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成(右)正在家里接受采访
朱汉成新家
今年已经65岁的朱汉成,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办事处黎明村大石板组人。在地震前就是当地有名的困难户,屋漏偏遇连夜雨,“4•20”芦山大震来临,雪上加霜,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自力更生,努力重建,灾后重建后住上“别墅”一样的漂亮楼房,在人生晚年“脱胎换骨获得新的人生”,终于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在灾前灾后可称“冰火两重天”。
贫困人生
他出生贫困,小学没毕业,没有文化,到处打些零工,也自己修了三柱二的砖木结构房,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没有办法,只好从大川山里讨扶(领养)了一名刚出生的男婴,取名朱国川,但是因为有些疏懒,没学什么技术,到处打些零工,收入很低,一家三口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家里的房屋一直没有改善,非常简陋,连楼板都没有嵌上。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在孩子还只有几岁时,妻子跟着别着一个邛崃的人跑了,再没回来。从此,他又当爹又当妈的,只能在家里带孩子,打工的收入更少了,日子过得更加苦了,成了村里有名的“破落户”。
大灾浴爱
2013年4月20日,地震突然发生,虽然朱汉成和孩子都没事,但是本就破败的房屋墙倒瓦飞,连灶头碗盘都砸坏了,那段时间,只好到路边上的兄弟家搭火过日子。但政府发给了帐篷,使无家可归的我有了临时住处,而且政府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10元钱的标准发给我们生活补助,生活算是有了着落。在帐篷里过了一个月左右,又搬进了政府搭建的板房,这段时间,我四处打工,帮人建房,每个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条件更好了一些。现在回想,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真不知道我一个年近六甲的老人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喜进“洋房”
地震后,朱汉成所在的大石板组被规划为新村,2013年6月开始征地动工,我那三间曾经几乎一钱不值的破房子获得了8万元的撤迁补助,整个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是政府投入,到2014年10月完工时,又获得政府灾后重建补助1.5万元,加上平时的积累,交上了10万元左右的房款,就得到了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一楼一底的小洋房,我又贷了些款,花了5万元把房屋装修了,于2014年12月搬新家过新年。他说:“我们这些农民都沾了政府的光,没有政府的帮助,从破屋变洋房,对我来说,这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脱贫奔康
住上了新房,心里自然高兴,然而也有令他焦心的是,漂亮的家门贴着贫困户的“标签”,还背着一大笔债务,怕娶不进儿媳进门。在县委办联系干部的帮助下,他终于认清:“要脱贫,就得勤奋,就得有技术”。他立志一定要尽早脱贫。一方面,他四处打工,有工就上,不管钱多钱少,能挣就行。另一方面,他给儿子做工作:“要学一技之长,不要走父亲的老路”。
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也开始懂事,于2016年开始在成都学厨艺,包吃包住,到2017年终于能挣一点钱,也能寄些钱回家了。我家终于依靠务工达标脱了贫困。孩子也有了女朋友,并且在外边开起了饭馆。于当年还清了贷款。2018年春节,63岁的他终于喝上了孩子的喜酒,孩子们也经常回家,一家人从此过着美满富足,越来越好的日子。回想起自己60年的苦难日子,在短短几年内,遇大灾,反而因祸得福,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享受着期待已久的天伦之乐,他说:“过上好日子,真的是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