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足迹 |
2008-03-28 11:09:18 |
|
作者:本站 |
|
|
|
|
一、东固革命根据地情况简介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之一。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胜利的发祥地。东固革命根据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李文林式”,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并列,称赞东固山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誉为“东井冈”。
东固今属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原是吉安县地域,因其“地处县境之东,惟其后辈日益发达,基业日益巩固”而得名。东固位于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东固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9月开创至1929年11月成立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止,为期两年零三个月,经历了创建、巩固、发展三个阶段,全盛时期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学者认为下限应划至1930年2月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建立或者是1935年3月)。从1930年3月开始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开始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是赣西南苏区和中央苏区的重要战略基地。直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及至1935年3月坚持敌后斗争,前后历时七年,是存在时间最长、经济社会形态相对完整、特色非常鲜明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在当年的东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范围,也就是今天的青原大地上,曾经分别成立过东固、富田、纯化三个区苏维埃政府,组建过吉安县、庐吉县(庐陵吉水县)、公略县三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赣西、赣西南、江西省三个地区性和省一级的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中旬,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毛泽东、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从东固出发,经兴国等地前往瑞金,于11月间正式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随后东固地区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机构陆续迁往瑞金,成为中央政府机构一部分。
东固革命根据地先后诞生了七、九纵队,红二、四团,红六军、红二十军等革命武装和正规红军,是驻港部队“红一团”主要源流之一。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举行了著名的“东固会师”。著名的“二•七会议”在这里召开。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红色区域曾经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也创造了苏维埃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多个先例和第一。当年的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仅1933年—1934年间,参加红军的青壮年2400多人,占当时青壮年2800人的85.7%,东固人民为赣西南苏区、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邓小平以及6位元帅、5位大将、30位上将、77位中将、279位少将、23位省部级领导(不完全统计)等老一辈都曾经在东固、赣西南苏区战斗或生活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朱德、陈毅、曾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东固、赣西南地区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成为青原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毛泽东七上东固革命史实简介
1、第1次上东固,1929年2月17日-25日。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在赣粤闽边境一路转战,于2月17日到达东固南龙,18日到达东固街,20日到达螺坑,休整了一个星期,22日与江西工农红军独立二、四团胜利会师。25日率部离开东固。毛泽东在东固时,专门考察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分别召开了有关会议,作出了放弃固定区域公开割据政策和不回师井冈山的决策,由此产生了以赣南闽西20余县实行连片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于3月20日在福建长汀正式向中央报告。
2、第2次、第3次上东固,1930年2月14日、3月9日-10日。1930年1月底至3月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闽西经广昌、乐安、永丰藤田回师赣西南,先到陂头(今称渼陂古村),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二•七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