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队为啥来?
自2021年8月3日我市新一轮工作队选派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已有9个月,在调研中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队员的交谈,听得最多是“为什么派我们来?”,对于这个问题,从3个方面谈一谈。从政治层面上讲:是为了广大农民群众分享到党的“三农”政策红利。这正如建国初期10万解放军脱下军装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一样:“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了推翻一个旧中国,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是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细细一想,在农村的父老乡亲最需要的“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有田种,有饭吃!现在回到农村就是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让农村的父老乡亲有田种,有饭吃。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乡村振兴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到农民群众手中,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从农村现状上讲:因为农村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缺乏懂政策的人,所以需要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宣传党的政策,执行党的政策,监督村级资金项目良好运行、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同时把当地的村两委带头人再培训出来,建强一个好党支部,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从工作需要上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需要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身体健康,工作作风过硬,综合能力突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人到农村去做群众工作,把党的政策精准“滴灌”到户,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发改局刘飞书记、代雨琴总工督办东升镇长堤寺村乡村振兴工作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动态清零。要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品味总书记的话:“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谁来加强?“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谁来跟踪?“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谁来推动?说明了农村需要工作队。
为了群众工作的需要,从建国初期的土改工作队、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工作队到现在的扶贫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一批又一批的工作队派往农村,就是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党的政策“滴灌”到户,让党与广大农民的心连得更紧。正是一代代驻村工作人,秉承了“不忘初心的使命与担当”,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闯劲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干劲,把党的各项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让人民群众始终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因此工作队被人民冠以“五员称号”,即: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密切干群的联络员、落实政策的执行员、资金项目的监督员、文明新风的引导员。
二、工作队来干啥?
2021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打响了向“乡村振兴”进军的发令枪,明确了工作队的职责任务,我市依据中央、省、荆州市文件要求,对新一轮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出了“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的任务,出台了《中共石首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向全市村(社区)持续选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石办发【2021】3号),重点部署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聚力强组织、固根基。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组、进农户,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指导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帮助发展年轻党员、培育乡土人才、引导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持建好管好农村党员教育基地,指导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2、聚力稳脱贫、防返贫。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落实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推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基”工程,暨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基本产业稳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逐步到位,基本生活保障逐步落实,基层组织不断完善增强。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帮助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2020年9月2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
3、聚力兴产业、助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在项目资金、政策举措、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技术支持、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强支持和帮扶,指导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帮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推动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指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化解村级债务。
2021年2月3习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4、聚力抓治理、促和谐。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指导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支持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推进无诈、无非法集资、无黄赌毒村(社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非法宗教和境外渗透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治理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宗族势力等不良风气,培养文明乡风。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5、聚力办实事、解难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推进环境提升、道路整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民心工程,帮助防范化解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经常走村入户,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
习近平2021年7月21日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6、聚力转作风、优服务。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指导和帮助作用,发扬钉钉子精神和“拼抢实”作风,与村两委“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提高服务精准化、精细水平,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六大任务暨涵盖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涵盖了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方面面,范围广。需要我们工作队时刻“聚力”,牢记工作职责,真刀真枪行动起来!
石首市乡村振兴局督办专员朱绍斌(左)调研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
三、工作队怎么干?
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有几个阶段,2035年一个阶段,2050年一个阶段,要从容建设”,“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湖北省出台了《省2021年-2025年后评估考核指标》,本月9日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的视频会上再一次强调:后评估工作每个县市是必须要去一次的。
这些信息不断提醒我们,工作队目前的工作就是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习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地指明了干的方法和目标:就是“分阶段,分目标、有计划地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中央、省、市提出了干的要求:就是过渡期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这个主旋律“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三月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明确一个信号:就是坚决摈弃“不会抽到我”的心态,杜绝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真刀真枪“干”。
1、要和大家一起干,切忌越位独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郴州农村考察时提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总书记的讲话凸显了驻村第一书记选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三靠”:第一靠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只有主动和村两委打成一片,依靠“基层党组织”才能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富民增收、集体创收、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上,走基层、解难题;第二靠集体。2021年湖北省指导县市驻村工作队考核中提出:派出单位、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与驻点村实行责任“捆绑”,进一步强化“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三个“共”,就说明了集体的力量;第三靠互补。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驻村第一书记拥有单位优势、人脉优势、以及学识优势,村支部书记拥有农村基层经验和熟悉本土民情民风优势,只有互补起来,才能协力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做到,才能让广大农民受益。譬如,在村级项目开发中,有的第一书记认为项目资金是工作队争取的,怎么用它,我应该做主;也有的第一书记,认为项目建设在驻点村,与自己关系不大,放手不管,甚至是问都不问,这就是没有突出“责任共担”。
2、围绕目标扎实干,切忌张冠李戴。
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执行、落实,需要我们工作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真刀真枪干起来”,切不可以“雨过地皮湿”,甚至出现“两张皮”。
最近到乡镇交叉检查,认真翻看了大家的监测与帮扶走访记录、行业预警信息调查(排查)资料、防返贫致贫会议研判资料。实话说:乡镇、村两委、工作队都非常重视,都知道是后评估的重点,思想认识高。但检查中发现:包保帮扶人的走访记录、行业预警信息入户调查报告、防返贫致贫会议研判材料,这些工作的“痕”或多或少存在“针对性不强,不能凸显巩固成效”的问题。
如何围绕《湖北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办法》考核,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第一开展监测勤走访,忌弄虚作假。为抓实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2022年2月25日石首市巩固脱贫成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建立常态化脱贫户丶监测户制度的通知》。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常态化走访监测”进一步压实责任,把防返贫致贫监测工作落地见效。做到“深入一线摸排早发现、针对返贫致贫因素早干预、依据家庭返贫致贫原因早帮扶。
走访后,记录自己走访开展的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的帮扶人觉得没有办法写出有“工作轨迹”的记录,究其原因是存在“三怕”:一怕写了困难和诉求,问题解决不了,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怕不写困难问题,又说没有对人对事,走访流于形式;三怕写了第一季,不知如何写下一季度,怕前后出现逻辑问题,反而出丑挨批,不如不写。
3、要有步骤稳妥干,切忌盲目无序。
第一建立管理体系。2022年2月下发的《关于建立常态化脱贫户丶监测户制度的通知》就是要求联村干部、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建立包保体系,这就不赘述了。
第二建立信息体系。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精准确定”的前提就是每户的家庭人员、支出收入及资源现状搞清楚。再看看要用到信息的地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信息;
三保障政策落实及常态化危房排查要信息;外出务工人员摸排要信息;行业部门预警摸排要家庭人员信息;“三保障”成效遍访,需要村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结构变化、收入增长情况信息”等。后评估考核或是上级暗访检查后总有“工作队不能户情一口清”的问题反馈。我们在要驻村干部回答“某某户的情况”问题中,总有工作队就手忙脚乱,找这找那;或者是多方解释:“你看我走访入户的图片都有,不能一口清是我的记性不好”!
究其原因有“三不到位”:耐力不到位。入户摸排信息时去了几次,没有找到人,放弃了,结果就来个道听途说;填写不到位。检查大家的《摸排表》,大多是空白,理由是“只写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工作落实了、政策落实了,没有问题。当检查的同志再询问这户的人在干什么,收入结构(务工、务农等)怎么样,享受政策情况,又说不上来;梳理不到位。没对信息进行梳理统计(自己确定一个排列秩序),收录的信息这本这样排的,那本那样排,凌乱得很。
因此,建议大家建立《驻点村农户基础信息库》,并把它落实到位。按文件要求,工作队员二年一轮换,有的同志不轮换还好,一轮换,新到岗的同志又需要从头摸,浪费国家投入的财力,人力不说,还出现摸排的人不一样,摸的结果也不一样,不利于后续工作开展。有的同志可能说,一个村几百户,几千号人,怎么摸?就用蚂蚁搬家的精神,每个人每天摸3到5户,将驻点村农户按家庭实际生活人员(以户主为点,上老下小排列)摸清身体真实现状及收入状况、家庭资产状况(房子情况、田地情况、车辆情况)、可发展状况(病情好转、子女就学后上岗),用二到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把这个信息库建起来!以后这户有了什么变化,电话联系,及时更新,有利于开展帮扶工作,也为后续帮扶提供第一手户情资料,真正做到让信息走路。就可以“挤出精力,振兴乡村”。譬如:整理统计出的“乡贤”、“产业带头人(能手)”有了这些“乡贤”、“能人”、成功人士的联络信息,可以争取他们的支持,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石首市发展和改革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尹国红(左)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徐霞光小龙虾养殖帮扶计划
四、工作队怎么评?
我市文件规定:驻村情况纳入各派出单位年度绩效、党建、乡村振兴考核内容。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和该单位所驻村(社区)的乡镇办区党(工)委,按照省级制定的《驻村工作考核办法》,对所辖区域内的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工作队员、工作队及派出单位帮扶成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从湖北省《驻村工作队考核指标》来看:一是明确了考核的主体:巩固脱贫成果中“四不摘“落实情况;二是点出了考核的对象:派出单位、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队长)、 驻村队员;考核实施责任捆绑,纳入单位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三是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了考核的指标:对驻村第一书记(队长)工作队员考核,从工作纪律上:是否存在“走读”、脱岗现象,“三在岗”落实不到位;从工作落实上:是否与村两委积极配合,开展村各项工作,发展产业为农户增收;从责任落实上:是否摸清户情,做到一口清,认真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 从政策落实上:是否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群众知晓率高,落实帮扶政策;从巩固成效上:是否积极为群众解忧,群众满意度高。
单位考核重点:主要是围绕“四落实”进行考核。 有没有分工落实文件,明确责任对象选派人员是不是按照要求进行选派; 是不是按时到村调研开展工作,为村争取项目;是不是落实了派驻人员后勤保障,按照规定发放生活补贴;考勤记录是工作队员生活补贴报销的唯一依据。
五、目前工作中存在的负面现象探讨
1、从派出单位层面:没有做到应派尽派。选派要求: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身体健康,工作作风过硬,综合能力突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年龄不超过58岁的同志参加驻村工作。
人员选派在后评估中将作为“责任落实”政治站位角度考核的。发现一人不只是扣分,还要追派驻单位领导责任。我市124家派驻单位,派驻301人,工作队72个应派216人。大多数派驻单位都按照市委要求选派落实, 3月20日为止,选派的驻村干部中从职级看:有副科级或相当层级驻村干部89人;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上167人;从年龄看:35岁及以下的74人。但依旧有9名工作队员缺岗;第一书记165人,有16人没有完全脱离单位全心力投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造成的原因一是单位人员编制不多;二是单位有社区下沉、疫情防控、招商引资抽调了部分,三是对后评估考核中“选派”考核指标不清,站位不高。
2、从驻村干部工作落实层面:
一是存在“走读”、脱岗现象。主要表现对考勤不在乎,发现苗头不对就事后补假;再就是外勤打卡多。外勤打卡本是鼓励真正走访农户、为村跑项目、跑资金驻村干部的一个便利制度,结果被少数同志作为考勤漏洞,动不动就外勤打卡,有的甚至在家打卡,不要看没有督查,请你明白:年底考核你外勤打卡记录的时候,要你用“跑来了什么”作依据,否则就是违规领取补助;再一个就是文件明文规定:“考勤记录是驻村干部领取生活补贴的唯一依据”,没有乡镇出具的“考勤证明”,报销就不符合规定,审计就不合规;
二是部分驻村干部入户走访不扎实。遍访、脱贫户季度访、监测户月访,是落实防返贫监测“早发现”的手段,不论哪一级暗访督查都是必须检查的资料,“走访记录”在后评估工作中是作为工作落实进行考核的,有的同志说:“省考核评估在村里没有看过资料”,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考核组在入户中,问户主“知不知道工作队,上过门没有(或者是联系过没有)”,发现了问题,再看资料,等考核组要看资料时侯,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