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对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的损失,项英作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之一自然负有责任,但不应是像以前所讲的“重大责任”或“主要责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项英在皖南事变中应承担的责任做了客观评述1982年,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笔者应邀担任项英条目撰写人。在条目中对皖南事变一节做了如下叙述:由于项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在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对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严重损失负有责任。”1984年12月,总政治部百科编辑室将项英条目送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做了三处批示,其中在皖南事变一节旁批:“这个评语看来可以了。”胡耀邦对这件事很慎重,又批交当时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再仔细斟酌一下”,胡召集专家研究后,向胡耀邦报告:“我们认为,这一条总的说来是写得恰当的。”与此同时,中央军委领导人杨尚昆、余秋里也对条目均表同意。就这样,项英条目定了下来。尽管有人说条目是“为项英翻案”,并以多种方式与笔者争鸣,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的项英条目均采用了这个客观的评述。1995年,笔者以项英条目为基础写成的《项英传》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这为重新评价项英提供了更丰富的史料。
如何对项英进行总体评价在搞清楚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有关史实,并对项英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有了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后,从总体上正确评价项英才成为可能。
项英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头一年,就领导所在纺织厂工人罢工。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比刘少奇早;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比朱德早;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比毛泽东早,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遍查项英史料过程中,笔者发现他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例如,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中央领导成员都随主力行动,只有项英被留下坚持斗争,他二话没说,坚决服从。这看出项英坚强的党性原则。又如,1935年至1937年,项英一直在深山密林里转战,东西全丢光了,可《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概论》却保存在挎包里,时常拿出来读一读。这看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还有,1939年5月,项英得知蓝苹(江青)在上海时政治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不良表现,立即打电报向党中央报告,并提出“此人不宜与主席结婚”。这种敢于坦诚直言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1998年5月13日,在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迟浩田代表中央和军委讲话时,称赞“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对项英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