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器藏内;右一间为公事银钱柜房。中有丹墀,宽四尺,横计丈。左右回廊,可容数席。
经营筹画,越两寒暑而始落成。厥后孙子日繁,每春秋祀祖,房众毕集,不无隘溢之忧。道光八年戊子,定远、世荣、世仁、要裕、万庆偕叔祖光明,传约房众,倡修横厅。一以卫祠下首,一以便祀祖饮福。众皆雀跃,或捐金,或捐地,或捐工。择期起手,始事于戊子秋,告成于庚寅夏。碑嵌厅壁。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清河、光甲、青云、潮美、义和诸公,倡房众增其粉饰,以壮观瞻。……
这是对毛震公祠创建的情形及头几次重修的记述。关于最后一次由韶山毛氏家族自己修缮的详情,《毛氏族谱》四修卷七有载。原来,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毛震公祠仍大体是当初的规模:“仅祠宇下栋戏楼移形改步,于前面两旁之垛壁则依然如旧……未得与寝门衔接”,族众计划来一次大修,因需巨资而搁浅。1937年(民国丁丑)春,前左壁被一股风吹折,于是经众讨论,迫不得已而决议整修,规模与已已年比扩大,经费由房内之人酌捐。这年冬天,纠工伊始,到次年春而告厥成。
3、毛鉴公祠和毛深公祠
毛鉴公祠是韶山毛氏家族鉴房的支祠,深公祠则是深房的支祠。鉴公祠紧依宗祠而立,在韶山冲引凤山下;深公祠则在毛姓最初来到韶山地界的铁陂,即韶山冲东南入口处。
这两座支祠,尤其深公祠,规模比宗祠、震公祠都要小,兴建的时间也晚得多。下面是深公房祠牌文:
“自我房祖深公分居铁陂以来,历今十有余代矣,生齿日繁,虽无甚大显宦,而士食旧德,农服先畴,盖彬彬乎有本去百世之意焉。顾枝营叶茂者,祖宗之泽,而报本追远者,孙子之心。岁已未春,祭毕,房众以庄屋祭祖,殊为不雅,议建享堂于雪冻坝之右。群以其事嘱于英,自念力难负重,且公储余资无几,复思此举,上为先人灵爽所栖,下为后裔孝享所系,义不容辞,乃商诸房众,捐资成事。幸皆涌跃系从,择吉兴工。中建享堂,左为更衣所,右为庖厨所,前设中门。计用费二百余金,资薄力微,事尚朴质,非以壮观瞻,冀以妥先灵也。
今而后,春露秋霜,登斯堂也,而生仁孝之心,庶几 芬昌俾炽者乎?工既竣,爰为志诸。
同治三年甲子岁春月谷旦 主修孙英同房公立。
深公祠建成后,“风雨飘摇,下晋倾圯,故祠仅一晋奉祀木主,未遑侈巨制而壮观瞻也,但期祭扫,相依而已”,与宗祠、震公祠比,深公祠竟是如此可怜!虽经光绪丁酉(1897年)-戊戍(1898年)的重修,仍是十分矮小。
毛鉴公祠之建,还在毛深公祠之后。光绪丙戌(1867年),鉴房族众在筲箕坨旧址(即毛氏宗祠南侧)建支祠,分上下两进。上进中立主龛,左右两走廊可以公事叙议、斋宿,也可以设席饮神福。下进中立戏楼,左、右厢楼,为优人装饰所;左右楼下,一为庖厨,一为祭器公仓;中道两旁子楼是妇女观戏的地方。祠前立匾亭,栏杆内悬匾额,刻对联――这是与宗祠和震公祠不同的地方。
光绪辛丑(1891年)三月初四晚,狂风雷雨,全祠倒塌,房众顿足,到光绪壬辰,即次年乃重新修建,癸已(1893年)即毛泽东出生的这一年装修完毕,入主演戏庆祝。当时有宗人毛鸿宾(后来的族长)题诗一首:
堂成崇本焕然章,歌管楼台调亦扬。
风雅喝开贞节曲,檄囊谱出孝廉场。
……
到1906年,“上进垛壁欹斜,以火砖易之;柱磉潮朽,以石易之;满祠粉饰装彩,琢砂铺地。”于是焕然一新。
从保存在三修《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