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韶山毛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
2009-02-19 11:02:42 |
|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
浏览次数: |
|
|
|
|
看韶山毛氏家族鉴公祠,内享堂正中书“鼎泰咸观”,主龛两旁左昭、右穆,排定了历代祖宗木主的座次――这实在是与毛氏得姓之初----周代的礼法要求出于一辙的。
周礼的核心,便是强调上下尊卑有序,从而形成一套等级观念。周代的礼法,归结起来,乃是宗法制度最集中的体现。
所谓宗法制度,即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与发展而成的奴隶主贵族等级阶梯,是中国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这一制度达到了完备。
依据宗法制度,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是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天子的宗庙,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是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即“太庙”。历代祖先,以始祖为中心,按昭穆排列,即左昭、右穆,始祖居中。第二代为昭,第三代为穆,第四代为昭,第五代为穆……以下类推。
历代周天子应由嫡长子继承,以世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它诸子(如毛伯郑)有的受封为诸侯,有的在畿内分得采邑,在王室担任官尹,称为别子。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宗庙和相应的政权,分成若干新的别宗,各有自己的“氏”号。受封的别子成为这些别宗的宗子。这些别宗的宗子,对周天子而言,他们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内,则为族长,即“大宗”。
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合一,也正因为此,尊祖和敬宗成为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拿了周代的宗法制度与3000余年以后清末的韶山毛氏家族礼法制度(集中体现于族谱和祠堂)相比较,人们将不胜惊诧:它们之间竟毫无二致,只是更为伦理化罢了!
为何周礼绵延数千年仍未完全消失?
周礼业经春秋时孔子推演,已变成一种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即儒家思想。孔子之“克己复礼”、“仁义道德”,正是有感于周礼的衰落,他未曾想到,他生时周游列国,无功而返,死后其学说却广为流传,乃至贯穿中国封建社会之始终――历代统治者奉之为教条,究其实,也是与孔子当初首创其学说的目的相通的,即维护当政者的统治。因此,越是政权不稳,儒学身价越高;另一方面,能牢牢把握政权的统治者(如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也正是儒学的忠实信徒。
清代后期,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不绝。这时,从邻近韶山的湘乡,出了个曾国藩,他大力提倡儒学,以儒修身治家,更以儒治军、治国。他完全照搬周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礼义及三纲五常,并运用于他的私人化军队――湘军,以其作为他治军的指导思想,同时高举忠君爱国、安内攘外大旗,经他的不懈努力,清王朝竟得以苟延残喘。
韶山毛氏家族正是处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的,而这个家族也因此可视为当时中国家族制的缩影。
但历史毕竟已到了一个翻天覆地、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本身已失去生命力的封建宗法制度,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何况已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各列强国家,也在对这个古老的国度虎视眈眈。
毛泽东顺应时势而生,他将从家族密网中勇敢脱出……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