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到赣南去搭个新窝”
宁冈城和龙源口战斗胜利后,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欣欣向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特别是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敌人惊恐万分。这时,反动统治正处于暂时稳定时期。敌人不甘心屡次失败,又策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规模更大的第三次“会剿”。经过两个多月的准确,1929年1月1日,敌湘赣“剿共”总部在江西萍乡正式成立。蒋介石任命湖南省主席兼十八师师长鲁涤平为总指挥,调动了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分兵5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合围,妄图一举消灭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3日,彭德怀来找毛泽东。
“老毛,咯样下去如何得了罗!”彭德怀担心的不是敌人来犯,而是井冈山上疟疾流行无药救治;物资匮乏,连肚子都填不饱。彭德怀后来回忆道:“当时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无盐吃,每天三分钱的伙食也难解决……”
四川辣子陈毅说:“四川有句老话:‘老子饿死,不如打死。’”老毛打吧!与其饿死,不如背水一战!”
“你们都主张打?”毛泽东用湘潭土话问彭德怀和陈毅,“你们讲何事搞?”
彭德怀“粗人粗语”:
“打他娘的卖*的,我就不信,冲不垮何建的卵防线!”
“我这几天也在想,冲出去到哪里去嘛。”毛泽东指着地图说,“赣东北,方志敏割了一块。赣西,你老彭的偏师黄公略部在打游击。赣北呢,又有黄麻起义部队。”
讲道这里,毛泽东用他那长而细瘦的食指点在地图上,继续说:“这地方山多地也不少,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看来,我们得从反动派那里把这个地方夺过来,和东、西、北的根据地遥相呼应。这是块风水宝地,富庶得很,部队供给不发愁罗。”
彭德怀和陈毅一瞅地图,异口同声:
“赣南?”
“到赣南去开辟一块?”陈毅问。
“对,围魏救赵,另一部分人守家,带一部分人绕到敌人后方,使何键顾此失彼。既可解老家之围,又乘机到赣南去搭个新窝。”
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露村召开了前委、特委、军委以及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
会上,毛泽东认真分析了这次反“会剿”的胜利和失败的两种可能性;分析了红军主力坚守井冈山就地退敌与向敌区之后进军、调动敌人,既围魏救赵又开辟新的根据地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毛泽东权衡利弊,提出了主动想赣南闽西进军的主张。
会议开了3天,一致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出征;留下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五军主力和“地头蛇”袁文才、王佐的红四军三十二团共计1500余人,会同地方武装坚持井冈山。
为了胜利地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亲自向留守井冈山的部队作了动员和部署,使大家明确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方针和有利条件,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再次开展了运粮上山的运动,给守山军民贮备了必需的粮食和物资;临走前还留下熟悉井冈山情况的何长工、张子清、陈毅安等同志协助红五军保卫井冈山。
三、再不能拖下去了嘛
1929年1月10日,由红四军军部、特务营、独立营、红二十八团、红三十一团组成的进军部队在茨萍、小行州地区集结。
1月14日,天刚蒙蒙亮,红军主力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在红五军的掩护下杀开一条路,开始了向赣南的伟大进军。井冈山革命军民,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欢送毛泽东和红军主力踏上新的征途。
何键得知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急令李文彬、刘士毅两个旅,采取轮番前堵后袭战术,妄图把红四军消灭在井冈山下。
红四军主力经大汾、左安、崇义、铅厂,于17日到达大余。18日下午3时许,赣敌李文彬之二十一旅从南康方向向大余进攻。红军占领大余城东北各个高地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红二十八团一营营长林彪不顾前委的安全,擅自撤退。
红三十一团和军部独立营与敌激战,直至黄昏才按预定计划想东转移。此次战斗,红军虽给敌人以严重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何挺颖在部队临出发前调红二十八团任党代表,在这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军部独立营营长张渭、红二十八团特务连连长郑特等英勇牺牲。红军经鸟迳、渡桃江,向三南前进。在此期间,又遭粤军袭击,军部号兵排遭受很大损失,何挺颖牺牲。
红军艰难奋战,不怕牺牲,经过几天急行军,于1月底2月初到达乌县吉潭附近宿营,突遭赣敌刘士毅独立十五旅袭击。又因林彪过早撤掉警戒,前委机关和军部被敌冲散,情况十分危急。
红四军经过奋力拼杀,才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在此次战斗中,毛泽覃负伤。红军突出包围后,进到罗幅嶂地区宿营。前委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动,决定想东固前进。
为了应付敌人可能的袭击,部分分三路前进;由军党代表毛泽东率一路,军长朱德率一路,前委秘书长陈毅率一路。
2月9日是农历大年三十,红四军经武阳进入瑞金以北60里处的大柏地。
北风呼啸,落叶纷飞,林涛阵阵,4000名红军战士,其中有100名妇女,包括贺子珍,每个战士只有半条枪,一半人是肩扛长矛身背大刀,排成一留长队开进了狭长的山谷……
红三十一团为前卫,派宋裕和带一个连到瑞金城收集报纸,供毛泽东分析江西和全国的形势。
毛泽东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但精神饱满,他伫立在一个小小坡上,蓬乱的长发被风刮得几乎披在肩上。他在眺望山谷中艰难行进的自己的队伍,只见战士们因连日苦战不断奔波,没饭吃,没觉睡,没药品,一个个都面容憔悴,眼窝深陷,两眼通红;又赃又破的军衣遮不住快冻僵的肉体……
“看上去真像一群讨饭的。”毛泽东心里这样自语,不禁长叹一声,好不怜惜。
《孙子•地形第十》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说,将帅对士兵要想对待婴儿一样,士兵就会跟随他一道下深涧上高山,将帅对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士兵就会与他一道赴危难,出生入死。
毛泽东心想,会不会是我搞错了,不该带他们出来,是不是应该像陈毅说的那样背水一战呢?可是,留在山上也不行嘛,不是饿死就是坐以待毙罗。
毛泽东马上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正如彭德怀后来回忆时所说,当时红军的生计问题,“只有离开井冈山到白区打土豪才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