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东固“擂茶”的特殊情缘(图) |
2008-03-28 11:16:15 |
来源:井冈山报 |
作者:廖国健 |
|
|
|
|
李元英老人说,当年毛委员在敖上村生活期间,经常与老俵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修战壕、挖防空洞、办无线电训练班,还在九斗丘帮村民莳田,上山替村民砍柴。村民们对豪爽大气又极具亲和力的毛委员很是崇拜、喜欢,经常把他们拉到家里吃“擂茶”。毛委员对这种独特的茶艺很是钟情,常常在各种场合,把加入各种茶料做成营养丰富又强体健身的“擂茶”,形象地比喻为有各类人才参加的革命大熔炉。毛委员不善喝酒,他常常以茶代酒,就着盐渍的大红辣椒,大碗大碗地与同志们干杯。并鼓舞军民多吃“擂茶”,吃了“擂茶”多打胜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及东固,说是他一生忘不了的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延安)之一,他无限深情地说:“如果当年没有东固一段时间的休整,红四军将被拖垮,更不可能开创赣南革命根据地了。”革命初创时期的东固革命根据地,在主席心中,份量是如此之重。
东固“擂茶”,既是“革命茶”,更是“情谊茶”与“团结茶”。平时,邻里之间,闲暇无事,便可边吃“擂茶”,边叙旧聊天,其乐融融。谁家来了客人,虽与邻居没什么亲朋关系,左邻右舍也会请客人到家里去吃“擂茶;或者提来茶壶,端来好的茶点向客人敬茶。在樟洲村委会寨头村小组,每年正月初六到十五这段时间,这个山乡小村便会集体做“擂茶”,且每户人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族长那里,争取承担全村人去家里吃“擂茶”的义务。轮到这家做东的当天,全村人携老带幼,呼朋唤友,相邀到这户人家。在吃“擂茶”时,村里健硕的小伙会为大伙舞龙祈福。龙由稻草扎成,这种免费的团队表演,通常在村中央的空地上进行,舞完后将草龙堆集,取火点燃,送龙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擂茶”成为加深友谊的“纽带”,也成为联络感情的“调和剂”。即便是邻里之间偶生摩擦与隔阂,悔悟的一方便会主动备好“擂茶”,诚邀对方光临舍下。在蒸腾氤氲的茶香里,在古朴亲和的乡音中,一碗“擂茶”下肚,隔阂顿消,前嫌尽释,和好如初。
“擂茶”是东固人温馨家庭气氛、淡泊平静生活的载体,还在长期的饮茶习俗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擂茶”文化。每当佳客临门,好客的女主人的第一件事,便是现场做“擂茶”,煮好后,用大茶壶盛好,斟给客人。这是盛行东固的乡风,也是东固特有的待客礼仪。斟茶时,好客的主妇会一手提壶,一手摁住壶盖,慢慢地、浅浅地给客人斟上,然后坐在旁边陪客人说话,旋而再斟,再续,直到客人心满意足,盖上茶盖为止。青年男女确定恋爱关系要吃“新人擂茶”,结婚要吃“结婚擂茶”,新婚第三天则要吃“三朝擂茶”,建房要吃“上梁擂茶”,做寿要吃“长寿擂茶”……东固人吃“擂茶”,还会因季节不同,加入有特殊作用的原料。春夏湿润闷热,会加入逐湿升阳的艾叶,或添进清凉解暑的薄荷叶;秋冬干燥寒冷,则加入润肺去燥的菊花、金银花,或添进祛寒的姜末、辣椒、桂圆。至于产妇所饮用的“擂茶”,自然少不了添进暖身补气的茶料。在东固有些地方,由于主人特别地热情好客,“擂茶”的原料则会更多,除茶叶、芝麻、花生、食盐等外,还会根据客人的口味,加入生姜、绿豆、红糖等佐料。佐茶的点心,一般有酒浸的辣椒、荞头、萝卜、蒜脑以及油煎的玉米、黄豆等。有的还习惯在“擂茶”里再添加一些炒熟的芹菜、香菇、木耳、腊肉、香肠等荤素相杂的东西,用骨头汤或土鸡汤煨之,越土越好,很是丰盛,但碟数一定是单数。这种“擂茶”,既能解渴,又可充饥,成为一种极好极妙的“点心”。但主人绝不用市场上买来的糖果糕点,认为那是偷懒取巧、滥竽充数之举,也是待客不真诚的表现。
东固畲乡山含情,水含笑,听一曲畲妹子甜甜的采茶歌,呷一口如醍醐般的“擂茶”,眼望如黛的群山,耳听铮琮的泉鸣,你会宠辱皆忘,飘然若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