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然而,追忆起来,革命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正当红军蓬勃发展之时,党内出现了路线斗争,“左”倾思想一时盛行,形成了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把持下,中央政治局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错误决议,否定了毛泽东的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主张,并制订各军团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强令毛泽东率领第一军团攻打南昌,冒进地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错误口号。经过慎重考虑,1930年6月底,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从福建汀州向江西进军,抵制了李立三路线,避免了攻打中心城市南昌的错误,并在江西广大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当时的形势可用《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来概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这是毛泽东亲率红军从福建古田出发后,经武夷山进入江西,于1930年2月到达江西东部的广昌时,在行军途中写就的一首词。后来,毛泽东于1930年7月从汀州向长沙的一次行军途中,挥笔写下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两首词读来,亦有同工异曲之妙:
六月天兵惩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两首词的用语都是那样铿锵有力,是伟人的大决心,更体现诗人的大气魄。 闽西,这方热土,洒满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热血情感,既是他革命的新起点,他挥戈铁马,转战南北,力挽狂澜;又是他诗意人生的平台,他对闽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是那样的熟悉,在他的心田久久停留,他对闽西的一山一水,一域一角,是那样的深情,在他的笔端尽情流露;在这方热土,他驻足深思,豪迈从容,高瞻远瞩,指点乾坤——闽西,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眼里,是那样地充满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