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载十万里、守护跑道托起战鹰 档案:空军某部分队长、强军工匠王勇 作为场务兵,在数千米的跑道上每天巡查20000步,十九载十万里,胶鞋已磨坏58双……凌晨四时起床,维护和抢修跑道。2015年,机场搬迁,作为先遣骨干,他带领人员沿着跑道将缝隙逐条清理,不放过任何细微的隐患。驱鸟时更是辛苦,三伏天50多摄氏度,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见义勇为显本色 档案:驻宁某部参谋俞发 去年3月14日,他救助一位跌倒在地的老奶奶,在路人和警察的帮助下,老人转危为安,受到玄武区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随后,他把奖金购买了大米、面、油,捐给驻地敬老院。2000年6月5日,他在乘坐长途汽车翻车后,忍着伤痛将十几名受伤乘客转移到车外……
坚持不懈传播红色基因的九旬老兵 档案:南京第24干休所离休干部李剑锋 30多年来,他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在军地单位作报告数百场,并先后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5年参加“九三”大阅兵。他还把渡江战役日记捐给纪念馆;把家里变成第二课堂,购书借给师生和学生家长阅读; 是熟练电脑和微信的新潮现代“90后”。
坚持50年守卫南京长江大桥 档案:武警江苏省总队南京支队守桥部队 50年前的6月24日,由毛主席亲自批准组建,“忠诚守大桥,奉献为人民”“情系大桥,爱献哨位”,用生命护卫,以青春相守,确保南京长江大桥的安宁。他们被驻地人民群众赞誉为“天堑飞虹的平安使者”。他们练就“顺风耳”,及时处置隐患,受到原铁道部的致谢。他们经受噪音、尾气等影响,不少官兵患上了“守桥综合征”;他们救助千余名意图轻生者,挽救了数千个家庭;他们帮助驻地群众,写下“背你去看桥”的美谈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