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不是采访到75岁的袁正鉷老先生, 我原来一直以为”喊船”是要到江边去对着船喊什么。其实不然,各地的喊船仪式虽然大同小异,但要根据各村的财力、文化底蕴而定。在采访中我们得知,青原区横坑、木湖村的喊船与富田街、陂下、东固、渼陂的喊船便情趣匪异。东固、木湖地处大山深处,只有一条可纵跃而过的小溪,自然无船可通。横坑村属于丘陵地带,一条小河流量不大,也不可能够通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喊船”,他们自然有自己的玩法。
富田街市,聚集了匡、王、文、刘、张五大姓氏,且地处富水河边,村与村之间的喊船仪式略有差异。每年的正月初二到二月初二,每个村庄都要举行“喊船”活动,既喊“旱”船,也喊“水”船。
匡家村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则会装着高高的“彩擎”游街,引得十里八村的村民纷纷聚集到街上。到处是人山人海,填街塞巷,特别热闹。
富田街的喊船仪式虽然较为简单,但这五个村庄会联合请戏班子演戏,或者每个村庄出一台戏,无形中又增加了不少热闹气氛。
陂下村也在富水河边,主要是喊“旱”船,讲究的是仪仗,因为人多,排出的队伍就特别雄壮。走在队伍前面的是神铳、彩旗、灯笼、香头、红灯笼、开江引水旗、清道旗、斧头牌,牌上书“得胜龙舟”四字;中间是龙头、龙尾、儿郎菩萨、大神画、彩绘纸船、相公菩萨欧阳修,每尊菩萨的身后都有一把旗罗凉伞,接着是全副銮驾、大锣大鼓和喊船队伍、乐队。
渼陂崇尚的是赵公菩萨,二月初二送神就掺杂了求雨的仪式,祈祷风调雨顺。由纸扎师傅扮作地方神明,道士扮不说话的无常,并一起进入每家每户把妖魔鬼怪清扫出门。
东固喊的也是“旱”船,喊船的最后一天,要请道士为大神开江行船。
王家村的喊船过程是这样的:
年前,由村里的老成斯文拟定好作东人家的名单,贴在诚敬堂下厅,让全村人观看,作好接神送神的准备工作。因王姓村大人多,各户都想当值敬奉康老爷菩萨,求得菩萨的保佑。为了争取每户都能轮上,规定每晚由两户或三户人家当值。第二晚又是另外两家,一直轮到正月三十日。
正月初二日,全村老幼齐聚本地神庙,当值者献上五谷及三牲酒醴,安放好布彩绘船、纸彩绘船。立即神铳轰鸣,鞭炮阵阵,宣告大祭开始,名曰:起神。
以后,每晚由两户人家一起,打好米果,去庙里上油供灯,到富水河边去喊船。“喊船”有号谱,如:“龙子龙孙,正月十五跑龙船……”其意为“接神”,迎接张天师送冤死的大臣的灵魂到来。回来还要吃夜宵,很是热闹。
正月十五以后,每天上午由几名壮丁到庙里找着游街或游村,意为“让大神熟悉环境”。找到某个空旷之地,将菩萨左荡右荡,名叫“打灵”,意思是“大神,你醒醒,你已经到了我们江西了,我们正在热情欢迎您,请您以后保佑我们这一方的平安吧!”
二月初二日,为“送神日”。照例是铳炮喧天,鞭炮齐鸣,将菩萨游村后扛回庙里,意思是“其他陪伴而来的大神,请回洛阳去吧!”至此,时间最长,最热闹的“喊船”活动才告结束。
横坑村没有大江大河,只有一条小河,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喊船”的呢?
横坑村原来当值的人家也是两户一轮,后来钱氏宗族衰落了,才改为一户一轮。正月初二日早饭后,由族长公手捧香案,长者捧着三牲酒醴盘,年轻后生擎着布制彩绘船、纸扎彩绘船为前导,青壮年擎起彩龙,到后龙山祭祀土地龙神。点好两支蜡烛安放在土地庙前,族长手持三根线香,向南面天地作揖三下,再向土地庙作揖三下。祭毕,将线香插在两支蜡烛中间,燃放鞭炮。彩龙就地盘旋起舞,然后,踩着欢乐的鼓点游村一周。回到孝敬堂,在院子里再舞动一番,意为请菩萨。斯文在菩萨座前三叩九拜,念祭祀告文,请菩萨上轿。八个健壮青年从菩萨间里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