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向前近年来潜心研究毛泽东诗词,先后在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50余家高校和学术单位以“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为题发表演讲,引起强烈反响。朱向前以文化的、文学艺术的角度为切入点,注重诗人本体研究和文本研究,阐释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进而探及毛泽东的性格、智慧、魅力和作为渊源的中华文化的光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笔者专程采访了朱向前。
问:你的讲座“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反响热烈。请你谈淡为何将讲座命名为“一种解读”?
朱向前:之所以叫“一种解读”,是因为我只能说这是我个人对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的一种解读,更多的是从文化的、文学艺术的角度切入,谈这种文化怎么形成毛泽东的性格,怎么形成他的魅力和智慧。讲座受到的欢迎程度,确实出乎我的预料,常常在中间休息时我被听众团团围住提问、签名、合影。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本身的魅力。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问:我知道你对毛泽东诗词可谓习之愈久爱之愈切,你甚至庆幸自己在年过半百时进入这一领域。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让你发现了什么?
朱向前:截至今天,毛泽东离开我们才不过30年,但是他的思想和学说的影响已经传遍全世界。来自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是汗牛充栋,人们都对他表达了应有的敬重和关注。多达成千上万种关于毛泽东的传记、资料、回忆文章、研究专著以及文艺作品,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毛泽东热”,而且这种超越国界的广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点燃了我的激情,我庆幸自己成为这一领域里的一名新兵。
问:让我们回到对毛泽东诗词的文本研究。你体察到的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
朱向前:第一,豪放大气。比如毛泽东诗词中好用大的字眼,名词如天啊山啊海啊,量词如亿啊万啊千啊,平均每一首里不止一个“万”字。第二,想象浪漫。我们只要读读《蝶恋花·答李淑一》就知道了,“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沉重的历史已成往事,革命的英烈却羽化登仙,成为了寻访月宫的客人;“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酒过三巡,神奇的场面出现了:“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是何等壮丽、壮阔的景象!然而真正的高潮还在最后,“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情绪、意境陡然间由凄清、凄美转向了热烈、放纵,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说,这首词出于婉约而又超越婉约,前婉约而后豪放,集婉约和豪放于一身,是千年婉约派中的一声别调。第三,文采华美。举例来说,两首《沁园春》是毛泽东诗词中气韵兼胜的代表之作,这两首词都是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问:“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是1934年秋毛泽东在被剥夺一切实职、处于政治生涯低谷时写的《清平乐·会昌》,毫无压抑感伤。对于毛泽东诗词中透出的气魄和心境,你一定多有赞叹、感佩。
朱向前: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即便在逆境中他也处之泰然。纵观毛泽东60年的创作生涯,我个人认为,其创作的高峰在两首《沁园春》之间,即1923年到1936年约13年间。而这十几年,是毛泽东个人和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可以说,内忧外患,凶险莫测,九死一生,前途未卜,创作的条件和环境更无从谈起。但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就在此中表现出来,巨大的压力带来巨大的反弹,诗情空前迸发,前后写下了《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等经典之作。尤其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毛泽东写出了《十六字令·山》、《忆秦峨·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等华彩篇章。
问:毛泽东诗词不仅能超越一己之悲欢,还能真正进入艺术和审美的境界,从而永葆艺术活力。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光昌流丽”。不仅如此,毛泽东做文章还讲究内在的神气。在这方面,你有些什么样的理解?
朱向前:中年以后,毛泽东潜深流静,做文章不追求外表的光昌流丽,而讲究内在的“神气”。“神气”应该是一个湖南方言,我个人理解,神气就是传神、气韵生动。而毛泽东总结“神气”的经验就是要多用口语。口语好在哪儿?根据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从实用层面来看,第一,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广大官兵文化不高,讲通俗易懂的口语,大家容易听得懂,好接受。第二,不管是文字还是书面的表述,最高的境界就是深入浅出。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用了“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样的口语,就显得神气活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