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读史论政艺术拾趣
2008-10-06 11:28:0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黄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内容还要丰富。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时,曾被韦睿的事迹所深深吸引,因而他在该卷浓圈密抹,文字批注达二十五处之多。

  《南史·韦睿传》载:韦睿,南朝人,初为齐末太守,后从萧衍起兵,成为梁的名将。他“多建策,皆见用”,是梁武帝征伐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梁武帝天监四年,韦睿率兵攻打北魏小岘城,在久攻未拔的情况下,韦睿便“巡行围棚”,环城悉心察看了解地形和敌情,亲自制定作战方案。攻克小岘城后,继而进讨合肥,又是久攻不下。韦睿亲临前线,“案行山川”,再次环城悉心进行侦察研究,终于发现破城办法。毛泽东在这两处分别加了旁圈,地角天头分别批注:“躬自调查研究。”

  传记对韦睿合肥之战中的事迹记载较详,毛泽东批注亦详。这一段传记中这样叙述:“睿素赢,每战,不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睿励众军。魏兵凿堤,睿亲与争。魏军却,因筑垒于堤以字固。城溃,俘获万余,所获军实,无所私焉。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同军交恶,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睿以将帅不和,将致患祸,酌酒自劝景略曰:‘且愿两虎勿复私斗。’故终于此役得无害焉。睿每昼接客旅,夜看兵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毛泽东对此很感兴趣,在文句旁密加旁圈。说到韦睿每战“以板舆自载,督励众军”和“魏军凿提,睿亲与争”,毛泽东分别在天头地角两处批注:“将在前线。”说到攻克合肥“所获军实,无所私焉”,毛泽东批注:“不贪财。”说到韦睿团结部下,亲自调解胡、赵矛盾时,毛泽东批注:“干部需和。”说到韦睿治军,通宵达旦,操劳各总事务,设立法度一段,毛泽东批注:“劳谦君子。”

  《南史》对韦睿一生评价颇高:“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被服必于儒者,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毛泽东对此极为推崇,挥笔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一部《二十四史》,人物纷纭,论地位,韦睿说不上显赫。但毛泽东如此情有独钟,不惜笔墨地批注,原因何在?首先,在韦睿的身上,体现着作为领导干部的种种美德与素养,诸如谦逊朴实、率先垂范、节俭廉洁、团结同事、勤奋工作,还有毛泽东素来推崇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等。这些,在今天乃是涉及到党风、政风的大问题,所以毛泽东十分看重。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这是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写下的批语。据《史记》载:项羽与刘邦均为秦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农民军将领。项羽率军亡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随即二人为争夺皇位逐鹿中原,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战争结果刘邦以弱胜强,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关于项羽的败因,著名史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对毛泽东来说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
·下一篇:毛泽东与邵华:劝儿媳多读《上邪》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