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校园视察
1953年夏,新校舍竣工落成,“韶山学校”四个笔力雄浑、光辉夺目的大红字,镶嵌在校门上端,为学校历史增添了最光辉的一页。
1959年6月26日,是全校师生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毛泽东亲临学校视察,并和师生们合影留念。
毛泽东视察韶山学校,是他阔别32年故园之行中的预定计划。26日9时许,毛泽东在拜谒父母坟墓,访问幼时邻居,察看故居上屋场后,乘车去韶山学校。此时,韶山学校600多名师生,早已在校门至儿童桥(现已拆除)马路两边列好了队,夹道迎候毛泽东。很多人不时踮起脚跟、伸长脖子望着南岸方向,“毛主席为什么还不来呀!”不一会,小车开至儿童桥前50米处停了下来。几百双眼睛盯住车门,都想第一个看到毛主席。车门开了,毛泽东下车了,少先队大队长蒋含宇和学宣委员彭淑清,双双走到毛泽东身前,举手行了少先队礼,同时献上两束鲜花。毛泽东接过鲜花,慈祥地问道:“今年多大,读几年级?”“14岁,刚上初中二年级。”两人齐声回答。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并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争做三好学生。”紧接着,庞昌成上前同毛泽东握手,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向毛泽东介绍:“这是学校校长。”
两名少先队员跟随毛泽东左右,人群簇拥着毛泽东向学校走去。师生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红花、红霞、红领巾,映红着张张笑脸迎接毛泽东。毛泽东一边走,一边挥手向人群致意。当他发现站在校门南侧学生后面的教师李兆棠,年纪稍大,个儿较高,便转身走近跟前握手问道:“你是先生吗?”没有思想准备的李兆棠老师,不知说什么好,只应答一声“是先生”。
快到校门了,毛泽东驻步,抬头望了望校门上“韶山学校”4个大字,微微地笑了笑。
进了校门,毛泽东站在操坪的一端向四周环顾。看到左右两栋教室入门处白粉墙上端书有“小学部”、“中学部”时问道:“咯是小学,还是中学?”“这里原来是小学,1956年开始招收初中班,以后还准备办高中。”学校负责人回答。“噢!原来咯是一所戴帽子的学校(当时小学招收初中班叫戴帽),你们是要搞‘一条龙’口罗”。继而毛泽东指着两名少先队员说:“那你们就是帽子底下的人口罗。”说得大家一阵欢笑。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洒满校园,虽是上午八九点钟,但气温却在30℃左右,毛泽东的衬衣微露汗渍。蒋宋仁老师很快搬来一把黄色木靠椅请毛泽东坐。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了声“谢谢”坐下了。蒋宋仁老师年纪轻,个头不高,脖子上常系一条红领巾。毛泽东问道:“你在这里搞什么工作?”“我在这里担任学生团队工作。”蒋宋仁回答。“你是学生的头、孩子王,青少年工作很重要。”毛泽东强调着说。
“要不要沏杯茶给主席?”有人问陪同人员。“主席还没吃早饭,很快就走,等下还要和你们照相。”陪同人员回答。一听毛泽东要和大家照相,顿时,整个校园沸腾起来了,师生们纷纷朝指定的地方跑去。不一会,大家在中学部斜坡处排好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