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稼祥故事
《毛泽东与王稼祥 疾风知劲草》节选之三
2008-02-03 15:59:11
作者:朱仲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论,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之间逐步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必须改变红军的前进方向和路线,不能让博古和李德再这样指挥下去。
  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等也进行了谈话,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这时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脚底受伤化脓,也坐担架随中央纵队行动。他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担任过总政治部副主任,与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是十分亲密的同事和战友,彼此非常信任和了解。他们在行军路上坐担架相逢后,几次进行交谈。王稼祥直截了当地指出,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是由于采用了毛泽东诱敌深入、隐蔽部队、突然袭击、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各个击破等一系列战略战术指导原则。事实证明,博古、李德这些人不行,应当改组领导,撤掉他们的军事指挥权。他建议由毛泽东出来担任领导,挽回当前红军所处的危局。
  聂荣臻听罢爽快地说:“完全赞成,我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应该通过党的高级会议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稼祥又说:“那就要快一点,由中央召开一个专门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改变错误领导,把不称职的人‘轰’下来!”
  红军一进通道县,毛泽东就向中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集结近20万军队,设置四道防堵线,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的情况,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部队立即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2日,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县举行了临时紧急会议,讨论毛泽东的建议。
  会议地点在通道县东面一座小山上的恭城书院。这是一片很整齐的房子,四周是用青砖砌成的围墙,墙上攀附着一片古藤。军委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周恩来宣布开会,并请大家谈一谈今后红军行动的意见,怎样才能摆脱敌人的追击。
  李德首先说,我提请大家考虑,是否可以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南战略要地急赶的周部和其他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出一大片苏区。
  博古想不出其他好办法,觉得只有按照李德的意见办,与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发言认为,红军北上无疑是自投罗网。贵州敌人力量薄弱,如果进军那里可以争取主动,还可以使部队得到休整。接着,他把自己所搜集到的敌情,详详细细地向大家作了介绍,同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王稼祥站起来表态说,我同意毛泽东的分析,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因势利导。
  张闻天发言说,毛泽东刚才讲的都是事实,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才得出的结论,希望大家认真考虑。
  朱德也觉得毛泽东的分析有道理,主张慎重行事。
  周恩来认为毛泽东的分析比较切合实际,他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听完上述意见,李德十分恼火。他认为“毛泽东粗暴地”拒绝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了红军“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进而,他看到毛泽东的意见不仅得到张闻天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周恩来的赞同,不禁有些恼羞成怒,竟然起身拂袖而去。
  会议并没因李德的离去而中断,讨论继续进行,大家把目光集中到博古身上。博古听罢大家的分析,觉得是有道理的。现在蒋介石在前面布置了一个罗网,像李德那样死打硬拼往里挤是不行的。经过思索后他说,看来,只有照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办,放弃去湘西的计划。但他对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设想,还没有完全放弃。
  13日,红军西行进入贵州,17日攻占了黎平。在这里,红军有了长征两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休整,中共中央也有时间就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展开进一步探讨研究。
  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城举行会议,继续开展对两种不同战略方针的争论。
  博古认为,红军进入贵州以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下一篇:《毛泽东与王稼祥 疾风知劲草》节选之五
王稼祥纪念园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稼祥纪念园”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稼祥纪念园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稼祥纪念园”。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