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人---杨润身
早就听说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杨润身常年居住在平山,而与这位耋耋老人见面却是在平山温塘镇东山坡的植树地点。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这位因为编导电影《白毛女》、《探亲记》、《山村会计》而为众多观众所熟悉的老人,正在与一群北京来的青年志愿者交谈。老人边聊边低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白发被春风吹乱,一颗未老的心被春天的气息鼓动着……
八十年前,杨润身出生在平山县温塘镇附近的一个村庄,15岁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1949年他受邀参加了影片《白毛女》的拍摄。据报道,《白毛女》当时在全国20家影院首映第一天,观众即达47万多人。无论文化界还是普通观众都热情称赞《白毛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该片在1951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座无虚席,并荣获该电影节的第一个特别荣誉奖。该片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尽管这段经历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提起往事,老人仍然十分激动。他说,《白毛女》之所以能成功,既有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而社会的因素占主导。我父亲就是杨白劳式的农民,我姑姑的一些经历就像白毛女,我把对地主的恨都给了恶霸黄世仁,把对父亲、对姑姑的爱都给了白毛女。就是因为倾注了真实的情感,所以人民才喜欢。1957年获奖时,我和导演王滨、水华没要国家发给我们每人的一万元奖金,只拿了一块金质奖章作为纪念。现在我准备在我生命结束之前把奖章献给我的故乡。
由于对家乡的爱,这位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二十多年来一直长住家乡。战争年代,他用杨憨做笔名,发表了不少文章,乡亲们喜爱他憨憨的淳朴劲儿,亲切地叫他憨子,几十年过去了,他的这种憨劲儿一直保持至今。在平山县兼任县委常委,他两袖清风,“无特殊情况不坐小车,远路乘公共汽车,近路骑自行车。不走后门,不开后门,不吃请,不收礼,认认真真地给农民做些事……”这段自叙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润身是一位高产作家,其作品以情动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有关家乡的文章,无处不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浓得化不开的乡情。老人说,我的乡亲们最爱桃花,最漂亮的姑娘叫桃花女,结婚的新房中都贴着用红纸写的字符“桃花女在此”。杨润身笔下的桃花女子们,个个“身如白雪,面如桃花,唇如樱桃,俏丽无比”。杨润身笔下的家乡,“桃树密布,千株万棵,一望无际,株株开花吐艳,棵棵放彩溢香。翠蓝的蓝靛,火红的红靛,善鸣的百灵,愉悦地在树间飞舞,尽情地在枝头歌唱。”杨润身笔下家乡每年三月悠然而来的桃花水则更是“入水沐浴,污,不脱自落;病,不除自愈”。家乡简直就是杨润身骄傲的资本。
老人喜欢提及的童年往事,一是“站大堂”。“大堂”就是高高的一堆粪土,谁先站上去谁就是王,而他则断不了站在“大堂”上。二是敲大鼓。温塘村村有武术会,村村有大鼓,杨润身8岁就开始操起鼓槌,九九八十一个鼓点成为他生活的兴奋点,直至今天,80岁的杨润身还能抢起鼓槌敲上一段。
2002年温塘镇举办首届桃花节,杨润身请来老朋友--著名诗人贺敬之、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等一些战争年代曾在这里生活过的老艺术家。在影片《白毛女》中饰演地主黄世仁的陈强,不顾86岁的高龄充满激情地唱起了当地民歌“山药蛋”。80岁的贺敬之被温泉度假村聘为名誉村长,这位曾担任过文化部长的诗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说我当过这长那长,就是没当过村长,我觉得最幸运的就是这个村长,这个村长当定啦。
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