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诱敌深入”战略的形成和内外线作战战场的选择
2008-10-14 10:49:49
作者:丁仁祥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又说一说第三次反“围剿”。千里回师,仓促应战。第一仗原本也想在富田地区打,因情况有变而放弃。红军几万人马被挤压在一个只有二三十平方公里的狭长山区,情势危急,但毛泽东镇定自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老百姓好,这里的山势好。四、五月间的“牛角尖”,我们钻过去了。现在敌人想扎口袋,只有我们扎敌人,敌人却扎不住我们,两次出其不意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利用第一次的突破,在莲塘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利用第二次的突破,让主力隐蔽在兴国山区好好地休息了半个月,罗炳辉率红十二军一部则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而这两次突破,靠的也是老百姓的帮助支持。为了不让10公里之外的敌人发觉红军意图,老百姓在红军所经过村庄之处,把狗都全部打掉。地方武装则帮助红军部分主力引敌到包围圈外之处,不费什么大力,一张看似很大的网就这样被打散了。这再一次证明,诱敌深入内线战场的选择是何等的重要。
  毛泽东在论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最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根据地的条件。……所以当敌人大举进攻红军时,红军总是从白区退切到根据地来,因为根据地的人民是最积极地援助红军反对白军的。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也有区别;对于封锁消息、侦察、运输、参战等事,中心区的人民比较边缘区为好。所以‘退切终点’,在过去江西反对第一、二、三次‘围剿’时,都选在人民条件最好或较好的地区。根据地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比较一般的作战起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使后来敌人不得不采取堡垒主义的主要原因。退切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⑾朱德同志对此也有相同的论述,他说:“一、二、三次反‘围剿’,是中国很好的革命战争经验。重要一点在于依靠群众。三次反‘围剿’,我们都是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⑿就连国民党军队也不得不承认,红军“凭藉苏区组织,从事作战准备”,“控制民众,刺探军情,传递情报,并封锁消息”,“乘虚蹈隙,机动集中兵力,先后各个击破我第九路军第十八、第五十四两师,以致第一次围剿作战失利。”⒀正因为苏区人民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无私帮助支持,以致国民党军队1931年7月下旬占领东固时,一方面准备将东固更名为“平赤县”,另一方面又对东固实行25华里范围内的大烧大杀,对东固人民进行疯狂的报复。由此可知,以东固为中心的赣南苏区在当时的份量。这一正一反的论述,也让我们明白了,毛泽东、朱德和红军为什么会选择东固、赣西南苏区作为“诱敌深入”退却的终点,并以此作为内线战场,走向了胜利的辉煌。
  前面讲的都是内线战场选择必定在苏区中心区域,外线战场,其实也并非全都在苏区中心区域之外。因为有时为了要诱敌到其预定地方,红军不得不放弃一些地方,则放弃之地和游击区域都可作为外线战场的选择,这些地方有的是根据地的前沿,有的是后方地区。无论是前沿也好,后方也好,都必须有利于红军进行反攻作战。一旦红军进入反攻之战,外线也变成了内线,同样要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绕不开的现实。
  之所以用这么长的篇幅回顾那一段历史,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诱敌深入”战略的形成发展,是伴随着苏维埃运动、伴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而发展。内外线战场的选择都是依托革命根据地。没有革命根据地和千百万支持苏维埃的民众,就没有毛泽东和红军诱敌深入战略的成功。换言之,没有井冈山、东固、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及广大人民群众,就没有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也不会忘记。

  注释:
  ①、⑧:《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状况及报告》,原载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371-373页,第361-362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②:毛泽东:《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原载《毛泽东选集》第542页,东北书店发行,1948年11月版。
  ③: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原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5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毛泽东:《前委致福建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1929年3月20日),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290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⑤:见《彭德怀自传》第129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⑥、⑦:见《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1929年7月-1930年4月》(1930年5月),转引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第86、9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⑨:《何键金汉鼎等报告围攻井冈山电报》,见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465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⑩:欧阳钦:《中央苏维埃区域报告》1931年9月3日,原载《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36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⑾: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07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⑿:朱德:《在编写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朱德选集》第131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
  ⒀:见台湾国防部史政局编:《剿匪战史》(一),中华大典编印会1967年版,第113-114页。转引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第20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与东固“擂茶”的特殊情缘(图)
·下一篇:井冈山——东固——中央苏区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历程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