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头条
中华大地新航标——写在智慧乡村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
2022-05-05 17:28:34
作者:李家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智慧夯根基。处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关口,智慧乡村的研究者、建设者、领航者——中国首家智慧乡村研究院于一年前的今天应运而生。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授权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简称“智慧乡村研究院”)全权代理。智慧乡村研究院联合全国各优秀社会组织、企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及个人等各界力量,站在新时代“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政产学研推用”“城乡融合发展”前沿,组建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专业技术团队,创新研发由数字乡村走向智慧乡村模式,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助力国家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年来,智慧乡村研究院坚守初心、砥砺奋进。

    智慧乡村研究院担当“致力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乡村因智慧而更加美丽”使命;怀揣“携手拥抱乡村与城市智慧同行的新时代”愿景;打造“提供智慧乡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设方案和接地气陪伴式终身制运营服务”特色;坚持“既担当成为党和国家的新型高端智库,又努力成为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打交道的贴心朋友”定位;彰显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联手合作,积极参与承接“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信用、智慧安全、智慧环保等面向民生领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智慧农业、智慧安居、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培训、电商平台等可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业务。可以说,智慧乡村研究院为国家智慧乡村研究和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为国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助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为国家智慧乡村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重要建议。

    一年来,智慧乡村研究院站位高远、夯实根基。

    智慧乡村研究院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清晰研判“智慧”理念,注定会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将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相提并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理论与重大实践命题。当下处于数字新基建高频期的中国,“集大成”的现代化,迫切需要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携同前行。建设智慧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智慧”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新时代中华大地的新航标。

    第一,耀眼的智慧城市大潮,与城、乡如影随形。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被上海荣膺,开创了中国城市获荣的先河。智慧城市,听起来不得了,看起来那么大,但细细品味,智慧灯杆、智慧停车、智慧旅游、智慧出行......无不与您、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乡如影随形。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欧美,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以来,激起了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浪花。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也由《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2012年发布后被正式拉开。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回归理性。2016年,中国开启了从1.0向2.0的跨越,建设一批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中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2017年已超过500 个,2018年占全球的百分之48领跑全球。2020年,疫情成了“照妖镜”,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中国智慧城市自建设以来的成果和弊端。中国吹响“新基建”的号角,各类新型技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回顾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的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2016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数据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重点技术融合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乡一体化运行格局。

    第二,新基建下的智慧理念,与城、乡不可分离。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流通能力建设”及“城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提供产业治理、信息治理、生态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包括了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什么是新基建?它与传统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随着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断发展,“智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加速各行各业发展。智慧城市在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慧路灯、ETC、智慧监控系统、无感支付、智慧天气预报等,在这些领域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居民,“智慧理念”无处不在,对居民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智慧社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对社区智能化改造。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安全,提高便捷性。在物业服务方面,实现无纸化,节约能源,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住户满意度。在出行方面,智能门禁设备让出门更加便捷,刷脸进出社区,享受科技发展成果。智慧社区对于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未来智慧社区会产生更多智能化服务。智慧家居同样是通过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串联家居产品。用户从进入家门的那一刻,智能家居开始为“主人”服务,打开灯光、开启悦耳的音响,开启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些在纯互联网时代是不敢想象的,在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智慧理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非常卓越。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不可分割,但智慧乡村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是要从实情出发创造性地复制。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复制,实现城乡一体追求相同水准;通过产业特色复制,全方位大力推广“精准农业”;通过管理服务复制,城区信息系统直接部署乡村;通过投资模式复制,让社会力量城市投资建设主体。智慧乡村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层+智慧应用层。基础建设层指的是:首先是电网的建设,然后是通讯网络和物联网,最后有条件的建设数据平台。智慧应用层指的是:重点打造“产业、生态、乡风、治理、民生”五大智慧应用层。智慧乡村就是将信息化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核心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智慧的应用,从应用层面获取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智慧应用设计应立足地方实际需求,构建地方特色的应用体系,而应用层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综合在一个平台中。智慧乡村建设重点在应用层,以构“2+1+5+N”的智慧体系为依托,打造五个支撑平台,推广18个智慧应用。两网,即通信网和物联网;一中心,即智慧乡村运营管理中心;五个平台,即产业支撑平台、旅游支撑平台、生活支撑平台、管理支撑平台、数据支撑平台;多个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乡村、智慧+民生、智慧+扶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总之,就是要用网络联通世界,用科技填平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互补。

    第三,厚植智慧的铺垫根基,与城、乡摇相呼应。“智慧乡村”的提法,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中首次提出的。方案要求: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与智慧城市一样,智慧乡村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精确定义“智慧”,但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智慧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等环境条件,因而只能对其作出一个相对宽泛、模糊的定义。总体上,国内学者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欧盟则将数字通信技术作为可选工具中的一种,强调人的作用,村民为自己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考虑村庄之间、小城镇及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合作和联盟方式。综合来看,智慧乡村是智慧发展理念在乡村区域的应用,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而来。基于上述分析,智慧乡村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形态。具体而言,智慧乡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朝着全面可持续方向发展。智慧乡村研究院机遇在哪里?21世纪以来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提出带“智慧”的有:智慧农业、智慧气象、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这一新概念最初于 2014 年提出,2016 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高度。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科学技术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与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水利工程,推进遥感技术应用和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农业战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2020 年 5 月 6 日,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在一百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智慧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智慧农业的举措有哪些?一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二是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三是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2022年1月4日,在连续发布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其实,回望2021年5月17日,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21〕24号) 就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方式方法,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改善乡村管理服务,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的能力,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东、中、西部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建设基础、开展试点意愿、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代表性、典型性等因素,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2021年,在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深圳、广西、四川、云南、甘肃等18个省份继续开展试点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文件层面首次出现“智慧乡村”,并意味着在全国18个省份正式开始新一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中得以长足发展。

    一年来,智慧乡村研究院求真务实、负重前行。

    智慧乡村研究院成功打造的河北省首个智慧乡村“一县一特色”版APP“智慧饶阳”乃全国首个“党建+信用+金融”模式,荣登“中国改革年度50典型案例”,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日报》报道,“智慧饶阳”进而走红全国。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出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由此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已是广大农村地区干部群众的迫切期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智慧乡村建设谋划正当其时。自 2008 年起,IBM 先后提出“智慧地球”远景和“智慧城市”理念,引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之间的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从而能够迅速、灵活、实时、准确地解决城市运营管理遇到的各类难题。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营管理中的效率和效能,特别是在有效破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党中央作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都将之作为重要内容。2015 年 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部署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 年)》。各地纷纷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在理念、内涵、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少创新性的进展。例如,深圳市的全国首个新型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杭州市的“城市大脑”等等。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开始跻身领跑者的优势地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普遍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基础条件。从浙江省来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接续发力,浙江的农村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信息经济发展基础厚实,将之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 7 大万亿级业之首进行重点培育,2016 年 11 月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浙江农村的信息化条件良好,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已经搭建,网上文化家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普及,涌现出一大批“电商专业村”,一批以淘宝“特色馆”为典型的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全省全部自然村实现通电通电话,百分之99左右的村安装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脑 64.9 台,手机 260.3 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可见,浙江农村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良好基础条件。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成为首个“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

    二是智慧乡村建设具有广阔空间。“智慧乡村”有着“智慧城市”的共性一面,为此需要重视移植在城市探索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必须立足乡村实际,探寻规律性认识,找到新路子。通过全面摸清农村的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建筑、村居、管网、交通等“家底”,进行数据化处理,经过智能化加工,贯通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构建起具有农业农村特色的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在乡村治理中,推广智慧治理新模式,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构建“云上乡村”政务服务云平台,促进农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服务,推动乡村治理的智慧化决策和精细管理;在地理信息大数据支持下,提高村庄和集镇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的水平;围绕建设乡村“大花园”,以治脏、治乱、治堵、治房、治水、治垃圾等为重点,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加强环境数据的智能化监测,不断提升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推广运用智能化农机、在线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灌溉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和数字化管理,通过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线下物流配送,实现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的实时动态相结合,充分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资源开发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民风民俗和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嫁接互联网,进行智慧化开发,让乡村资源插上“翅膀”,催生出美丽经济新业态,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例如,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村庄等资源,培育民宿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建立图像库、音频库、3D 全景图、虚拟现实库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全方位展示。借助“互联网+旅游”方式,促进导游、导览、导视、订票等旅游服务智慧化,提供全域全时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创造性地推广运用智慧社区、智慧金融、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将极大地打破农村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稀缺和地理位置限制的瓶颈,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使得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例如,智慧医疗包括建设医疗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信息等医疗卫生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等应用系统,为乡村居民提供全领域、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湖南芷江禾梨坳:“红色学堂湾·快乐满橘园”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立(组图)
·下一篇:无
·湖南芷江禾梨坳:“红色学堂湾·快乐满橘园”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立(组图)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万雁入乡”行动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广东省韶关市“老区新貌”主题采风采访活动走进苏区南雄(组图)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平湖乡党委政府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全新农建甜辣木介绍(组图)
·小联盟 大产业 照亮乡村振兴前行路(组图)
·乡村振兴路上冲锋一线攻坚克难的“女先锋”——记湖北红安县上新集镇党委书记方丽琴
·衡水饶阳耿长锁纪念馆:劳模精神放光芒 乡村振兴谱新篇
·祝贺辽宁卓信企业管理中心与北京牟氏南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组图)
乡村振兴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乡村振兴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