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根据地内部的团结和谐。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在土地政策上基本上没有受当时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抵制了“没收一切土地”的过激口号,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在红色区域尚未巩固之前,东固实行暂缓平分土地与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相结合的土地政策,对于暴动胜利后,跑到外地去了的地主的土地、山林,采取“地主跑了,其田地生产大半归佃农,一部份归农会拿出来办公”④的办法,即土地仍由原租种者耕种,产品大半归佃农,小部份用累进的方法征收农业税,供农协会办公用。这样,在红色区域还未最后巩固之前,既暂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及支援革命的积极性。同时,对根据地内自耕农的土地采取保护政策,土地所有权一律不变,农产品归已,谁种谁收,只需缴纳少量的农业税。这种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当时争取群众,孤立反动派,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对巩固革命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固革命根据地因为内部团结和谐,使之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江西境内,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外的又一个保存革命力量,锻炼斗争骨干,争取革命胜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东固根据地的领导人,不仅重视根据地内部的团结和谐,而且还注意和其他地区的革命队伍搞好团结,和谐相处,共谋发展。1928年1月下旬,万安暴动遭到失败后,河西的一部分农民投奔到井冈山,而河东的一部分农民则转移来东固;同年春,于都县里仁暴动和桥头暴动遭到挫折时,参加暴动的部分群众,在红七、九纵队的掩护下退到东固坚持武装斗争;吉安本县和吉水、永丰、兴国等县的党组织,为了领导本地区的革命斗争,都经常选派优秀分子前来东固参加革命斗争,学习经验。对于周边地区前来东固取经求教或避难的革命同志,东固军民都做到了热烈欢迎,有求必应,支援和推动了附近各县革命斗争的开展,东固成为赣西南地区武装群众割据的坚强堡垒。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在进军途中部队遭敌追击,一路失利。大柏地战斗胜利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带部队去东固修整一下。当2月18日红四军到达东固圩时,红二、四团和东固革命群众向红四军赠送了4000元银元和大批粮食、弹药等物资,缓解了四军军需紧张的困难。这期间,红四军在东固修整了7天,不仅甩掉了追兵,鼓舞了士气,而且在东固人民的帮助下建立了留守医院,安置了300余名伤病员,解除了游击赣南、闽西的后顾之忧。在东固会师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赞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成就,说红四军是铁军,红二、四团是钢军,东固和井冈山最终一定会连接进来,最后一定可以解放全中国。陈毅在大会上即兴赋诗一首:“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东固会师增进了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友谊,交流了革命斗争的经验,为赣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1930年2月“二七”陂头会议后,随着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东固根据地并入赣西南苏区。
东固革命根据地团结和谐,谋求革命事业更大发展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团结和谐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因为“人聚则强,人散则弱”,一块根据地如此,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创新、创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团结和谐可以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向前进,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做到团结和谐,首先要牢固树立团结和谐的意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团结和谐是创新、创业,维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有竞争是正常的,但应提倡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反对闭关自守,与邻为壑。其次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矛盾的普遍性所决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在创新、创业、谋求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甚至会产生各种矛盾,但每个人都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和互谅互让的原则,宽容大度地处理工作和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多做得人心,暧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人在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中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东固革命根据地虽小,却建设得很巩固,红二、四团虽只有1500余人,却很有战斗力。特别是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一长篇通信中,把东固革命根据地与其他几块著名的根据地并列,可见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东固根据地创新、创业、团结和谐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勇于创新是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动力;艰苦创业是实现革命和建设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团结和谐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
注 释:
①《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73页。
②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第260页。
④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情况的报告》,此件存中央档案馆。
作 者:万建强,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副研究员、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