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正文
大思政课在抗战纪念馆开讲:一寸山河一寸血 触摸“历史深处”的丰碑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9月1日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王聪聪
浏览次数:
2025-09-02 11:33:1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年轻的观众来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时,馆长孔令欣总会想起历史深处一个叫“刘守玟”的女兵。她的生命终止在1938年,牺牲时年仅18岁,但她的故事随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红色沉浸式剧场“走”进大中小学,直到今天仍在上演。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目前,中国已公布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达到294处,俄罗斯、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有纪念中国抗战的地标建筑。

中国人民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营仪式现场,该校携手17个全国重点革命纪念馆启动“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品牌项目。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这些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正在成为开展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常态化开设包括“以史为鉴课”“缅怀仪式课”“遗址寻访课”“和平手工课”等内容在内的“大思政课”;上海财经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曾开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师生走过100枚抗战老兵手印组成的“手印墙”;今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平型关下话青春”大思政课活动……

    “希望让年轻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英雄是怎样作出决绝选择的,从而产生对历史更深的兴趣,继续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我们推出思政课的初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季宁告诉记者。

    弹孔、钢盔与残历

    如果要再现台儿庄战役的悲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胜过文字:那是从台儿庄清真寺西小讲堂千疮百孔的弹孔墙上取下的一块。“不到一平方米的弹孔墙上,密集地布满了94个弹孔,可见当时战役的激烈和惨烈。”孔令欣说。

8月22日,一些学生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视觉中国供图

    1937年12月,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日军夹击徐州首争之地。历经激战,中国军队歼敌万余,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如今,台儿庄古城中有以弹孔墙为代表的53处大战遗迹。孔令欣认为,文物和遗址能从视觉上将观众拉回到抗战历史中,“我们馆的喷泉用子弹头(的造型),垃圾桶全部都是手雷的样式,营造战斗场景”。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由1000余顶钢盔组成的“钢盔墙”代表着奔赴缅甸抗日的40余万名远征军将士。“一进大厅,有一个很开阔的空间,三面墙壁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远征军将士们佩戴过的钢盔,就把人的思绪一下子拉入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是很震撼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寸波艳介绍,一款钢盔文创受到不少军事爱好者的喜爱,该馆根据展陈元素推出的文具、工艺品、明信片等文创单品已有近2000种,销售量很大。

    观众还会参观2013年该馆西侧修建的一条全长129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它是‘活着的’名录墙,我们从开馆以来持续向社会征集中国远征军名录,定期增刻上去”。“很多老人在墙上找到了自己父辈、长辈的名字失声痛哭,也会和我们(馆员)讲先辈参战之后,他们几代人的际遇和生活,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寸波艳表示,这两处震撼场景对观众来说,是把人的思绪进行集结和整理,“震撼的同时,你会敬畏历史,再进入展厅,会想要了解背后的更多东西”。

    走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目光首先会被一座18米高、形似台历的石碑吸引,它是由鲁迅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贺中令教授设计的“残历碑”,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

    “台历是残缺不全的,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个大写的‘七’字,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初七,‘初’字被炮弹痕迹破坏,无法看到。那些弹痕组成了‘骷髅群’,宛如不泯的冤魂穿越时空,向人们诉说着不应忘却的历史。”季宁介绍,“残历碑”前每天都有观众排队拍照,“它用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将历史的这一天永远定格在那里”。今年8月15日,《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就在残历碑广场开幕。

    在家乡和远方,读懂一场战役

    8月15日同一天,滇西抗战纪念馆“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滇西篇章”展览开展,该展览自今年4月初启动闭馆改造工程,经过4个多月的改陈提升,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目前,该馆陈列2.8万余件藏品,100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影像、场景复原。

    史料向观众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磅礴力量,以及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凸显了滇西抗战在抗日战争和二战的位置、意义,及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起到的作用。”

    寸波艳介绍,针对青少年观众,讲解更侧重历史故事,“激发本地中小学生爱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土地上发生过这样惨烈的战争,在以后学习中串联更多知识”。该馆与周边小学开展特色课程进课堂,讲解员们也会带上展板、历史影像资料到乡村中小学宣讲。寸波艳记得,在腾冲市界头镇,她们重点讲的是腾北游击区的故事和抗战时期发生在当地的战役,“让孩子们把自己生活中原有的认知和历史做一个结合,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往事”。

    每年寒暑假,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的外地观众大量增加。“近年来,大量关于远征军题材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等热播,更多人了解了缅北滇西战役的历史。”寸波艳说,她加入时,滇西抗战纪念馆还在建设中。从2014年开始,该馆每年寒暑假都面向小学生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目前共培养3600多名“小小讲解员”。“我们会带‘小小讲解员’到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战斗的艰辛。”寸波艳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最早接受培训的孩子,有的已经工作或读大学,闲暇时还会过来当志愿者”。

    一座纪念馆就像一块碑

    年轻人能在纪念馆里找到很多80多年前的“精神榜样”。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柜里,有一把红色塑料手柄的匕首。这把匕首是1920年出生的刘守玟进入湖南女子中学读书时,父亲送给她防身用的,她后来加入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淞沪战役救治伤员。1938年牺牲前,她留给父母一封信:“女儿离家参军没有告诉父母,身死台儿庄我不后悔,只望父母不要悲伤。看到女儿的照片,就犹如女儿回到你们的身旁。”直到牺牲66年后,志愿者才找到她的老家。

8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新生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刘守玟是台儿庄战役中青年学生的缩影。”孔令欣认为,“整个台儿庄战役涵盖各个民族、各个党派,是不同阶层的人团结一致抵抗外侮而得到的一场胜利”。围绕刘守玟,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创作了沉浸式剧目《以青春之我》。“我们自己编创,我们的讲解员自己演,(纪念馆)把他们培养成演员、教员、讲解员、辅导员‘四位一体’。我们要用新的传播形式,用真情实感来演绎,而不只是讲解。”

    拍摄于台儿庄战役的照片里,很多无名英雄都很年轻。“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时,发现了两具无名尸,经过山东大学考古,通过骨骼鉴定,确认都是中国军人的,一个二十七八岁,一个在30岁左右,于是我们就把他们安葬在纪念馆西侧的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墓。”孔令欣说,他想起当年的敢死队员希望“为我们立一块碑,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为抗战而死的”,他认为纪念馆本身,就像为悲壮历史而立的一块碑。

    “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英雄没有外援、孤悬敌后、没有武器,面对种种困难,却从来没有改变信念。”季宁说,纪念馆思政课存在一条“暗线”:“现代人需要面对困难的能力,当个人能力不足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我们经常会讲述英雄面对困难时是怎么做的。这是我们在思政课中向大学生传递的观念,我们不会直白地给出答案,而是希望年轻人自己在历史中发现这些宝贵的智慧。”

    抗战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怎么上

    在纪念馆业界,“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成为近年讨论的重点。2024年10月,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场新时代馆校协同与大思政课教育经验交流会。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宣教科科员辛甜在会上提出,纪念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检验平台。辛甜介绍,该馆围绕大战红色故事创新编排《遥远的等待》《清明的思念》《血肉铸就民族魂》等沉浸式红色革命剧目,融入了快板、舞蹈、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目前演出已经接近100场,观众达5万多人。

部分中小学学生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研学。受访者供图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与50余所高等院校和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其中在2023年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4年,纪念馆“送课上门”,在该校举办了新生入学教育“爱国主义主题报告”及情景剧演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季宁也有一段忙碌的“送展”回忆。送展要牺牲讲解员的休息时间,有时,讲解员“要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走三四所大学”,但季宁认为很有意义:“学校老师很惊讶,学生全程都能跟着我们的思路走,我们当时也觉得很骄傲。”最初她们只在中小学设计互动,后来逐渐尝试和大学生互动,也得到欢迎,“我们做讲解工作习惯和观众互动,在互动中我才能知道他能跟上我的思路”。

    该馆宣讲团还曾带着数字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研学课程,开启“传递历史温度·爱上这片热土”——九一八研学足迹点亮全国实践活动,历时两个月,跨越5个省份、13座城市,走进20余所学校,触及4万余名师生。

    上学期开学,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创新尝试用DeepSeek助力大思政课。“在沈阳大学,我们请大学生们用DeepSeek整理抗联英雄的介绍,再自己上台讲述英雄的故事,它的意义不在于记住某位英雄的事迹,而是通过这种互动,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还有讲解员让DeepSeek“出十道关于东北抗战填空题”,和学生们进行问答互动。

    今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决定开展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相关通知提到了纪念馆、博物馆与大中小学校的多种合作形式,包括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把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创造性转化为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开展协同研究,学校邀请纪念馆、博物馆专家学者和讲解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承载血与火的记忆 展现中流砥柱作用——走进《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
·下一篇:无
·桂尚平: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特稿: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刘晓瑜:湖南临湘市召开抗日专著《一寸山河一寸血》正式出版发行座谈会(组图)
·特稿:湖南临湘市召开抗日专著《一寸山河一寸血》正式出版发行座谈会(组图)
·刘晓瑜:临湘市编辑出版抗日史志《一寸山河一寸血》
·特稿:临湘市编辑出版抗日史志《一寸山河一寸血》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大思政课在抗战纪念馆开讲:一寸山河一寸血
承载血与火的记忆 展现中流砥柱作用——走进
“抗战精神 不朽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保护抗战红色资源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省系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海南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
传承老西藏精神 续写高原新篇章
出奇制胜的围城打援战
白山黑水铸忠魂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