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在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
2008-03-28 12:00:15 |
|
作者:丁仁祥 |
|
|
|
|
埃、共产党,而且痛恨反动派,更加决心要打下吉安。因此,攻打吉安可以说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斗争的伟大壮举。”九打吉安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曾山等领导人带领赣西南革命武装完成了毛泽东提出的“一年争取江西”的战略任务,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取政权”的首次演练。毛泽东后来在《吉安的占领》一文中对九打吉安从党的政治路线高度上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反对了立三路线的主张才把吉安占领的。这次的占领吉安,是有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九打吉安以后,在吉安城宣告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曾山以他的威望和才能,担任了省苏主席;同时使整个赣西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纵横700余里,横断江西半壁,成为当时全国一个最大的、连片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决策在赣西南地区建立中央苏区提供了根本保障和现实基础。“江西省苏维埃政权是整个土地革命斗争中生长起来的,是由分散的地方武装在各地党和红军的直接领导与帮助下,开辟了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东固和于都、兴国、宁都三县红色政权,到赣西南苏维埃政权,再发展到江西省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过程。”(见《江西党史资料》第14期第30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能看到曾山的足迹和战斗历程,而这一历程,恰恰是从城市转向农村,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过程;恰恰是从秘密割据到连片的公开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不断地夺取、扩大革命政权的过程,曾山等领导人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和毛泽东的革命道路一样,创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
四、人民支持是根本――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
毛泽东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在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苏区亲自领导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这三次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弱”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以三万多红军部队战胜了蒋介石组织的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国民党部队对赣西南苏区的“围剿”,粉碎了企图将赣西南苏区扼杀于摇篮之中的美梦,让“朱毛”红军和苏维埃运动在赣西南大地上渐成气候,最终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而在这三次反“围剿”战斗传奇中,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即根据地几十万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持和参战,正是由于他们参加作战,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加上毛泽东神奇的战略战术,才有这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而苏区人民参战的总指挥、总导演,便是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
用一组数字和史料来说明曾山领导苏区人民的支前参战工作:
曾山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名义,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发布了10多道令、通告,内容涉及到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扩红、筹款、参战、后勤支援等十几项工作,指示各级苏维埃政府动员几十万苏区群众和地方武装,从各方面配合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敌多我少,而是敌少我多,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这些通令、通告,具体有:成立江西省军事委员会的通告;扩大红军具体办法的通告;迅速集中经济、节省费用,应付阶级决战的紧急通令;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坚决执行阶级决战消灭敌人的紧急通告;筹集现金、准备给养、节省经费,争取阶级决战最后胜利的紧急通告;准备油盐米各种供给送红军的紧急通令;动员群众坚壁清野的紧急通告;筹集100万元现金创办江西工农银行的紧急通令;在阶级决战中妇女应做的工作紧急通告;选派活泼青年女子入看护学校的通告;两次发布“赤色戒严令”;继续努力配合红军争取战争的全部胜利的通令等。上述通令、通告,有的连续发布两次。
在财力方面,1930年10月筹集银元五、六万元,黄金一、二十斤,分文未留给省苏政府,全部交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