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评《明史·杨爵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08-10-06 12:07:5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樊宪雷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杨爵,陕西富平人,以极言进谏著称于当世。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进士后,他在“行人司”供职,其间曾出入湖南、河南、山西等地,亲身体验了老百姓“提筐操刀,割取路边死尸以食”的悲惨生活。于是,他向嘉靖皇帝上《固邦本疏》,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意离散,邦本不固,土崩之势可以立待。纵使周公之礼尽行于今日,有何补救百姓之饥饿者。”他希望嘉靖皇帝能够体察民情,悯恤百姓,从而使国家稳定,百姓安康。即位时间不很长的嘉靖皇帝采纳了杨爵的建议,开仓赈济百姓。杨爵也因敢于进谏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被擢升为监察御史。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嘉靖皇帝就把原来治理国家的一番壮志丢在了一边,开始玩弄权术,耽于享乐。以致政治日益腐败,人心危乱,国家趋向衰落。目睹了嘉靖皇帝演变过程的杨爵,沉痛地进谏说:“陛下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矣。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他仍然期望嘉靖“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今日守成之不易,览臣所奏,赐之施行”。嘉靖看到杨爵的上疏后却勃然大怒,将其逮捕入狱,打得“血肉狼籍”,几乎死去。

  读到这个地方,毛泽东批了“靡不有初”四个字。“靡不有初”,语出《诗经·大雅·荡》,是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的一段话:“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上天生下这么多百姓,他们的命运谁来管?当政者制定的法令,虽然开始多是好的,但不断地变来变去,大多有始无终。所办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的。

  “靡不有初”的批注蕴含了毛泽东深刻的见解和历史思考。笔者体会,至少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表明他对嘉靖皇帝个人的批评。嘉靖皇帝前期虽能勤政,但后期却荒废朝政,祸国殃民。毛泽东曾说他“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靡不有初”正是对嘉靖一生行事的评判。

  其二是表明他对整个明王朝的评判。明朝是在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东征西伐、浴血奋战的艰辛中建立的,前期在朱元璋、朱棣父子的励精图治下,尽管政治上也有过不少失误,但还是出现了新的蓬勃气象的。可是到了嘉靖当政的几十年间,明朝统治就开始江河日下了。对此,毛泽东曾说:“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这些坏事的积累过程,就决定了明王朝“鲜克有终”的归宿。

  当然,品评历史本身并不是毛泽东读史的主要目的,他评点历史是以史为鉴,用意是在思考现实。怎样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避免陷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覆辙,做到善始善终,曾经是毛泽东思索颇多的问题。

  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坦率地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即:“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针对黄炎培的诤言和期望,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为了防止“人亡政息”,为政者主观上还需要时刻注意些什么问题,毛泽东也曾经进行过非常认真的历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读史论政艺术拾趣
·下一篇:毛泽东与邵华:劝儿媳多读《上邪》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