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农历4月,龙胜高生于地哪村一贫穷农家,15岁时就长得身材高大,耕田打柴是把好手,经常帮助乡亲们。
平静的生活在龙胜高23岁那年戛然而止。1938年秋,抗日战争前线战局紧迫,龙胜高和同村五位青年被招兵选中。
“新兵在县城集中三天后,乘船赶到湖南桃源县进行三个月训练。我是苗族,语言上有困难,但我训练认真刻苦,受到教官表扬,领的是上等兵津贴。离开桃源后,我们6个人分开去了不同的地方打鬼子。赶走鬼子后只有我活着回家,玉六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说到这,龙胜高眼眶湿润了。
离开桃源,龙胜高随部队到了湖北,尔后跟着部队转战大江南北,期间与日本军交战无数。每一次大小战事,总有朝夕相处的战友长眠战场,身为炮兵的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很多战斗老人已记忆模糊,惟有1944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滇西反攻战——松山战役,老英雄至今难以忘怀。
“这是我经历的一场最激烈的战斗,部队来不及休息就连夜赶到松山。部队长官战前动员时说,松山不论生死都要打下来,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把鬼子赶出去!”
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远征军连续多次向山头的鬼子发起进攻都没成功。狡猾的日军居高临下,躲进碉堡用重机枪射击,加上飞机投弹轰炸,我军伤亡严重。
形势越来越紧迫,早一天拿下松山,攸关战士生命和整个战局。到了8月份,我军改变战术,在炮兵的炮火掩护下,工兵营不分昼夜挖出两条地道直通日军山头碉堡地底下,整整两车共3吨TNT炸药被填埋进山腹。副军长李弥和龙胜高所在荣1师师长汪波亲自上阵。“点火!”一声令下,山崩地裂,土石横飞,松山主峰被整个炸翻,为最后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我们贵州兵爬山快,最早和鬼子面对面拼刺刀。我力气大、动作快,刺死了好几个鬼子,左手腕和右耳根都负伤,至今还有疤痕。”龙胜高说。
松山反攻战结束后,龙胜高荣升为副排长。1946年,他向连长请假回家,重新踏上阔别8年的苗乡故土。
放下枪杆子,拿起锄把子,龙胜高靠着勤劳的双手,开田垒土,建设自己的家乡。
采访结束告别之际,执意送到门口的老英雄右手五指并拢,平举齐眉敬了一个军礼,坚定的目光投向远方,满怀深情地凝望着他为之付出热血与青春的民族与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