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东北抗联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树友 曲迪
浏览次数:
2025-08-22 16:19:1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通过传唱军歌,抗联战士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纪律意识。在战斗和生活中,杨靖宇也始终带头严格遵守军规军纪。部队在金川河里地区活动期间,杨靖宇一次洗脸时随手摘下了所佩带的手枪,后在出门泼洗脸水时,造成配枪离开视线,违反了自己对指战员们提出的“枪不离身”要求,因此在风雪中自罚站岗一个多小时。他正人先正己的举动,为战士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保中也对纪律建设异常重视,经常在与其他抗联干部的往来信件中强调军纪问题。他曾在关于军纪问题的信件中提出:“军纪为军队的命脉,赏罚分明,功过不乱,内部系统各有职责关系,军令、政令应该恪实服从遵守,一切法规限制,上级到下级,下级到上级,一样的遵守范围。”在艰难的斗争环境下,周保中始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出生入死。1938年11月,面对日伪重兵“讨伐”,周保中率部与敌周旋,馆藏《周保中日记》详细记录了这段斗争经历:“11月23日,天晴、风愈大,寒愈甚。午前七点,沿山谷走生路,留掩护队于队后,以防敌追……午后五时到山巅……乃在该处露营,煮粗皮高粱化雪为水,风大气候酷寒,但恐围火烧衣,都不成眠。”周保中在战斗中和战士们一道忍饥挨饿,有效鼓舞了军心士气,展现了抗联部队的过硬作风。

    鱼水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保障。在日本侵略者妄图以严酷的“集团部落”政策隔离东北抗联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情势下,抗联坚持严格落实群众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也成为东北人民在艰难的处境中积极支持抗联斗争的重要原因,对东北抗联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1934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独立团和第二团攻占安图北部重镇大甸子。入镇后,部队严守革命纪律,除没收敌伪财产外,决不侵犯群众利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商会、农会等团体主动送来粮食慰劳军队,一些青年甚至主动要求加入抗日队伍。1935年12月,第二、五军西部派遣队占领郭化县官地镇和通沟岗子,部队在当地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抗日宣传,并把缴获的部分粮食和物资分发给贫困群众,受到百姓一致的拥护。

    1937年4月,第三、四、五、八、九各军共700余人联合进攻依兰县城。由周保中形成的《关于进攻依兰市街概况的报告》中翔实记录了部队严守群众纪律、赢得百姓支持的场景:“我军进攻占据市街作战之部队,或外城攻击部队其动作表现:唯一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不妄烧(火磨焚毁系作战规定),不妄杀,不抢不夺,对市民秋毫无犯……不但市民及近郊之农民对抗日联军唯一救国行动,表示意外之好感与同情心理,同时更减低民众在日贼压迫下之依赖观念。”

    抗联部队自觉遵守群众纪律的行为,在日伪档案中也有记载。1936年6月,伪满中央警务统制委员会在《思想对策月报(第一报)》中记载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四师活动情况,档案中提及抗联部队“在转移时向当地居民支付了宿舍费和伙食费等,给其留下了好印象”。同年,伪满军政部顾问部在其编印的《满洲共产匪之研究》中写道:“‘共匪’尽可能避免掠夺当地居民,只积极宣传共产主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他们用光影记录烽火
·下一篇:无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东北抗联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杨靖宇一封信件档案公布 再现东北抗联战略部署历史细节(组图)
·探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组图)
·沈延滨: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特稿:威武东北抗联第三军(组图)
·东北抗联简史(组图)
·张月娇:老区延寿县“革命文物宣传季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宣传周”活动走进长寿山
·特稿:老区延寿县“革命文物宣传季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宣传周”活动走进长寿山景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