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儿子__看,卖苦力与做生意哪一桩更容易发财!你不跟我学生意上的事,就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吧!
不料,毛泽东虽然觉得劳动辛苦,干起来却是极认真,曾与他一起劳动过的毛林生老人回忆:
毛主席从6岁起便开始在田里劳动,8岁上学以后,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回家,帮助家里放牛割草。农忙时还整天下田劳动。毛主席注重精耕细作,别人的田只扯两遍草,他却要搞三遍,有时候就不论遍数,看见草就拔掉。毛主席很喜欢种各种各样的菜,他总是爱修整自己的菜地,有时间就在菜园里摸,土里行间很整齐,从来见不到一棵小草,菜长得好,一家人还吃不完。毛主席劳动时很踏实,有始有终,即使是在田里扯拖泥豆,他也是从田头扯到田尾,按步进行,一竿子到底,搞得蛮细致的。
毛顺生将儿子拉过来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把毛泽东推得更远。一个奇妙的对比是,毛顺生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加,越来越离开他最初所属的阶层:贫农阶层;他的儿子,却因劳动,反而愈来愈从感情上走向贫农阶层了。毛泽东将他的根,更深地扎入了土地,扎入了土地上的农民,因而在他的大半生革命生涯中,他把基本点着眼于农村--他的农村革命理论,即萌芽于他对农村、对农民的状况(阶级状况、社会状况、自然状况)之理解与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乡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虽居城市,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农村,他所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虽然存在着一些过急之处,甚至带来一些损失,但,他的基本出发点,尤其是对农民疾苦的关怀仍是最可贵的,而且,他领导中国农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些他在少年时代里最感切肤之痛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如土地所有制问题,农民吃饭问题,农村交通落后问题、医疗卫生问题……
有几项由毛泽东亲手制定的农村政策或发出的号召,很值得理论界联系他的少年时代来进行探讨,即带浪漫色彩的人民公社、普及得令人惊讶的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和广播网、农业学大寨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晚年对体力劳动的重视程度,他对知识青年近于严厉的要求,竟然与他父亲当年对他的态度有些相似……
劳动,对于毛泽东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在于,它极好地铸造了他铁塔一般的体格。
他高达1.83米的身躯,他浑身强健的筋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中流击水的气魄,除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后天的锻炼是最主要的。这种锻炼中,包含他少年时代的劳动――对于毛泽东,挑担是最好的压杠铃烈日暴晒,如同日光浴;舂米的碓坑、木架,胜过健身器械……
劳动,造就毛泽东健壮的体魄,更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的形象,由此变得更趋完美!
从娱乐这方面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务实内容的加入,它便渐渐退驻毛泽东全部生活的一隅--至少纯娱乐的活动,在毛泽东是不多的--唯一一件由童年保存到少年、青年、中年,直至晚年的娱乐是游泳!
毛泽东似乎天生就与水有不解之缘,他的名字“泽东”之“泽”,“润芝”之“润”就带了“水”—“智者爱水”,这是一句古语,毛泽东的确是一位智者,也是毕生爱水。
毛泽东第一戏水,可能还是在他外祖家门前的那口池塘;有定论的,则是韶山冲毛泽东自家附近的南岸塘,在那里他曾偷偷下水嬉玩,又曾向父亲威胁跳塘--南岸塘,成了毛泽东少年时代,唯一为父亲干涉不到的一个乐园,他在那里,便成一条鱼,尽情享受着水的温柔。
到了湘乡,涟水--宽有一里的涟水,是毛泽东一生初涉的第一条大河,此后,在橘子洲头,到中流击水……他经过无数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