶,香溢天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