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71年生病以后,用放大镜看书越来越困难。工作人员建议把鲁迅著作印成大字本。他说,国家目前还很困难,印大字本又要花钱。后来,有关方面一是为了毛泽东等老同志阅读鲁迅著作方便,二是可以馈赠外宾,三是便于长久地保存鲁迅著作,于1972年特意将50年代出版的带有注释的10卷本《鲁迅全集》,排印成少量的大字线装本。这套线装本由北京、上海两地排印。因全书印刷的工作量大,不能一下子印出来。印好一卷,出版社就先送给毛泽东一卷。他收到一卷就看一卷。当时出版社并没有按原全集的顺序送,哪卷印好送哪卷。因为是线装本,字又较大,毛泽东看起来很方便。当时,他对这种新印的线装大字本读得很快,常常这卷看完了,下一卷出版社还没送来。就这样先后延续了几个月,全书才印装完毕。他收到全套线装大字本的《鲁迅全集》时,也差不多又读了一遍。在这套线装大字本许多册的封面上,他同样划了一些红圈圈,在书中画了许多红道道。在有的封面上,他还亲笔写了“1975.8再阅”。
《鲁迅全集》第五卷《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下)》,是篇谈文艺批评的文章。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尖锐地批评了文艺界那种因为有点烂疤,就一下把整个苹果都抛掉的做法。鲁迅指出,“首饰要‘足赤’,人物要‘完人’”的思想是很错误的。鲁迅用吃烂苹果的例子来谆谆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有缺点的人和文艺作品。毛泽东赞同鲁迅的见解。1975年,他在病中还叫工作人员给他读这篇文章。当工作人员读到有关内容时,他高兴得连声称赞说:“写得好!写得好!”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前夕,他卧室的床上、床边的桌子上、书架上,还摆放着这套大字本的《鲁迅全集》。有的是在某一页折上一个角,有的地方还夹有纸条,有的还是翻开放着的。这套书同其他一些书一起,伴随着毛泽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