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扫荡中建设根据地
1月20日,“皖南事变”的消息通过电台传遍新四军所属部队,新四军苏中二纵队的战士们纷纷把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帽徽摘下来,往地上扔。但是团部的命令传来,要求大家保管好帽徽,不要乱来。当时9团3营营长赵云鹤听见战士在喊:“是不是想到重庆当官啊?”“右倾机会主义。”“我也感到捡起帽徽很违心啊。但命令必须执行,没等大家分辩,我就进屋了。”
当晚,赵云鹤和他的部队接受任务,去解除沿海税务总队的武装。税务总队专门负责盐税,3营化装成国民党的军队,分几处袭击税务总队几个分队,其中一支到税务总队所在地大兰公司,“大兰公司是一处古城堡似的庄园,我们100多个人穿着军服过去,声称是路过的军队,要借他们的地方做饭,才混了进去。”先是伙夫进去,再是部队借休息之名进去,发现税警们正在为过年做准备,“那个大队长正满脸通红地在屋子里敞开怀喝酒呢”。听见部队并不是国民党,而是陈毅派来的新四军,“他一下子就垮了,陈毅在苏北的名字,连日本人听到也害怕”。在苏北,陈毅和新四军另一将领粟裕合作,在当地和日伪军的几次大规模战斗中获胜,“他和粟裕都是爱动脑筋的人,打仗前总是调查清楚对方的兵力,粟裕连对方的汽车几辆都要弄清楚,并且喜欢亲自指挥”。
3营接收了税警大队,还顺便吃了顿丰盛的过年大餐。接收税务大队,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新四军的一切给养被断绝,新四军已无“合法”番号。而且,江苏根据地被敌人分割成多块,战事频繁、敌情严重。在这种状况下,巩固根据地成为第一选择。1941年1月10日,日军又开始扫荡,驻镇江地区的日本第12混成旅扑向被陈毅攻下的江苏黄桥,正在盐城开会的陈毅指挥苏北行政委员会主任管文蔚牵制敌人,防止敌人进攻盐城。
管文蔚亲眼看见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被炸的最烈的几个地方,东台的城隍庙、大圣寺,都是碎砖烂瓦,要不就是烧焦的门窗,当时炸死的几乎都是老百姓,我们在一所破庙组织施粥放赈,敌人又来轰炸,一家米店里面躲着的几十人全部被炸死。”
就在这样的扫荡威胁下,曾经中立的“江苏二李”开始动摇。此次扫荡威势不同,一方面是日军的武力镇压,另一方面是汪精卫的伪政权派人前来招降,李明扬是老同盟会员出身,很有民族气节,正面表示拒绝;李长江却接受了招抚。“李长江是个老粗,有奶就是娘,当时汪精卫派的是缪斌,秘密会议就是在泰州泰山庙里召开的,十分保密,但还是泄露了。”
“李长江的背叛代表着新四军有了近距离的敌人。面对这样的危局,陈毅决定趁日军未到之机,先消灭李长江部队。”林铭纲说。
但是根据地建设不是单靠战争决定的,群众的支持反而更加重要。没有军饷的新四军当下必须自己养活自己。
当时苏中地区有些地主,苏北则相对贫困,东台地区的海边小村有时候只有三五家人,家家还供着“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子,当地老农解释说,反正这样总没错。“苏中地区还算富裕,苏北地区的沿海滩涂上几十里没有人烟,遍地长满了蒿子,跑着一些野鹿。”管文蔚回忆他们当时在滩涂上看到的烧灶造盐的贫民,家里的财产就是一头牛,牛死了,就安葬挖坟,当地的人几乎是化外之民,有人还穿着鼻子,脚戴着金属环,烧盐为生,广种薄收。“看着我们国家穷到这种地步,实在难过。”
在这样的地带开展建设根据地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好在新四军里人才济济,当时上海有部分懂财经的人士来到苏北,直接负责制定收税计划。针对乡村地主的温和改革也在进行,行政委员会经过调查,开展二五减租,“抗战要团结开明人士,没有采取极端的三七减租,就是因为不能树敌太多。有些老红军不满意这样的结果,经常来团部争执,但是我们一直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来说服这些老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