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甘肃是全民族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战略支撑
来源:《甘肃日报》2025年9月3日
作者:何天鹏
浏览次数:
2025-09-04 10:11:2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甘肃以其连接内陆与边疆的独特战略区位,成为支撑抗战全局的西北国际援华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通过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甘肃工委的统战工作以及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甘肃为保障国际援华物资畅通、维护战略大后方稳定、凝聚各民族抗战力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其战略地位与历史功绩具有不可替代性。

    西北动脉贯通援华生命线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苏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确立援华机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双重推动下,各方力量空前凝聚,成功构建起联通中外的战略动脉,一条以西北为核心的国际援华物资大通道应运而生。

    空中走廊守护云端补给线。西北航空运输线以苏联阿拉木图为起点,穿越新疆,延伸至甘肃兰州,构建起辐射全国战区的空中补给网络。国民政府在兰州设立空军第四路司令部,统一指挥协调航线飞行,设立空军第七总站承担维修保障重任。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推动下,甘肃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或扩建了兰州、中川、临洮、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机场,为空中运输筑牢根基。西北航空运输线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也因此成为日军眼中钉。日军先后出动670余架次飞机疯狂轰炸兰州,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严峻威胁,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地面高射炮兵部队密切配合,在兰州上空展开激烈防空作战,累计击落日军飞机40余架,用热血与牺牲守护了这条空中补给线的畅通。

    陆上通途织就物资运输网。国际援华陆上通道以兰州为重要交接点,从苏联入境后,经新疆进入甘肃,再转运至全国各地。甘肃积极推进公路路网建设,完成了甘新、西兰、甘青等干线改造及支线配套工程。截至1945年6月底,全省公路总长达到4411公里,通车里程2954公里,初步形成全省公路网系统,兰州成为西北地区公路网的中心。依托这一陆上交通网络,国际援华的飞机、大炮、枪支弹药、医药器材等大批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前线,为前线将士提供了坚实的物资支撑,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主动脉。

    传统运力补充运输体系。为弥补机械化运力的不足,甘肃成立车驼管理局,办理驿运业务。到1942年,甘肃境内已形成2条干线及5条支线的驿路运输网络,充分调动了民间运输力量。同时,传统皮筏运输在战时发挥了显著作用。1940年冬,甘肃组建“水上运输队”,分别沿着黄河向宁夏、绥远,沿着嘉陵江向重庆运送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汽油等军用物资。中共甘肃工委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深入黄河沿岸,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极大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为战略物资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甘肃曾集中采购2000多个羊皮筏组建航运队,仅用15天就将近300吨汽油运至重庆,被誉为“筏子赛军舰”。

为了开发玉门油矿,在周恩来的关心协调下调运了延长油田的两部钻机。此图为1939年3月运抵玉门的第一部顿钻。

    资源后盾支撑抗战大后方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着东南沿海工业区的沦陷,甘肃依托其资源储备与战略纵深,成为中国工业内迁的重要承载地。通过能源开发激活动力引擎、工业合作运动焕活后方产能、根据地经济建设稳固保障根基,甘肃成为支撑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后方。

    能源开发筑牢抗战动力根基。在国共合作背景下,面对沿海能源供给线中断的困境,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开发玉门油矿。周恩来安排运送陕甘宁边区的两台钻机支援建设。1939年,国共合作开发的玉门油矿打下第一口油井。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矿共产原油25.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甘肃的煤炭工业快速发展,阿干镇、永登等煤矿采用机械采煤,产量显著上升。甘肃能源工业所产战略物资,不仅满足后方需求,更源源不断输往前线,成为支撑抗战经济的“黑色血液”。

    工合运动激活后方工业活力。东部沿海工业基地沦陷后,物资匮乏问题凸显。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夫妇与路易・艾黎提出“中国工业合作社计划”,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艾黎、斯诺常与周恩来商谈,艾黎还三次赴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甘肃工合组织吸纳失业工人、难民及技术人员,在兰州、天水等地建立合作社网络,形成以纺织业为支柱的多元产业格局。1939年,甘肃工合高效完成百万条军毯等军需物资生产任务。甘肃工合组织生产的军需民用物资,不仅满足了后方军民生活需求,还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提供了重要物资支持,有力支援了抗日根据地建设与持久抗战。

    陇东根据地稳固抗战大后方。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承担着稳固后方的重任。通过土地政策调整,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建立“二五”减租的新型租佃关系,激发民众生产抗日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粮畜增产,构建军民融合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兴办各类军民用加工厂,加强商业贸易,建立完善金融体系,发行边币稳定物价。陇东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构建起军民协同的保障体系,为抗战大后方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抗战期间,陇东根据地战士们在开荒种地。

    血肉长城凝聚御侮磅礴力量

    甘肃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抗战大后方,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中共甘肃工委积极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大力宣传党的抗战方针,各族民众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前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同袍同泽、共御外侮”的精神,构筑起协同御侮的立体抗战格局,凝聚起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

    统战工作织密抗日协作网。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兰州的公开机构,积极发挥革命接待站与战斗指挥所的作用。它与甘肃国民党军政要员建立密切联系,推动国共合作抗日政策落地,营救红西路军失散人员;通过与苏联代表处联络,传递情报、保护过往人士,输送进步青年赴延安;接收转运苏联援助物资,送到陕甘宁边区。中共甘肃工委则以秘密方式推进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建立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甘肃青年抗战团等多个抗日团体,其中甘肃青年抗战团在全省25个县设72个分支,团员达3000人。建立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团结少数民族参与抗日。陇东根据地秉持团结抗战原则,通过“三三制”政权试点,最大限度地将各党派、各阶层中的抗日力量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之下,成为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

图为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旧址,原兰州南滩街54号,今甘南路700号。

    文化宣传点燃全民救亡热情。新闻战线,出版了《民众通讯》《西北青年》等十几种进步刊物,积极传播抗日思想,形成强大舆论声势。文艺战线,王氏兄妹剧团、新安旅行团等团体深入城乡,以歌咏、街头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萧军、老舍、茅盾等文化名人也来到兰州开展抗战宣传,极大激发了民众热情。教育战线,陇东根据地将教育与抗战动员结合,通过干部培训、扫盲运动普及抗日理念。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甘肃青年抗战团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返乡宣传,陈嘉庚、李约瑟等知名教育家来兰州考察,进一步扩大了甘肃抗战的社会影响力。

    全民动员汇聚抗战支援力。兵员动员上,全民族抗战8年间,甘肃应征入伍的青壮年达41.82万人。邓宝珊将军曾感慨,全甘肃数十万壮丁与牺牲在战场的十几万三陇健儿功不可没。粮秣供应方面,每年有几十万石军粮被征购征借,庆阳老区向边区交公粮1360万斤、公草马料319万斤。1943年至1945年甘肃民众献纳战马11801匹。财力捐献中,民众踊跃认购各类公债,河西各县半月募得献金12.6万元,全省动员开展“一元献机”和“一县一机”运动,夏河拉卜楞寺代表团赴重庆捐献飞机30架。民众参战形成“男女老幼皆战士”的格局,1713.8万人次民工参与修路、运粮等支前劳务,天祝群众留下“不要工钱,不讨饭钱,只为抗日作贡献”的民谣,陇东根据地组织数万担架运输人员支援前线,妇女们织布纺线、缝制军衣军鞋,全力保障前线需求。甘肃各族人民用血肉与行动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长城,为全民族抗战胜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甘肃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深刻诠释了战略大后方的关键支撑作用。从保障国际援华生命线到夯实战时经济根基,再到凝聚全民族抗战伟力,甘肃军民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坚韧、奉献与牺牲,铸就了支撑持久抗战、最终赢得胜利的坚强后盾,其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甘肃历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和平赋
·下一篇:无
·上海市青少年隆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习近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让抗战精神烛照新征程
·大思政课在抗战纪念馆开讲:一寸山河一寸血 触摸“历史深处”的丰碑
·“抗战精神 不朽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惠州举行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保护抗战红色资源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海南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创造美好生活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甘肃是全民族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战略支撑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写在中国人
红色诗词:水調歌頭·九三大閱兵
和平赋
胜利赋
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追忆我
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胜利永载史册
上海市青少年隆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纪念盛会 扬我国威(组图)
李羽贤: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唐山知青纪念抗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