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正文
老兵的军礼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4日 16 版)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09-04 10:55:1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观礼嘉宾在天安门城楼上敬礼。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抗战老兵在天安门城楼上敬礼。
  新华社记者 才 扬摄


  黑龙江哈尔滨,95岁的东北抗联老兵王济堂在观看阅兵仪式直播时敬军礼。
  本报记者 郭晓龙摄


  观礼嘉宾敬礼。
  新华社记者 李 明摄


  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105岁抗战老兵陈玉兰——

  “看到国家这么强大,当年的苦没白吃”

  本报记者  孙海天

  9月3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一间明亮的病房里,一场特殊的“观礼”正在进行。105岁的抗战老兵、琼崖纵队交通员陈玉兰躺在病床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凝神注视着电视屏幕里的直播画面。

  “母亲前几天感觉身体不舒服,刚住院,好在身体没有大碍。”陈玉兰的女儿林红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她念叨好几天了。”

  7名亲人惨遭杀害,1939年,陈玉兰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穿梭在日军岗哨间的地下交通员。陈玉兰摸索出5条秘密线路,学会了通过鸟鸣、烟味判断敌情。

  轰隆隆——钢铁洪流驶来。老人的思绪穿越80多年的时空,回到了海南文昌南阳乡那片被战火炙烤的红土地,念叨起当年的“土神器”。“那时要是有这样的装备,我的战友能少牺牲好多……”老人喃喃道。

  望着和平鸽飞向天空,老人眼含泪水,轻轻点头:“看到国家这么强大,当年的苦没白吃!”

  九十九岁抗战老兵翟维俊——

  “不忘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本报记者  施  芳

  9月3日清晨,从住所到天安门广场的路上,99岁的抗战老兵翟维俊的目光始终望向车窗外,喃喃自语:“要是那些牺牲的老战友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

  10年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抗战老兵方队中的翟维俊奋力挥舞双手,那一幕让很多人动容。

  80年前,19岁的翟维俊加入晋冀鲁豫军区(原八路军129师)四纵队十三旅工兵连。从文书到连长,他历经100多次战斗,立战功10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身上有40多处枪伤,体内残留4块弹片。

  他珍藏的物品中,有一份鲜血浸染的名单。册子的封面,写着“十三军三十八师工兵连花名册”,内页182个名字整齐排列。花名册里,一片黑色的印记格外醒目。“子弹从我右胸射入,穿过后背,血渗在了名册上。”翟维俊说。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不忘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翟维俊话语铿锵。

  99岁抗战老兵黄菘华——

  “那时候,哪能想到现在有这么多新武器”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浑厚的歌声,从电视里传出。9月3日,广东广州,99岁的抗战老兵黄菘华看着阅兵仪式直播,跟着旋律低哼起来,“1938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少年工作队。那时候,这首歌广为传唱。”

  军号响亮,军乐激昂。随着直播镜头切换,一位位老兵的面庞出现在屏幕上,黄菘华眼眶泛红。“看到他们,我就不自觉想起当年的老战友。”他说。

  看着各式先进武器一一亮相,黄菘华的眼里闪着亮光。“当年,我们整个交通站里只有一支三八式步枪。”黄菘华说,“那时候,哪能想到现在有这么多新武器。”

  他摊开稿纸,写下笔记:“抗战历史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生命写就的诗篇,永远不能忘记。”

  95岁抗战老兵姜德堂——

  “跟党走,民族会越来越兴旺”

  本报记者  王昊男

  9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95岁的抗战老兵姜德堂早早起床,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阅兵仪式直播的开始。

  14岁那年,姜德堂成了地下交通员。“打探敌情、关注日军动向,啥活我都抢着干。”姜德堂说,“当时年龄小,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部队不要我。”日寇修筑了炮楼,姜德堂就悄悄收集相关信息,帮助八路军炸炮楼。“几次战斗下来,战友们就叫我‘胶东小八路’,感觉光荣得很。”姜德堂回忆。

  电视里,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迎风招展。姜德堂悄悄从兜里掏出一块洗得发白的手绢,用力按住了眼角。“我们那时候最厉害的,就是自己造的土地雷。”姜德堂想起很多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战友,“英雄的部队,英雄的兵。跟党走,民族会越来越兴旺。”

  94岁抗战老兵罗竞辉——

  “三次现场观礼,我都心潮澎湃”

  本报记者  江  琳

  9月3日早晨,94岁的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兵罗竞辉,用微微颤抖的双手,一枚一枚,郑重地将勋章佩戴在胸前。

  “今天早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我握手,我倍感振奋。”罗竞辉说,“千千万万人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是罗竞辉第三次受邀到现场观看阅兵盛典。“三次现场观礼,我都心潮澎湃。今天格外震撼。”他感叹道。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时代的新兵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老兵的军礼
时代的新兵
特稿精选-刘凤珍:回望抗战记峥嵘!从记录者
以英雄之名守护万里山河
历史记忆不朽 和平光芒永在——写在中国人民
伟大抗战精神映照民族复兴新征程
承先辈之志,传红色基因——忆我的祖父(组
黑龙江:哈尔滨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过硬铁军
抗战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永远怀念在武汉空战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