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新闻>>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抗日烽火中的黔籍老兵
2014-10-25 22:59:02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明晓可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分享到:0

曾庆平老人手中的参战纪念章。

老兵龙胜高,99岁。

杨国文老人,94岁。

94岁的老兵王启福(右)和老伴。

曾庆平老人,91岁。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18日上午10时正,全国各地拉响了防空警报,声声警笛划破长空,警醒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在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总书记还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以及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致以崇高的敬意!

    穿越时光69年,那场民族抗争的刀光剑影早已凝固,但镌刻在历史年轮上的铿锵声音,却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

    中国人民有了抗战胜利纪念日。尽管硝烟已散去69载,但对参加过抗战、如今已步入耄耋甚至望百之年的老兵们来说,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早已融进血液里,与他们相伴终身! 硝烟散去,老兵不老!

    王启福:

    最美的记忆是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散去69年,但对于那些参加和经历过抗战的老兵,依然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官井路一居民房里,记者采访了95岁的抗战老兵王启福。爽朗的笑声、矍铄的精神、举手投足间的军人做派,让人很难感觉出老人的真实年龄。

    从小父母去世靠大姑妈养活的王启福,在镇远师范上学期间,就从教室里挂的孙中山画像两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条幅里,懂得了读书救国的道理。1938年,他从老家施秉县城出发,到湖南长沙报考湖南大学,孰料国民党将整个长沙城烧毁,被炸塌的湖南大学成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学梦破灭的王启福,毅然投笔从戎。先是到51师师部秘书室,几个月后被派到罗卓英19集团军的前敌指挥部第二情报班当情报兵,化名水成章。

    记忆力惊人的王老,对记者回忆起他当年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搜集情报时三次虎口脱险的经历——

    第一次脱险是1939年4月在江西南昌市的郊区。当时,日军计划从南昌西线进攻,截断粤汉铁路。王启福住在南昌郊区的青山街上,与一名姓夏的交通员一道负责收集日军16师217联队在西山的兵力部署情报,多次被日军追杀。

    “那天从敌营返回青山街时,天已黑下来,我只好到西山脚下的梦山古刹投宿。庙里只有一名和尚,三更时我听到封堵后院的砖头往地下掉的响声,又看到电筒光从外面射进来,知道是日本人来了,我来不及穿鞋打开后门就跑。” 回忆当时的情景,王老记忆犹新,“后山十分陡峭,我拉着荆棘滑到山脚藏进路边的灌木丛里,任蚊子叮咬也不敢动一下。快天亮时,山上的日军发现叫我站住,我不管,只管拼命跑,跑到青山街石板路时,迎面来了一队日本兵。狭路相逢,我急中生智扑进路边水稻田里抓起泥巴就往身上敷,装成当地农民薅秧苗。日军疑惑地看了我几眼扬长而去,我上岸后一摸衣袋,吓出一身冷汗,袋里揣着还没处理的情报。好险,要是被日军搜到,就被活埋了!”

    第二次脱险是在青岚乡的维持会刘氏宗祠内。第三次脱险是被日军围困在一个村庄里,村民刘德桢家的女儿机智地将他从暗道里带出包围圈……

    经历了九死一生,王启福的情报工作得到师长王耀武认可,被推荐报考成为黄埔军校2分校18期学员,三年后毕业分配在74军军部情报科,继续深入日本占领区收集情报。

    “我们74军是抗战八年战功最为辉煌的部队,先后取得了德安大捷、上高会战的胜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还参加了湘西会战,消灭了日军三个师团。”老人自豪地说。

    1946年,王老调到遵义第四军官总队当教官,解放后在遵义市做小生意,后在平坝子弟学校教英语,1983年退休。1995年老人根据自己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和掌握的资料,编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纪实》一书。如今,桃李满天下的王老每天晨起练书法,弹钢琴,生活很规律。老人说,庆祝日本投降是他人生中最美的记忆,他特别想得到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前不久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给他发了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让他得偿所愿。老人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我在电视上看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心感到无比高兴。我希望我们的后代时刻牢记历史,团结一致,让中华民族变得更强大。”

    曾庆平:活着的“烈士”

    沉默的老兵没有“牺牲”。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找到了参加滇西大反攻的远征军老兵曾庆平。

    曾老今年91岁高寿。在凤冈县民政局查找老人的资料时,笔者在“凤冈县籍抗日阵亡将士录”中吃惊地发现这样的记载:

    姓名:曾庆平,部队番号:82师244团7连,级别:一等兵,阵亡地点:(1944年)云南。

    同样的记载还出现在《凤冈县志》和《凤冈军史志》中。凤冈县人武部有关老人的档案里,也仅有两张登记表和健康证明。

    “死了那么多人,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能活着回来就是件好事。”老人这份平静和朴实,激起了我对他“牺牲”70年的执著寻找。

    1923年11月,曾庆平出生于凤冈县今土溪镇大连村一农民家庭。父亲早逝,他与母亲、大哥窝在半间木房里,靠帮人艰难度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5岁的他被征入伍,经短期训练后编入国军第8军82师,在湘桂一带阻击日军。

    目睹日军罪行,曾庆平满怀仇恨苦练军事技能。1944年,日军侵占云南怒江以西大片土地,中、日两军形成隔江对峙局面。5月,国军第8军划入十一集团军远征军序列,军长何绍周率兵开赴云南参加滇西大反攻,曾庆平随军赴滇。由于过度疲劳长期缺盐,到云南不久曾庆平全身浮肿,脚肿得连草鞋都穿不上,没法跟上部队。昧良心的连长强行脱掉他的军装,谎报他已战死并以他的番号骗领抚恤金。就这样,曾庆平在国军第8军82师被除名,造成当时凤冈国民政府关于曾庆平“牺牲”的误载。

    云南多雨路面泥泞,浮肿露宿了三天三夜的曾庆平饥寒交迫,晕死过去几次。幸得两位过路大妈给了他半把盐巴和两个生辣椒,他刨来几根野葱,伴上盐和辣椒痛快地吃上一顿才勉强恢复体力,后被93师负责收容的上士班长发现送到黄草坝陆军医院治疗,总算捡回一条命。

    身体恢复后,曾庆平被编入国军71军88师264团2营。1944年5月滇西大反攻开始,我远征军由71军88师264团和262团、第2军76师25团等组成加强团,对日军靠近怒江边的桤木林、三村等据点发起攻击。曾庆平与2营战士最先冲入阵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打退敌人的11次进攻,直到15日拂晓3营赶来支援,日军才溃败逃遁。被日军占领了两年多的桤木林、三村、小寨等据点,终于被我军收复。

    “桤木林一战连打4天,打得苦哟,人死起堆堆,我个子高力气大连捅了3个鬼子,皮都没掉一块。”曾老边说边挥动双手。桤木林之战是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的第一仗,71军88师打头阵并大获全胜,得到集团军和长官部的通令嘉奖。

    1944年6月,收复龙陵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71军88师、第6军39 师、第2军33师、盟军美国14航空队参战。战斗异常激烈,88师伤亡惨重。龙陵先后三战耗时4个月,毙敌13200人,除500余名日军突围溃逃外,其余全部陈尸阵前。龙陵之战是远征军滇西大反攻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龙陵之战我们死了不少人,我几次差点被子弹打中,鼻子受伤继续打,三个多月没洗过一次脸,没有踏踏实实吃过一顿饭。”曾老越说越精神,仿佛又回到战场上,“特别是1945年1月围攻回龙山一战更让人过瘾,当时日军据险顽抗,我88师3天时间就把它攻下了。盟军指挥官大加赞扬,我师名震军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1军奉命进无锡接受日军渡边师团投降。受降后曾老随军移驻上海担任警卫任务。国内战争打响后,曾老等10余人投奔解放军阵营编入林彪的东北野战军。1950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随彭德怀司令第一批入朝作战,1953年8月回国转业到沈阳军工厂、遵义人造革厂工作。得知母亲想他哭瞎了双眼,他思母心切赶回老家土溪镇,才知慈母已离世多年。这以后曾庆平娶妻生子,安于农耕。

    被误记于1944年“牺牲”的远征军老兵曾庆平而今还真实地活着,他以一名老党员、一位老兵的情怀埋下了那段历史,连同他那5块锃亮的参战纪念章一起尘封心底。问及晚年有什么心愿,曾老表情凝重地说:“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去看看怒江和惠通桥。”我明白,那里有他难忘的往事,有他牺牲的战友……

    杨国文:四次受伤不下火线

    8月23日,气温放凉。我们驱车前往天拄县注溪乡下寨村桶溪组,去看望一位中国远征军上尉连长。听说老军人已94岁高寿,为了采访顺利,我们一路策划着访谈方案:老人大概不能久坐,请他躺在床上聊;老人耳朵背了,写字条给他,请他戴上我们为他准备的老花镜读字答题。

    到了注溪乡老军人的住所,房前屋后几道大门严实地关着,高声喊没人应。再往后屋走,我们大喜:灶房边坐在门囗剥玉米的老人,正是中国远征军先锋部队第5军第200师598团第一营一连上尉连长、黄埔军校第19期学员杨国文。说明来意后,老人拉着我们到堂屋就座。细细打量老人,我们再度惊喜:老人眼力超常,一眼认出带路的乡干部。捧着身边的《黄埔》杂志,老人不戴眼镜也读得十分流利;老人记忆力极强,摆起70年前的往事,如同昨天发生。只是耳朵稍有不灵,但不影响正常交谈。多虑的采访方案一下子成了多余的。

    面对采访,老军人打开了他戎马一生的坎坷话匣……

    1919年12月,杨国文生于天柱县高酿镇章寨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19期学员。黄埔军校校门那幅“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对联,让他和学员们陡升敬意。

    在黄埔军校,杨国文被编到一总队步兵二队,三年后他于1941年修完学业,被分配到国民陆军第14军85师253团任中尉排长,带兵36人,后随罗广文军长奔赴抗日战场,先后参加了武汉战役、长沙保卫战。衡阳失守,日军向湖南洞囗、贵州独山进犯。日军第5师12旅团由北部湾登陆占须广西钦州、防城、南宁后又往北推进占领了昆仑关。国军第5军第200师奉命阻击昆仑关日军,杨国文调任598团一营上慰连长。在军长杜聿明的指挥下,战士们顽强奋战了几天几夜拿下高地,全歼日军,收回昆仑关。

    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占领泰国和缅甸,企图沿滇缅公路入侵我国云南。国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队伍,由军长杜聿明、付丽初、张轮带领10万大军作为第一批先锋部队开往缅甸与日军作战,杨国文连是入缅的最先部队。1942年3月初,中国远征军抵达缅甸同古城,展开了举世瞩目的同古城保卫战,反击敌军长达一个多月上千次的骑兵袭击。24日,日军调集军队袭击克容冈机场,工兵团抵挡不住向东撤退,机场只剩下598团一营,杨国文和全营官兵团结一致共同抗敌,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下午友军援助,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200师奉命进攻棠吉,599团、598团将敌人全部肃清。次日,日军调集大兵重新占领支娜、棠吉,断了远征军后路,国军高级军官罗卓英司令及参谋等连夜乘飞机逃往印度,远征军失去指挥将领各自逃散,同古城失守。200师一路奔波四个月撤退到云南腾冲一带,不少战士途中身亡。杨国文连173人回到云南只剩下63人。1944年,200师在保山接受美国军官训练后全副美国装备再次远征缅甸作战。杨国文所在598团一营主攻篱笆坡,后又追毁双坡、那打、腰子山、冷山等,在友军的联合夹攻下将盘踞在缅的日军全部歼灭。1945年7月,中国远征军完成光荣使命班师回国。

    从军8年,杨国文在抗日战场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参加了昆仑关战斗、保卫同古城、睕町战、篱笆战等,先后4次受伤,为保家卫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1946年,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杨国文借请假探亲回到高酿老家,为躲避国民党部队追查,他到注溪乡下寨村桶溪组落户居住,这一住就是一个甲子。

    老人的呢子军装、肩章帽微等已在“文革”中被抄走。他淡定地说:“现在好了,有房住,吃穿不愁,党和政府给了我低保,逢年过节还来看我。虽然老伴过逝儿子病故,我还有儿媳、孙子,身子壮着哩!看到祖国一天天强大,我们上代人的付出很值得,我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也可以安息了。”

    龙胜高:松桃最后的远征军

    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地哪村,99岁高龄的龙胜高是当地几代人心中的大英雄:23岁参加远征军,8年抗战转战南北,浴血松山……关于他的种种传奇经历,一直在乡邻之间口口相传。

    近日,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地哪村,探访了这位九九望百的抗日老兵。初见其人,只见老英雄红光满面,声若洪钟。由于历史原因,老人参军期间的物件都在纷飞的战火中遗失了,但68年的漫长岁月并没有让老英雄的记忆褪色。在他一字一句的回忆中,一段段硝烟弥漫的抗日故事,依然历久弥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贵州隆重举行公祭烈士活动 各界代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下一篇:老区遵义:小镇纪念馆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一个抗战老兵的“心语”——访寓居富阳的李树森老人(组图)
·向老兵致敬(组图)
·总装备部老兵长征支队重走长征路一行到达瓮安猴场(图)
·刘姣:总装备部老兵长征支队重走长征路一行到达瓮安猴场(图)
·特稿:总装备部老兵长征支队重走长征路一行到达瓮安猴场(图)
·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组图)
·管其乾: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组图)
·特稿: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组图)
·两名百岁抗战老兵 黄埔同窗80年后重逢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