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领导筹备了中华苏维埃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土地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国家政权的早期尝试,项英作为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重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与组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全过程,并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副主席,其历史伟业功不可没。
三、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壮大作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项英为加强红军的全面建设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确定1927年8月1日为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统一主力红军“三三”制体制编制,提出发展和壮大红军的建议,建立红军立功授勋制度,颁发《中国工农红军誓词》,制定《工农红军纪律暂行条令》,主持红军第一次庆祝建军节的盛大活动,决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组建红军第7、第9军团等等,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五、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红军主力长征,中央领导成员随主力行动。项英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中区分会主席,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一起,指挥留下的部队先掩护主力转移,后转至赣粤,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国民党军残酷“清剿”等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南方革命的主要支点和武装力量。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称赞项英和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这是对项英等人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最高奖。
六、创建和领导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项英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 1938年春,他和叶挺、陈毅等其他领导人一起,将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编组为新四军4个支队,在新四军中设立各级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坚持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他和叶挺等领导人指挥部队向敌后挺进,在大江南北展开,先后又建立起江北指挥部、第5支队和江南指挥部,在苏南、皖中、皖东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向中央建议组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的指挥机构等,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至1940年底,新四军在三年间由1938年4月编组时的10329人发展到88744人,部队增长了七倍半。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以项英为书记的东南局、军分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1940年10月,在纪念新四军成立三周年时,陈毅说: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七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以后跟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就是本军成立的关键。”(《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综合篇》,57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叶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也讲到:“特别项英同志,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新四军·文献》(一),80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七、积极恢复和发展东南地区党的组织。项英在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期间,还和曾山等人一起恢复和发展东南地区的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斗争,留下刘英等一批领导骨干,在浙南、闽浙赣边、闽粤赣边等地坚持革命斗争。在皖南事变前夕,及时对东南地区党组织作出应变部署,特别对皖南作出具体安排,将皖南地区已公开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江北,并新建秘密的中共皖南特委。这为尔后东南各地党组织长期坚持革命斗争,重燃皖南革命斗争烽火,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8万大军,对新四军皖南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项英在突围过程中隐蔽在皖南泾县蜜蜂洞,不幸于3月14日被叛徒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