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李先念召见袁庚。准备周全的袁庚在汇报的同时,呈上了一张地图。李先念显然非常清楚袁庚的意图,在听完汇报后,随即用铅笔在地图上南头半岛划了一条横线,笑着说:“给你们一块地可以,就给你们这个半岛吧。”
在以后的10年间,深圳人创造出了“深圳速度”、“深圳思维”和“深圳成就”,使一个原来的普通县,一跃成为拥有6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深圳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为人们提供了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的经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李先念一直未能去过深圳。
陈云极为关注改革开放事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就指出:改革还是要搞试点,总结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先试点,取得经验。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不合理的东西,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现在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要实行开放政策,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不能要求过急,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出现大的“马鞍形”。
陈云虽然没有到过深圳特区,但他支持特区建设,曾多次派秘书到深圳、珠海特区了解情况。当有人提出搞特区货币时,陈云明确指示:“货币发行权要集中到中央,如果各个特区都发货币,实际上就是两种货币并存。而两种货币并存,人民币的‘腿’会越来越短,特区货币的‘腿’会越来越长。因为‘优币驱赶劣币’是货币的客观规律。”后来陈云还打算到经济特区看看,但终因身体状况而没有成行。
陈云非常欣赏李先念,两人在共同的事业中有许多共同的语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92年7月21日,在李先念逝世一个月时,陈云写下《悼念李先念同志》一文,7月2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中指出:“1954年先念同志从湖北调到中央,参与领导全国财经工作。他是将军管理经济,但他能很快精通当时的经济工作,这是十分难得的。”“先念同志和我虽然都没有到过特区,但我们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这几年,深圳特区经济已经初步从进口型转变成出口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发展确实很快。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