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式”的割据与建军特点考析
2009-06-23 15:07:48
作者:王健英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1、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另一种形式,为创建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这种土生土长完全由当地中共组织独立领导举行农民暴动,成立工农军发展成为正式红军,由党绝对领导实行“秘密割据”逐步发展成为公开斗争,创建了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根据地,更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意义,成为居多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进典型。东固根据地和建军的实践和经验,为毛泽东提供了另种新鲜形式,增强了信心,为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红二、四团是创建新型人民军队、从农民暴动斗争中产生红军,加强政治建军的先进典型。在全党全军继“朱毛红军”后第二支实行党的绝对领导、建立强有力政治工作的正式红军。红二、四团的建军实践和经验,给毛泽东坚持正确建军原则以有力支持,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制定提供了另种新鲜经验,为毛泽东建军原则和新型人民军队建军基本制度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古田会议以前,除红四军外,红二、四团是“党绝对领导”、政治建军最好、独立战斗能力最强的正式红军。正是以红二、四团为基干,发展扩编为红三军,成为红一军团、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在各次反“围剿”和进攻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红七师——红一团成为长征先锋团,成为夺取全国胜利主力部队。
    3、为赣西南根据地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提供了巩固的中心区和加强根据地建设经验。事实确是东固“星星之火”燃向四周,以东固“秘密割据”为基地,红二团向周边六七个县游击,逐步发展成为赣西根据地。随后扩大为大块连成一片的赣西南根据地。从东固苏维埃政府发展扩为赣西苏维埃政府。1930年3月以赣西苏维埃政府为基础和主体,成立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并于10月扩大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央政府机构设于赣西南瑞金,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辖区成为中心区和基本阵地。从东固发展建设起来经济、文教、社会等组织机构,不仅成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基础,也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提供了必要基础和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经验。总体看,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苏维埃政权,为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成立和顺利工作做出了显著贡献。
    4、为党和红军培养锻炼出大批优秀的革命人才。东固区委、吉安县委、赣西特委和红二、四团党委,十分重视在激烈艰苦的革命斗争、游击作战实践中,培养提拔使用干部。不仅注意本地,同时重视外地干部,一视同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际表现。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了东固红军教导队,后来发展扩大成立为赣西南红军学校。由红四军参谋处长陈东日和金万邦、陈奇涵等担任领导,毛泽东亲自授课。学员最多达600余人,办校两年来,培养出大批军队干部和专门人才。经过从红二、四团到红三军,从东固区到赣西特委、赣西南特委,为中央红军、中央苏区、中央政府提供了大批党政军群各级干部。他们为坚持中央苏区斗争、进行长征,为坚持抗日战争、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粗略统计,仅从红二、四团、红三军成长起来的1955年授衔将军就有40余人。吉安青原(原东固区)籍20人,另有吉安县籍将军22人。战争年代牺牲病故的从东固为中心根据地和红二、四团、红三军涌现的省军以上干部40余人。如李文林、曾炳春(候补中央委员)、胡海、刘士奇、萧大鹏、邱达三、刘铁超、李天柱、刘霞、周子昆、罗炳辉等。建国后,健在的曾山、耿飚、高自立、宋裕和、陈刚、黄欧东、胡立教、刘海滨等。此外,从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根据地与红二、四团等为基干发展成立的红军部队,不仅有红三军、红二十军,部分还补充入红四军,为新型人民军队培养出大批优秀领导骨干。这些领导干部和领导骨干为进行长征、坚持抗战和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是主要几点,只能概略指出。
    三、“李文林式”根据地和红二、四团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称“李文林式”,充分肯定了李文林作为主要领导人的历史作用。但具体分析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红四军会合红二、四团开辟赣南根据地”,过分突出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前委作用,是不客观的。经考证,从群雄并起,特别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实践比较审视,理应充分肯定当时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对江西的正确指导和江西省委正确组织领导的重大作用。对此有必要作深入探讨,只概略谈几点:
    1、南昌起义直接带动江西各地转入土地革命战争斗争,南昌起义军为江西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留下一批优秀领导骨干。八七会议为江西省党组织指明正确的大方向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真正工农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政策。党中央重视对江西工作的指导。1927年12月13日,中央常委会讨论通过《江西工作计划》,肯定“西南农民过去基础较好,且经过多次斗争,莲花、宁冈已被农军占领,……以万安、永新、安福等县创造一个暴动割据的局面。”⑺12月14日中央通告提出,“农民割据的局面要立即开始,……在江西应集中党团的力量到赣南赣西发动与湘南湘东联合造成割据的局面。”⑻12月15日《中央致湘南省委信》称,“赣西赣南的工农力量和党的组织在江西算是最有基础的地方。”⑼1928年2月2日《中央致江西省委信》提出,“赣西南割据局面发展与完成为江西全省总暴动之先决条件……,要造成赣西南与湘南的割据局面。”⑽8月8日《中央致江西省委信》称,“得悉毛朱部队已由湘南移据赣之宁冈永新各县并向吉安发展。……目前江西党的任务还是如何完成赣西南的割据局面。”⑾事实上从1927年冬到1928年,党中央一直把创建赣西南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作为全党农村重点地区之一,其指导适时并基本正确。“李文林式”割据区的创建发展,是在由瞿秋白主导的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取得的。
    2、江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对“李文林式”割据与建军起到重大积极作用。以陈潭秋、陆沉先后为书记,由宛希俨、冯任、刘士奇、王凤飞、吴振鹏、蔡申熙等组成的江西省委,素质水平高,团结稳定;重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贯彻党中央决议指示;及时吸取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所制定的秋收暴动计划和建立割据区与建军决定,比较切实可行,颇为正确。其一,秋收暴动既强调“主要力量,自然是农民群众”,又提出“切不可使农民处于孤立的地位与其他群众绝缘。我们必须事先在宣传上兼顾及其他群众的利益,……在组织上与其他群众亲密联络”,“最要者”有“城市工人”,“会匪”、“小商人”、“革命的知识分子”。其二,“准备工作,应设法置备枪枝(或买或抢),秘密收藏……原有农军组织的地方应加紧农军的军事与政治训练,有会匪的县份,应联合会匪的武装”,“须设法秘密集中实力收缴政府及所属各种反动武装”。⑿其三,1927年12月《省委军事部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工农军中,党代表及政治工作,应占极重要的位置,各级军部,均须设党代表一人,指挥各该部党的工作,并督促各该部执行党的一切决议。同时,均须设政治工作委员会主持各该部之一切政治教育训练事宜。”“工农革命军……其一切指挥须绝对属于党。”“各军中党的组织,暂以师为单位,以三人或五人组织师委,师委之下,每团以三人组织干事会,团之下各连设支部。”⒀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最早建立起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但并无文字记述。中央10月上旬给南方局信最早提出,“以保证本党绝对领导权为原则。”⒁江西省委对政治建军强调“极重要”、“一切指挥须绝属于党”,是各地最早的明确要求。赣西特委和红二团正是这样认真做的。毛泽东等对此颇感新鲜,甚为称赞。其四,组织严密,省委领导深入,作为全省重点狠抓落实。10月中旬,陈潭秋就任省委书记,立即决定把重点放在赣西,“以万安为中心开始暴动”。并指派曾延生、曾天宇等协助省委代表汪群指导万安起义筹备组织工作。“省委曾经召集吉安万安等处负责同志会议组织了一个行动委员会,专门指导吉安万安永新莲花安福一带的秋暴工作。”1928年2月省委常委宛希俨担任新成立的赣西南特委书记,加强统一领导。不久宛被捕牺牲,省委又派萧韶等参与领导。9月赣西特委秘书长担任红二团党委书记,团长兼党代表。1929年初,省委秘书长冯任担任赣西特委书记。省委原工委书记刘士奇担任特委秘书长,后代理书记。曾山担任特委委员,后担任组织部部长。由于省委重视,加强领导,赣西工农武装割剧得到迅速发展。1929年4月赣西特委向省委报告称,“会剿声中赣西的红军游击队有极大的发展”,“赣西要算吉安组织为最好,下级干部也比较健全,县委由特委兼……东区就是东固和南陇两个特支组织的,有五个支部,同志有八十二人,工作比较急进”。⒂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浅谈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几个基本问题
·下一篇:关于史沫特莱对东固苏区的记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