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1.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导游图。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2.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滴珠岩洞。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3.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会圣寺。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4.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金谷寺。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5.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景区入口通道的无门无窗空置房。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6.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景区上山通道惊现许多无窗无门斑驳的空置房。练红宁摄影1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7.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摩崖石刻。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8.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摩崖石刻。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59.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摩崖石刻。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0.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文昌阁。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1.jpg)
安徽名山枞阳浮山雪浪岩。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2.jpg)
安徽名山之一的枞阳浮山气派的大门。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3.jpg)
迟浩田方祖岐傅奎清题写馆名。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4.jpg)
抗日中的新四军。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5.jpg)
连接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和师部旧址的将军大道。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6.jpg)
毛主席批示和新四军军歌。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7.jpg)
图为新四军七师1945年9月3日夜庆祝抗战胜利的火炬接力环行道。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8.jpg)
皖江抗日根据地最大的水利工程——惠生堤。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69.jpg)
皖江烈士纪念塔。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0.jpg)
皖南事变。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1.jpg)
新四军七师成立及委任命令。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2.jpg)
新四军七师分布。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3.jpg)
新四军七师故地海云村景区图。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4.jpg)
新四军七师后身部队参加渡江战役。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5.jpg)
新四军七师纪念馆。练红宁摄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6.jpg)
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序厅。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7.jpg)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8.jpg)
新四军七师走出的开国将军。练红宁摄影
![](http://www.crt.com.cn/2018images/7/hs1079.jpg)
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七师。练红宁摄影
七师红址公交缺,浮山虽美人气无 踏访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和浮山的思考
2018年7月7日-8日,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全面抗战爆发81周年之际,我来到安徽无为踏访了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师部旧址等并顺道造访了多年一直未能如愿的安徽历史名山——枞阳浮山,再次感受和重温了新四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所吸引和赞叹,同时也希望当地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旧址,科学经营和开发,打通公交,发挥它们教育人民、修身养性的功能,造福社会,洗礼人生。
7日中午经合肥南站转高铁迅速到达无为站(无为县,曾属巢湖,巢湖分家改归芜湖管辖),下车了一看,无为站与众不同,这里的候车室是在铁路下面,晚上离开时进站发现,对一个县城来说,这样的小站非常适合而且节约了地方和省了另建候车室的浪费,这应该是因地制宜的典范。相比较繁昌站就没这么幸运,尽管高铁就在北郊的长途汽车站边上通过,按照那个高度,完全可以学习无为模式,既可以省掉乘客要多走几公里的折腾和经济负担、时间耗费,又可以与成熟的汽车站相邻,十分方便,还减少了另外占地建站和候车室的浪费。
仅有的公交车开走了,打车20元,一口价来到县城西门车站边上的公交站,师傅交待我要乘到严桥的公交车,等了十来分钟来了一趟严桥公交车,上车4元。后来,在驾驶员指导下,我在海云村部前一站汪西站下车就一直沿着路往东走,没有想到走了3公里多才到达新四军七师纪念馆(涧边村),这与并村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弄得南辕北辙。看过纪念馆、将军大道和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之后,从示意图上看,南边可直接到红庙镇,想往南走到红庙新镇应该近些,也打听了一下确认近些,结果走到离红庙只有一公里多的地方,在西瓜棚处吃瓜后,遇一来装瓜的好心老人三轮卡将我捎到红庙,后来我一查这一段并非是我想像的会比到汪西短,而是达到4公里多。一路上,我还看到路边的间作,有山芋、有芝麻、有黄豆、有土豆、有棉花、有番瓜等等,一次性看到这么多种庄稼,让我倍感兴奋和新鲜,毕竟这样的情景是小时候在老家自留地菜园里才能看到的。等公交车过程中遇到一个老人也等车,他说车不容易等的,慢慢等吧,一会儿来了个面的,说是5元到县城(比公交多1元),我就叫老人一起上车,老人不上。司机当时一路只带到我一个人,到中间一个镇上才又带到一个。上车我才知道,老人不上车的原因是,他们乘公交是免费的。司机介绍说,自己开了三十年车了,过去没有公交时生意还不错,现在生意惨淡了。他也属马,比我大一周了,我劝他说,这路上车少,好开,两个的树形成绿色走廊,空气也不错,大热天的凉风吹,你就快快乐乐享受这生活吧,至于做生意就当是,安安福福享晚年,出来逛风景走走玩玩呢。
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座落在无为县红庙镇海云村的涧边村,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里面还有方祖岐、傅奎清的题字。原馆建于1995年10月,当时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褒扬七师先烈所建;新馆于2014年7月1日开馆,面积26400平方米,设有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第七师健儿驰骋皖江、永远的丰碑等展厅,2016年12月,该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这座叫团山的山头其实就是1958年建成的皖江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由于参观者不多,也没有看到讲解人员。
据介绍,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皖江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开展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自1941年5月新四军七师在无为成立至1945年10月撤出皖江地区,涧边村一直是七师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四年多时间里,建立了东起江苏江浦、西至江西彭泽、南抵黄山山脉、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80万的皖江抗日根据地,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将活动于皖江地区(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的第19旅及挺进团,组成新四军第7师。5 月1 日,第七师和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在无为县白茆洲成立,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初期全师共1900余人。 第七师成立后,根据坚持皖中,发展皖南、沿江地区的方针,迅速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创建了皖中、皖南两块抗日根据地。同时,部队得到壮大。后成立何伟为书记的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为书记、何伟为副书记的第七师地区党政军委员会,统一领导党政军工作。
皖江人民和第七师在党的领导下,历尽艰难曲折,牺牲烈士近万人,到抗战胜利前夕,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3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 余万。第七师武装部队已从刚建立时的1900 余人,发展到3 万余人,地方武装7000余人,民兵、自卫队仅巢无中心区就有15.87万人,在抗日战争中,共作战2000 余次,歼灭日伪军2 万余人,皖江儿女和各地热血青年用革命青春和巨大牺牲,书写了革命史册和辉煌业绩。
在纪念馆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序厅的有新四军雕像,将军大道,双拥情怀、新四军廉政馆、新四军军歌等留下深刻印象,无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公堤就是抗战时军民抗洪的产物,以南京雨花台烈士吕惠生的名字命名。
走出纪念馆向西北走去,经过新四军七师走出的的将军头像组成的将军大道,就来到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路顶头那个绿树掩遇、郁郁葱葱、阴凉宽阔的典型农村院落,现存有师政委曾希圣的住所及师部办公室、机要室。这是一座民国初年的木结构草顶覆瓦平房,有正屋一栋4间,厢房2间,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内有两棵挂满梨子的树,是曾希圣当年亲手栽植的。走在这里又是一派小延安的景象,人民群众与军队心连心,整个小村成了红色的海洋,每当人们来到这里感受的不仅是一种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只有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只有这种鱼水深情,我们才不可战胜,我们才永葆本色,我们才初心永恒,勇往直前,实现强国梦强军梦。
由于公交不通,让人们来到一次必然感叹一次,希望当地能尽快把新四军七师纪念地的公交开通或者将其他公交延伸或带拐,有句话说得好你把人民服务好了,人民才会原谅你的缺点和失误,领导坐点车,人民不会在意什么,还会更加支持你们工作,甚至用感情和生命来报答你的恩德;你不把人民服务好,光考虑自己,人民就会跟你一丝一毫地计算,你还可能失去为人民服务的资格。我建议当地如果公交车再不开通。9月份,请县领导走路拉练到皖江烈士陵园公祭去。
本想从无为直插枞阳或浮想,回到县班车已无,而且路途也比较转,不如从安庆走方便,毕竟枞阳原属安庆也靠近安庆,吃过饭后就走在无为的大街上,县城的主街还是蛮长的,生意也不错,车水马龙,人气很旺,据当地人说,无为有不少人在外面做生意,大老板也不少,一到春节回乡下的马路常常堵得水泄不通。为了不耽误时间,我到无为站乘高铁赶到了安庆。
安庆是原来的安徽省省会,我已经多次去过,一次是2006年长江行,一次是2009年上半年渡江战役战地行、一次是2009年国庆中华名山安徽行登天柱山,一次是2015年安徽抗战故地行等,这应该是第五次到安庆了,也是宁安高铁通车后首次通过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到达安庆。翻出当年的大事记,才知道9年前中华名山行安徽行中就有枞阳浮山,可能是当地在维修或交通不便、时间紧等原因一直未去成,成为多年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