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特稿精选-刘凤珍:回望抗战记峥嵘!从记录者到讲解员,打捞尘封历史(图)
作者: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 刘凤珍
浏览次数:
2025-09-04 10:46:5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25年9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

    为了反映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们持续推出特别策划——《回望抗战记峥嵘》,通过寻访抗战英烈后人、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后代、相关学术研究者等多方人士,记录他们八十年来,不懈挖掘、抢救抗战史料的努力,从侧面纪念那段峥嵘岁月。

    相关报道持续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先后获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转发推荐,台湾《中国时报》等媒体在突出位置进行了转载。

    接力守护:让历史记住英雄的名字

    抗日战争期间,一群年轻空军为挽救国家于危难,在长空之上,与敌军血战。

    为还原这段历史,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不遗余力,持续做好英烈信息与档案的完善工作。

    2024年清明节期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首次向国内外完整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以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工作,寻找抗日航空英烈亲属,完善抗日航空英烈档案资料。

    这份名录引起广泛关注,多名英烈亲属主动联系,提供史料,填补了英烈信息与档案的空白。目前,在馆内的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先烈的名字,馆方已为300多名抗日航空英烈建立完整档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几位广东籍英烈。他们的亲属李葆莹、何志文等人,都曾为名录勘误增补奔走出力。他们辗转联络各有关部门,或查询历史资料,过程曲折。

    “他们不只是我们的亲属,更是为抗日献出了生命的英烈。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特别是作为英烈后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有责任去宣传他们的事迹。”在李葆莹看来,这是她应尽的责任。

    “从此英俊的小伙,驾驶着战鹰痛击敌寇。”60多岁的何志文则将叔公何祖璜的抗日事迹写进歌里,教给孙辈,希望先烈精神在下一代人中传承。

    在湖南长沙,同样有一群守护英雄记忆的人。

    自1965年在田间偶然发现第一块“中央阵亡将士”墓碑起,刘金国用60年守护着这片土地之下的沉默记忆。对他而言,那些春华山战役牺牲的将士不只是历史中的名字,更是值得他用一生守护的英雄。

    50公里外的岳麓区冯家大屋,50岁的张景也已为抗战无名将士守墓二十载。这里曾是抗战时期的野战医院,他的爷爷亲眼目睹百余名伤兵在此离世。如今,张景仍在寻找那些无名将士的后人,他告诉南都记者:“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挑起仇恨,而是祈祷世界和平。”

    近年来,在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的推动下,更多志愿者加入寻亲行列,系统整理史料、采集老兵口述、举办巡展研讨会——他们正与时间赛跑,抢救即将逝去的珍贵记忆。

    从守墓到立碑,从家族寻亲到系统研究,从老人回忆到青年传承——各式各样的守护正汇聚成磅礴之力,让那段历史与那些名字永远不被遗忘。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人为捍卫民族尊严、伸张国际正义而奋斗,家族后人也在致力于让这段记忆得以传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年,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同盟国授权,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

    1946年3月,作为当时国内少有的熟悉英美法学的专家,梅汝璈前往日本,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是11名法官中唯一的中国代表。

    在长达两年半的东京审判中,他始终坚持法律原则,同时与企图庇护日本战犯、损害中国利益的势力不懈斗争,最终以6票对5票的表决结果,判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侵华首犯死刑,并亲笔将南京大屠杀的有力证据写进判决书,用法律武器捍卫民族尊严,伸张国际正义。

    梅汝璈去世后,梅氏后人以多种方式留存和传承这段记忆。女儿梅小侃、儿子梅小璈整理出版了他的遗著和日记,投身东京审判的历史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

    而在梅汝璈的家乡江西南昌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第四代后人梅庭军守护在其故居,至今已有13年,并从退伍军人转变为专业讲解员,继续讲述英雄的故事。

    守望相助:还原跨越国界的支援

    浙江舟山东极岛,夏日里游客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海岛风光,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却震撼人心的二战往事。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击中,843名英俘遇难,384名英俘被当地渔民舍命救起。

    83年过去了,那些亲身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中国渔民和英国老兵皆已作古,但“里斯本丸”号的故事并未被岁月遗忘,这段佳话在东极岛上代代相传。

    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展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里斯本丸”号事件为主题的展馆。梁银娣是博物馆的负责人,也是当年参与营救的渔民后人。

    她告诉我们,自己曾与近百位当年参与救人的渔民深入交流,听他们亲口讲述救人的情景。“越是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越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它守护好、讲下去。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怀着很深的感情来做这件事。”

    这段珍贵过往的“打捞”,是多方齐心协力的成果。获救者和救人者的后人,积极奔走、寻根溯源,为还原历史全貌不遗余力;中国有关部门充分协调各方资源,为史料挖掘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响应,以实际行动记录、助力重现当时情景。

    鲜为人知的是,在遥远的欧洲战场,也曾有中国军官的身影。

    黄廷鑫作为抗战期间派赴英国海军实习的中国军官,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诺曼底战役亲历者,于2006年获颁“法兰西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身为英雄之子,黄山松将父亲晚年的口述,与诸多档案、史料相互印证,整理成了《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书。今年5月,他还专程到英国,追寻父亲留学时的踪迹,并在博物馆、档案馆中查阅原始资料,重新打捞这段历史记忆。

    80年后,黄山松跨越重洋来到英国寻访,向当地退役海军提及父亲的经历时,同样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相待,这让他仿佛接近了父亲当年那种兴奋、感动的心境。

    他对我们感慨道,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其他同盟国的认可与敬重。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将大量日本战力牵制在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打击法西斯势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山松说。

    启迪未来:后代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从西方来到东方,投身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紧密相连。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他还将名字改为中文名“马海德”。

    1936年,马海德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同奔赴陕北。他被红军战士的赤诚与坚韧深深触动,毅然决定留下。

    1937年,马海德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救治伤员,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性病与麻风病防治,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他去世后,家人接力传承其精神和理想,妻子周苏菲创立马海德基金会,后交由儿子周幼马负责。近年来,周幼马和家人们持续奔走呼号,用镜头记录新中国发展,展出父亲留下的珍贵资料,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难忘的历史,铭记抗战时期的国际主义精神。

    八月末,我们在北京,见到了年已耄耋的周幼马。“红军战士当年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医生,所以我父亲就留下来给他们当医生。”他向南都记者回忆道。

    回望峥嵘岁月,周幼马向我们感慨道,如今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和平发展,还积极参与世界和平秩序的建设。他想对父亲说:“放心吧,你想看到的,已经实现了!”

    与马海德一同援华抗战、扎根中国的国际友人,还有德国青年汉斯·米勒。

    86年前,米勒辗转到达延安,从此扎根中国。抗战时期,米勒参加八路军,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中国国籍,为中国肝炎预防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1994年12月,米勒在北京逝世。他将79年人生岁月中的一大半献给了中国,并把中国亲切地称为“老家”,晚年时常说:“希望法西斯的悲剧不要重演。”

    多年来,米勒的儿子米德华、妻子中村京子持续记录、讲述他的事迹、精神,他们提供的珍贵史料,成为后代了解、研究抗日战争的重要佐证。

    不久前,在北京专访了米德华,听他讲述父亲留下的抗战精神,以及对后人的激励。米德华评价父亲“是一个不怕苦,将全部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人”。同时,他也自豪地总结道,“我遵从父亲的嘱托,很高兴没有让他失望。”

    中村京子回忆起丈夫临终前叮嘱的那句“永远不要离开中国”,感慨万分:“他当时身体不太好,最后跟我说了这句话。现在看来,我觉得米大夫说得真没错,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是巨大的飞跃,在这里生活是真的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国际组织负责人传承我们伟大的国际主义大团结精神,传承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我国珍爱和平联盟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我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紧密团结在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乘风破浪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童化平:满江红·乙巳九三大阅兵赋
·下一篇:特稿精选-金日光:看天安门阅兵仪式感想
·冀东抗战史专家走进唐山博物馆担当讲解员(组图)
·冀东抗战史专家走进唐山博物馆担当讲解员(组图)
·第五届辽宁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落幕
·陈浩:永新:“永新之星”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圆满结束(组图)
·特稿:永新:“永新之星”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圆满结束(组图)
·昌吉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开展“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培训,以童声
·海南省史志馆圆满举办“智慧之声 点亮未来”红领巾讲解员评比活动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龙岩卫校红色讲解员选拔比赛(组图)
·喜讯:我馆讲解员邹文娟荣获福建省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大赛一等奖(组图)
·戴伟国: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宣讲先锋——漳州市红色讲解员专题培训圆满收官(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精选-金日光:看天安门阅兵仪式感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论学习贯彻习
从伟大抗战精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纪
红色诗词-赵光文:七律·胜利日天安门大阅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大阅兵——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
红色诗词-董新有:大阅兵——纪念世界反法西
二〇二五年九月三日的历史回响
老兵的军礼
时代的新兵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