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09-06-23 17:14:32
作者:龙灿珠、萧喜生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完全是由红四军建立起来的。所以红四军一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没有了。
    东固革命根据地,完全由本地区的共产党人,发动农民暴动,从而创建自己的革命武装。革命游击队,转战十八个县。以公开的武装斗争,秘密的苏维埃政权(武装割据),创建了一种与井冈山根据地不同的斗争方式。当然,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红四军在赣南闽西一带游击,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地域上,建立了赣西特委,联合湘赣边、赣南,成立了中共赣西南特委。江西省行委,也就是在赣西南特委的基础上成立的。原东固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李文林担任了省行委书记。曾山担任了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炳春担任红二十军的军长、政委。李与二曾,都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当时,东固受中共江西省委领导,井冈山受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井冈山失守以后,井冈山的红军到了东固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统一在“二七会议”上成立的总前委领导之下。
    都是革命武装力量的割据。割据的形式,一是公开的,一是隐蔽的,要说,一是毛泽东式,一是李文林式。
    都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开始了土地革命的尝试。
    都建立了群众的革命地方武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游击在湘赣边界各县,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活动在东固周边各县,直达袁水流域。其军事活动区域范围,红二、四团要广一些。正因为东固革命根据地采取秘密割据的形式,所以在外界的影响比较小。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蒋介石只作为地方“土匪”看待。当时江西省主席、第五路军总指挥朱培德与蒋介石有矛盾,属倒蒋的一边,“剿匪”不很积极,所以蒋介石以“通匪”的罪名,把朱培德调离了江西。
    再则,因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以及毛泽东的睿智和理论上阐述,井冈山的“名声”大于东固。

    二、东固革命根据地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

    网上的资料,现在的党史界总结出东固革命根据地有二十个第一,虽然有的“第一”还值得讨论。但那种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斗争形式,既以武装斗争打击反动势力又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策略,是其他的革命根据地无与伦比的。所以毛泽东以东固的革命方式作为经验向其他革命根据地进行推广。
    从毛泽东思想作为整个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而论,东固的革命经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我们认为当时在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为中心的革命任务中,几乎所有的红军(包括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和地方党部,  一是扩大武装力量——动员群众参加红军进行革命战争,一是以打土豪来筹集经费解决红军的给养和地方政府、地方武装的经费开支,一是以分田地来发动群众。{实际上在1931年以前,根本没有实行真正的分田}。同时,还执行了当时错误的烧杀政策。对土豪劣绅,实行斩草除根,老人、孩子、孕妇全部杀掉。如湘南,道路两边的房子不分青红皂白全部烧掉。毛泽东在永新秋溪杀掉铸造铁锅的老板,把铁锅全部分掉。铁锅是日常用品,此后也没有恢复生产。应该说,基本上是只有对旧制度、旧秩序和旧的生产关系的破坏。而东固革命根据地,有破坏,也有建设(如建银行、办学校等)。除了对土豪劣绅进行镇压,没有执行错误的滥烧滥杀政策。在第一次革命战争(后称第一次反围剿)中,群众都能积极地配合红军,实行坚壁清野等。这从国民党军队当时的报告中,也可看到当时群众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的积极性。这与“李文林式”的革命策略,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毛泽东以前委的名义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也不得不说:“在全国或一省总暴动以前政权的形式和武装的组织大须讨论,依照两年来的经验,在全国至少有一省用总暴动办法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权以前,小区域苏维埃政权公开的割据是有害而无益的,如湘潭、醴陵、平江、永新、莲花、遂川不仅失掉群众,连党也几乎失掉完了。……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找不到目标,党部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
    既然东固革命根据地采用的革命形式是最好的革命形式,那就是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形式,次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形式。为什么东固革命根据地没有全面、充分地宣传?为什么东固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地位?
    在以前的宣传中,因为毛泽东压倒一切,所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压倒了一切。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是李文林,而李文林在1932年又被作为反革命“AB团”首要被错杀,1985年才平反。虽然毛泽东的回忆录中,多次谈到“李文林式”。因为李文林蒙冤,连东固革命根据地也蒙冤,至少应是过去的宣传中的错误。
    因为历史的原因,政治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连吉安地区过去的党史研究者在研究东固革命史时,都显得底气不足,在思想上有三分怯懦。在论说东固革命根据地在革命中的作用和贡献,在中共党史中的地位,必引用毛泽东的话陈毅的话来作肯定和壮胆。在当时,李文林的地位,和陈毅的地位差不多。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与中共赣西南特区委书记是平职的,李文林是经中共中央认可的总前委委员之一。从历史上看,如果当年陈毅也被李韶九打成了“AB团”,陈毅和李文林就处在同一种水平线上了。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色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色,党史专家已有全面的详细的准确的论述。这里,只简要地就几个主要层面提一下。
    东固革命根据地,在许多方面,为井冈山所没有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主要是红四军的活动。红四军是外来的军队,是一支流动区域很广的军队,其后也转战到包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区域在内的中央苏区。红四军一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便丧失了。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由本地区的革命领导人发动、组织和建立起来,不是由流动的正规红军一手操持的,不因正规红军的到来而活跃,也不因正规红军的离开而消失。东固一直没有丧失革命根据地的地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其初始目的,毛泽东是为到山区农村以求保存秋收暴动失败后的军事武装。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作为东固一带农村的革命中心,革命大本营而存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朱德上山后,便主张离开这个人口不到三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山区,到周边地区(如赣南)去游击。朱德的主张的道理,一是井冈山不能解决军队的给养。一是兵员有限,不能壮大红军。每次战斗,杀人一万,自管八千。没有足够的兵员补充,红军将被逐渐消灭。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士兵冬天还穿秋天的单衣,要去遂川一带挑粮上山。这样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湘赣两省敌军发动联合会剿,便只好离开。开始毛泽东反对红军离开井冈山,朱德叫毛泽东留下守山,毛泽东也急了,因为当时的红军(包括红五军)所有的领导者(包括毛泽东)都清楚明白,不离开井冈山,就是死路一条。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辉瓒毙因新说
·下一篇:“东井冈”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的基础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