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非常生气,要打他,毛泽东故意说要去当和尚,气得毛顺生与斋公吵起来,要把斋公的书烧掉。毛泽东又火上浇油,说:要学这和尚发善心,做生意总不要像刀子杀人。
毛泽东在家劳动时,每星期去桥头湾一次,借来很多书看。李漱清读了十几年的书,毛泽东用一年半就读完了。漱清阿公问:你为什么不进学堂读书呢?毛泽东说:父亲不让读,讲用了他的钱。李漱清就到毛顺生那里去劝说让毛泽东继续读书。毛顺生说:我家石伢子在屋里,只要请一个长工就行了。李漱清说:你屋里石伢子读出书来,低得几十个长工!
然而,没好久,毛顺生突然主动改变了对儿子读书的态度,他对儿子说,要让他继续上学。原来,他为了一片山林与人发生纠纷,对方书读得多,又懂“法律”,结果把无理说成有理,白占了毛顺生一片山林。毛顺生后悔自己书读少了,结果打官司没打赢。他便决定让儿子来弥补这一遗憾。他要-送毛泽东去学打官司。这一次,他倒是看中了人――因为毛泽东本有“诡辩”的天才!
这样,在劳动两三年后,1909年秋,毛泽东到了祖居地东茅塘,因为那里有两位会打官司的先生。
东茅塘是毛泽东真正的老家。韶山毛氏家族刚到韶山冲,这里是最初的一个聚居地。这里住的,全部是毛震公的后裔。从血缘上看,与毛泽东是最为接近的,可以说都是他的亲属。毛泽东的历代祖先――毛震及以下的十几代人物,绝大多数埋葬在这一带,而滴水冲(今滴水洞)则是最好的“风水宝地”,1878年以前,毛泽东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还住在东茅塘,直到毛恩普与毛德臣分家,才搬到上屋场,那时毛泽东的父亲才8岁。
现在,16岁的毛泽东又回到了他的祖居地,他的目的是奉父亲之命学打官司。
毛顺生让儿子到东茅塘学习,对于他本人从事的“事业”――发家致富来说,是一个很大损失,这使得毛泽东离父亲的设想走得更远。但对于毛泽东来说,却发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因为毛泽东碰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私塾老师,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两位私塾老师。
毛泽东首先到的是与东茅塘相邻的乌龟颈,拜毛简臣先生为师。此地位于滴水冲冲口,从滴水冲与滑油潭淌出的两泓灵泉,在这里交汇而成为韶河的上源,往上屋场方向流去。因为此地地形有点象乌龟伸长的脖子,当地住着的毛氏人们便取了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
接着,毛泽东到了东茅塘,他的伯祖父及其后代还住在这里,他也算得上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东茅塘房子的式样与上屋场几乎一般模样。他的老师是毛麓钟。
1910年前的17年中,在毛泽东所有的老师中,毛麓钟对他影响最大。因为这位人物在韶山冲是最有特色和最不平凡的。
首先,他是韶山冲唯一的秀才,其学识在他人之上,经、史、子、集,无一不晓;而其治学态度又是极严谨的。
再者,他的人品极好,自己博学多思,又善于培养后人,毛宇居便是他的学生。
毛麓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并不是那种旧式的“老夫子”,他的思想开明,阅历广泛,目光远大。
毛泽东在这位先生那里就学的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他除了在毛麓钟――他的老师兼堂伯父指导下阅读了许多历史书籍外,尤其受到了很深的思想启迪,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天地。
而到1910年下半年,毛麓钟成了毛泽东出外求学的一个最有力的支持者!
(关于毛泽东受毛简臣、毛麓钟影响的情形参看本书第十章对这两人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