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澜,1906年7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县城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早年参加工人运动,于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历任闽粤特委代理宣传部部长,闽粤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杭武县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部部长、中央农委会主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为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毛泽东据理力争为王观澜恢复党籍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县云集区叶坪创刊。从《红色中华》诞生的第一天起,主编王观澜就把这个园地当成引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他经常到附近农村去调查情况,宣传党的苏区农村政策,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因此获得了毛泽东的肯定和苏区人民的欢迎。
1932年夏,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苏区被加紧推行,一场所谓“肃托”斗争开始了。八九月间,一些人以《红色中华》发表的一则《有关农村问题的调查》为借口,向王观澜发难。后来又提出他在莫斯科反对王明为首的支部局的“问题”,说他有“托派嫌疑”。于是,中央局有人主张开除他的党籍,并把他关进中央政治保卫局。王观澜不服,云集区9个乡的党支部和广大群众也为之愤愤不平,纷纷写报告、写信给中央局和中央政治保卫局,要求释放王观澜。
几天后,时任中央政治保卫局副局长的李克农对王观澜说:“你没有什么问题,走吧。”可王观澜虽恢复了自由,却被调到中央政府土地部当秘书,《红色中华》主编等职务就这样被悄悄地撤销了。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人仍然坚持要开除他的党籍,并写报告送到云集区委审批。为此,区委先后开了10多次会,拖了3个月,一直没有通过这个报告。1933年1月,中央局作出决定,中央政府机关党组织不再隶属地方党委领导,这样,王观澜的党籍终于被“开除”了。可是,王观澜没有接受这一强加给他的错误处理,始终没有在处理决定上签字,仍然积极地为党工作。直至一年以后,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王观澜的党籍才得以恢复。
1933年初春的一天,王观澜拿着草拟的《春耕运动指示》来到叶坪乡政府,满怀热情地想找几个乡干部征求意见,以便修改补充。出乎意外的是,连去4次,乡政府大门都紧锁着。有一次,他碰上了乡苏维埃主席,约好时间开会,可又是谁也没来。这个情况引起了他的深思。
叶坪当时是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所在地,这里的农民群众为什么生产情绪低落?王观澜找乡苏维埃主席谈话,得到的回答也是吞吞吐吐、含含糊糊。于是,他便直接去访问贫雇农,终于听到了真实的反映:粮食不够吃,分田不公平;过去收租、放债、摆架子不干活的人,又钻进农会,摇身一变都成“贫苦工农”了。真正的贫苦农民分的田又少又坏,逃亡的地主却还留着田,等等。情况越来越清楚,这里的封建势力没有真正被打垮,这是群众生产积极性低落的主要原因。
王观澜把自己在叶坪调查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当时,在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斥和打击下,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处境已经很困难,但他仍对王观澜的工作表示了支持,他很赞成王观澜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告诉王观澜,必须发动群众,彻底肃清封建、半封建势力,把群众组织起来,支援革命战争,做好各项工作。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王观澜开始了叶坪乡的查田试点工作。
王观澜把铺盖从机关搬到村子里,一有空,他就到老百姓家去串门拉家常,群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